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是有夢想的,可随着時間的推移,經過生活的洗禮,在現實的壓力下,我們往往不得不向生活妥協,放棄夢想,回歸平凡生活。然而,你要知道,在世界創造“妥協”這個詞時,也同樣創造了“執着”;因此,在一部分人選擇妥協的同時,也有人選擇了執着,新西蘭傳奇車手伯特·孟若(Burt Munro)就是其中之一。

電影《世界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是根據新西蘭傳奇人物伯特·孟若的真實故事拍攝,講述了在20世紀60年代,68歲的伯特·孟若騎着經過自己多年改造的印第安牌偵察摩托車打破陸地速度世界紀錄的故事。
年輕時的伯特在國内獲得了許多冠軍,但卻始終沒有站在過世界的舞台上,他一直夢想着在美國猶他州邦維爾鹽原上創造世界紀錄。為此,幾十年來,他一直在不斷改進自己的印第安摩托,以求車子有最優異的性能。
終于,在伯特68歲這年,他決定前往美國參加機車比賽。為了湊夠路費,他向銀行抵押了自己的房子,還笑着說他必須馬上出發,因為他沒有幾年時間可活了。

如此開朗執着的伯特最終打動了銀行經理,如願以償借到了錢,并在小鎮人民的歡送下踏上了前往美國的路。
初到美國的伯特雖然人生地不熟,但他開朗樂觀的心态卻在不斷地幫助他。伯特先是在旅店服務員的幫助下取回了自己的車子,随後又給車子裝上了貨架和輪子,以便運送到猶他州。
也許好事總是多磨,伯特也不例外,在開車的路上,貨架上的車輪飛掉了,在荒無人煙的公路上,年邁的伯特顯得孤獨無助。


一般人在這個時候,可能早就開始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了,可伯特依然非常樂觀,還和輪子開起了玩笑。或許樂觀的人也總是好運,沒多久,就有路過的車子幫助了伯特,伯特以一根木棒作為支撐,架起車子繼續前行。

對伯特來說,好運來了就擋也擋不住,他碰到了艾達,一個孤單的寡婦。伯特很快以他出衆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艾達,在艾達的幫助下修好了貨架上的車輪,幸福的艾達希望伯特回來後一定要看她。

後來,伯特又遇到了一個從越南休假回來的年輕士兵,兩人作伴,一路上有說有笑,經過漫長的旅途,伯特也終于到了他的夢想之地——邦納維爾鹽原。

看着這廣袤的鹽原,伯特感慨萬千,他想起了那些在這裡創造曆史的傳奇人物。在伯特眼裡,這是聖地,是發生大事的聖地。
當晚,伯特和他的車就住在了廣袤的鹽原裡,一覺醒來,伯特又遇到了給與他巨大幫助的另一位賽車手吉姆·莫法特。

當第一天的比賽開始時,大賽工作人員告訴伯特他沒有注冊,因此無法參加比賽。聽到這消息,伯特也有些傻眼。他并不知道比賽還要注冊,他隻是從報紙上看到消息就來了,至于注冊這些細節他并不清楚。
伯特顯然也不會放棄,畢竟他已經快70歲了,而且還是穿越了大半個地球來的,不參加比賽他是絕對不會回去的。可規定就是規定,工作人員不讓參賽,伯特也無可奈何。這時,他想到了吉姆·莫法特,在吉姆的交涉下暫時緩解了尴尬,伯特的車先接受檢查,再看能否參賽。
可當工作人員檢查車子時,又出現一大堆問題,輪胎不合格,沒有減速傘,沒有防火衣,安全隐患非常之多。伯特解釋道,沒有減速傘,那是因為他隻想一直飙,沒打算停下來。

工作人員又說他太老了,他說雖然他有皺紋,但心裡還是18歲。

但是,不管伯特怎麼說,他暫時還是不能參賽。好在比賽有很多天,還有時間,而在這時又有兩名機車迷找到了伯特,并給他提供了幫助。
伯特總是能遇見想幫助他完成夢想的人,也許正如一句話所說,“如果你想做一件事,那麼全世界都會幫你。”

伯特的決心感染了身邊的人,很快,他的事情傳遍了整個賽場。民衆自發組織捐款,并将伯特評選為年度運動員,伯特終于可以參賽了,他終于能夠實現他25年來的夢想,此時的伯特開心的像個孩子。

在試跑之後,伯特迎來了他的正式比賽。

在賽場上,工作人員不斷報出伯特的比賽數據,158,167,171,172,183,193,194,最終時速定格在201.851英裡/小時,一舉打破賽事記錄。賽場上所有人都開始歡呼,他們為見證奇迹而歡呼,更為伯特的夢想而歡呼。

201.851英裡/小時,這對伯特來說太不容易了,要知道他買車的時候速度隻有54英裡/小時。為了讓車跑得更快,這麼多年來,他一點一點的改進車子, 自己制作活塞,為了讓車子更輕,他還選用了酒瓶的木塞,全車上下到處都是改造過影子,這輛印第安摩托也處處散發着伯特的夢想。
從邦納維爾鹽原到新西蘭的家鄉,所有人都在為伯特取得的成績而歡呼,伯特自己也是興奮不已,仿佛真的回到了18歲。
此後,伯特多次參加機車大賽,并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記錄,尤其是在1967年創下的地表時速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伯特的事迹着實令人感動,70多歲的高齡還活躍在賽場上,不斷地創造記錄。一般人都覺得老人應該躲起來等死,但伯特卻說他還不準備退出江湖,因為他還有夢想,而夢想和年齡無關。

也許正因為伯特有這樣積極的心态,讓他身體一直非常健康,1899年出生的他,一直活到了1978年,跨越了兩個世紀,着實是一個老頑童。
伯特的鄰居曾經問他騎車不怕撞死嗎?他說,“不,比起撞死,能在一瞬間超越所有人,這比平白過一生更精彩。”也許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于精彩,而不是長度。


最後,以一句伯特的蔬菜哲學結尾,“假如你不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那跟蔬菜沒兩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