關注我,故事從這裡開始

在這場疫情對中國電影市場産生強烈沖擊的背景下,有網友表示:國産電影怕是要倒退20年。

是否真是如此暫且不論,但是對于喜歡國産電影的人來說,這種結果會是一種欣慰的期許。

因為,20年前的國産電影,真的很給力。

今天,想要給大家推薦一部1999年的國産經典國防電影——《橫空出世》,豆瓣9.3分。

...

那一年,臉上還有嬰兒肥的李雪健老師,帶着一支秘密部隊深入死亡之海羅布泊,在西北的戈壁灘上啃沙子。

...

那一年,帶着書生意氣的李幼斌老師還沒有“拿出意大利炮”的霸氣,卻在片中展現出為國犧牲小家的柔情與意志。

...

他們兩在電影中分别飾演馮馳将軍和陸光達博士。這兩個角色并非曆史真名,但都是有原型的。

前者是中國的第一任核司令張蘊钰,參加過抗美援朝戰争,1958年被任命為核武器試驗靶場主任,1961年改稱基地司令員。

而後者正是中國第一代國防工業“兩彈一星”靈魂人物鄧稼先,主持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研究與設計。

看得出來,這部講述中國核工業發展曆史的國防電影,是妥妥的主旋律電影。

199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橫空出世》的誕生,有着鮮明的獻禮性質。

很多常年浸淫在好萊塢式爆米花視效大片的年輕一代觀衆,一聽說主旋律電影總是嗤之以鼻,認為隻會喊口号,高揚政治旗幟,卻沒有任何看點。

但《橫空出世》真不是一般的爆米花電影可比,不僅僅是這部電影宏觀群像化展現了中國從建國一直到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以來,一代中國人的不屈奮鬥曆史與民族精神。

借用電影中陸光達在基地軍隊與科研人員面對糧食短缺的困境下說的一句話:人是需要精神的。

...

支持人活下去一份口糧就夠了,但支持一個人站起來,絕不隻是一份果腹之感即可。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更是如此,《橫空出世》所表現的,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脊梁。

此外,《橫空出世》這部電影并不是單純的政治說教,長達110分鐘的時長,我們足以欣賞到比空洞的好萊塢視效大片更大的藝術滿足。

首先,《橫空出世》的藝術表現非常精煉。

《橫空出世》的時間跨度不算太長,但其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和當時的複雜背景,想要完全揉進一部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裡,這是非常大的考驗。

因此,《橫空出世》以馮馳和陸光達為核心人物,從1958年兩人分别接受國家密令,曆經1959年中蘇交惡蘇聯專家撤出核工業項目,到“596”項目成立開啟自主研發,再到突破理論設計,于1964年10月按照計劃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為時間軌迹,這其中經過藝術化處理舍棄了很多内容。

包括電影開場的一段曆史旁白,将中國成立以來所面臨的國際形勢(抗美援朝戰争,之後美國與台灣當局簽署《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攪弄台海風雲,不斷叫嚣對新中國實施核恐吓)一筆帶過。

...

真正的劇情從馮馳将軍在觀影室獨自觀看美國轟炸日本廣島長崎的曆史内參資料開始。

對于馮馳和陸光達接受國家密令并沒有過多的前情背景闡述,比如馮馳的上級一坐下來就對他說,“中央調你回來,是要你搞原子彈。“

...

馮馳也很幹脆,他說我不會啊。

...

上級的回答很有深意,“我會嗎?美國佬會,蘇聯老大哥也會,可是他們不會白白的送給你。“

...

服從國家的安排,是軍人的天職。馮馳可以說我不會,但絕不能說我不去。

而開場的這段簡單對話,也側面呼應了片頭的時代大背景。

和馮馳一樣,陸光達被組織喊去談話的的時候,将軍的第一句話就是,“你願意一輩子隐姓埋名嗎?”

...

陸光達點了點頭。這就是他的決心。

也就是這樣,兩個在第一代核工業中的重要人物加入到了曆史的洪流。《橫空出世》所要展現的人物很多,那個時代不顧一切投身于祖國建設的英雄很多,馮馳也好,陸光達也罷,他們是那個時代下引領浪遏飛舟的代表,而他們的身後,是時代的群像。

包括馮馳帶領的那支從上甘嶺戰役走下來的英雄隊伍,響應國家的号召,奔赴茫茫戈壁。

...

片中他們在戈壁灘上行軍前進的時候,士兵們往後傳一個口令:不準問幹什麼,不準問到哪裡去。

...

也包括北京的那群科技研究者,面對俄羅斯專家撤走燒毀文字材料的困境,硬是用算盤曆經幾個月得出一個關鍵數據,突破原子彈的理論設計。

...

随後,又跟随大部隊奔赴羅布泊核武器試驗靶場。他們本都是滿腹理論知識的研究學者,在世人眼中柔弱的書生,卻要在西北戈壁灘上面對荒漠與獵獵風沙。

...

《橫空出世》其實沒有太多的情感或政治宣教,相反,這部電影始終充滿着克制。

就像對包括馮馳、陸光達在内的諸多人物行為動機的極簡化,但往往有些細膩的感情在你細細品味之下,感受得深刻。

比如馮馳在敦煌莫高窟壁畫前做的一首詩,“翩翩舞翩翩,年年複年年,千古飛天夢,何日上九天。“

...

這個場景的戲份,不僅僅是呼應後面出于對敦煌莫高窟曆史文化遺迹的保護而放棄在敦煌建立核試靶場的提案,同時,馮馳作為曆經戰場厮殺,懂得被美國輕而易舉的核恐吓帶來的屈辱,這首詩更像是借馮馳之口,說出當時中國人的内心想法。

比如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撤出蘇聯專家,而中國方面居然還要組織蘇聯專家歡送會,更有甚者帶領了一群女士過來陪蘇聯專家跳舞。

那個時代的中國一窮二白,寄希望于蘇聯老大哥能給帶領我們一起前進,然而,蘇聯專家和陸光達站在雨中的一番話,甚是諷刺。

蘇聯專家說,在這個世界上,傘永遠掌握在高個子手中。

...

聽聞此言,陸光達氣憤得站到雨傘之外,甯願站在雨中。

...

這是屬于落後者的無聲抗議,也是那一代人保留中華民族尊嚴的最直接辦法。

陸光達回到家中對妻子說,你以為我想喝酒嗎?你看我的臉都笑僵了。

那場歡送會,于北京的知識分子而言,其實是恥辱。

比如,陸光達妻子王茹慧最終被組織同意進入戈壁灘與丈夫見面,那一晚,馮馳下令,陸光達帳篷外的士兵離遠一點。

...

這句話有着一個軍人難得的情調,也是整部電影在情感極度克制之下的溫情流露。

諸如此類的場景很多。

我們會對北京研究所内一群人敲着算盤隻為一個得出數據的畫面心生敬仰。

也會為馮馳帶領着小分隊在沙漠中尋找水源的場景暗暗長舒一口氣。

還會為戈壁灘上倔強的風沙侵襲着這群柔弱的中國人而感到緊張。

那掀得起車子的狂風和遮天蔽日的沙塵,對于鮮少在西北生活過的人以及如今大多數都生活在東部城鎮的孩子,是難以想象的,當他們在電影中依靠肉體去拽住帳篷繩索時,莫名感受到人的力量感。

片中陸光達的好友李一凡(滕汝駿飾演)對他說,我覺得這人的力量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比任何科學都強大。

...

中國人相信,人定勝天。不服輸,也是中國人的精神脊梁。

其次,本片角色性格鮮明飽滿。

性格鮮明并非大衆理解的主旋律中的臉譜化。相反,本片的角色充滿着可愛。

陸光達,美國核物理學博士。這樣的角色,充滿着西式的浪漫,陸光達平時總喜歡一身西裝,回到家喜歡聽唱片,對意大利歌曲愛不釋手,同時也愛喝咖啡。

...

這個角色,有着學者氣質,有着科技工作者的嚴謹,當然,他還有作為中國人的傲骨和精神。

對蘇聯的背信棄義充滿憤怒,對蘇聯專家的言語挑釁會反抗。他回憶曾經在美國留學時與日本同學之間為了民族尊嚴的競賽,都足以看得出這個角色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和使命感。

...

事實上,陸光達這個角色的原型鄧稼先經曆更多,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8天後,鄧稼先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國,與老師和同行們為了中國的核物理研究貢獻力量。

和片中最終與妻子在戈壁灘見面甚至是妻子也參加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實驗不同,鄧稼先從1958年接受國家号召,後來的28年裡(1986年鄧稼先逝世),鄧稼先與世隔絕,真正做到在這個世上銷聲匿迹,不能公開發表論文,不能透露姓名。

這28年裡,鄧稼先看到最多的風景,是西北大地的蒼茫與風沙。

...

影片中的陸光達其實被賦予了部分藝術設計,包括他從最開始帶着西方式的自我,到最後真正融入與馮馳共同為之奮鬥的核事業。

就像他一開始堅決要替換掉在工程中違反紀律的部隊,到後來看懂了這支部隊強大的精神力量,決心和他們一起創造奇迹。

和陸光達一樣,片中的馮馳将軍,其實也有一個轉變過程。

他從一開始沉醉在自己固有的軍事化思路,到最後逐漸理解科研工作者們的理念。

陸光達和馮馳沒有誰高誰低的說法,他們恰恰是經過這次曆史大事件最終磨合朝着同一個方向前進的夥伴。

...

當馮馳聽陸光達說起當年在美國與日本人為了民族尊嚴而競賽的事之後,在馮馳心中,已經認可了這個書生,這與自己在戰場上為了民族生死存亡而奮力拼殺的精神是一緻的。

而在那場大災荒的時候,是軍隊和科學家們真正理念融合的開始,也是陸光達逐漸與馮馳相互理解的起點。

馮馳這個角色雖然是一個戰場拼殺的将軍,卻有着呆萌的感覺,他的眼神很有戲,他回憶在朝鮮戰場上被美國下士恐吓的時候,充滿憤怒。

他在茫茫大戈壁上,為了一個本來自己不懂的核工業充滿着激情。

他會在因為海外記者造謠導緻陸光達險些被扣在北京而隻身進京,為陸光達求情。

他會在見證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掩飾所有的激動,讓眼中一圈淚花诠釋自己的興奮和自豪。

...

而陸光達這個角色雖然是一個學者,卻有着中國人骨子裡的血性和傲骨。他會文質彬彬的與人交流,卻也能堅持原則不錯過任何細節。同時,他也努力保持着對家和家人情感的克制。

...

除了這兩個角色,片中還有許多讓人記憶深刻的人,比如工作累到吐血的李一凡老師,理解并默默支持丈夫為國家奉獻的王茹慧,還有在工作之餘表露愛慕之意的兩名學者馬蘭和高峰,以及軍隊當中的一老一少士兵等等。

《橫空出世》是一部群像電影,在劇情推進上其實犧牲了很多情節,因此不可能每個角色都細膩到位,但是這部電影聚焦了一些關鍵場景,還原出了一個角色的多面性格,這樣飽滿的描寫使得《橫空出世》成為有看點的主旋律電影。

最後,李雪健和李幼斌兩位老師的演技令人折服。

近些年來,李雪健老師因為年齡增長和病痛原因,身材也更加消瘦,如今他的一些作品更多的是塑造慈祥的老人形象。

因此,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習慣1999年臉上還有肉的李雪健老師飾演的馮馳一角。

...

同樣的,還沒有在後來的李雲龍角色中大殺四方的李幼斌老師,那個時候竟然看起來真的像個文質彬彬的學者,他會溫柔的微笑,會對着妻子訴說愛意與情話。

...

但是,20年前的他們演技已經爐火純青。

就像前面說過的,馮馳的眼神很有戲。李雪健老師真正把握住了這個從戰場厮殺中走出來的将軍,面對國際複雜形勢,深深理解中國因為缺少核武器而動不動被人欺壓和恐吓的屈辱,他的眼神始終帶有一股怒火。

...

他演出了軍人的血性,也因為後來逐漸理解和認同陸光達,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有情有義的一面。

而沒有灰頭土臉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李雲龍加持,李幼斌的陸光達竟然如此溫柔和嚴謹。

陸光達和馮馳是兩位老師塑造的精彩形象,也使得這部電影跳脫出臉譜化人物,成就了《橫空出世》長達20年的經典角色。

說在最後

其實,《橫空出世》上映前的1996年7月29日,也就是鄧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中國宣布暫停核試驗。

20世紀的中國和世界應該說是滿目瘡痍,受戰争的影響,目睹過多少生離死别與家破人亡。

1964年,當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中國自此在世界上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也是從那一天開始,中國人可以硬氣的說,對中國的核恐吓是沒有意義的。

20世紀的世界格局風雲變幻,21世紀依然如此。

我們暫停了核試驗,是因為我們已經挺起了民族脊梁,但是并不代表那股子精神就不需要了。

《橫空出世》中馮馳有一句話我覺得很好:

應該說美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可他不應該像現在這樣,動不動就要欺負你。

...

中國當然已經不是100多年前任人宰割的中國,但是,或許是承平日久,有許多人可能都忘了,這盛世,可是由一代又一代前輩用血淚堆出來的。

-END-

關注我,一起探索更多電影吧!

喜歡的話,記得小手點一下擴散出去哦~

更多影評:娛觀(smshe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