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在故事上非常清晰——千尋和父母誤入一個未知世界,父母貪吃被變成了豬,千尋憑着自己堅定的信念,以及在白龍、鍋爐爺爺、小玲、無臉男等人的幫助下救回了父母,并回到人類世界。但是,電影包含的元素卻非常豐富,其延伸出來的含義也非常深刻。

...

白龍為學魔法而背叛,卻保留了善良;鍋爐爺爺年邁還戴着墨鏡,卻清楚地看清别人的内心;小玲起初說話刻薄,後來卻對千尋關懷備至;湯婆婆貪婪錢财被物質蠱惑,對兒子卻百般慈愛;無臉男渴望重視,可除了千尋對旁人毫不留情......電影中衆多的人物以童話般的方式展現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并以大海上的電車、河神被人類污染、貪吃而變成豬、迷惑錢财而看不清自己的孩子等橋段來與現實世界接軌。其中對科技文明的贊揚、污染環境的暗示,抑或人性的隐喻,都非常引人深思。

...

“記住自己的名字”這句話在電影中重複多次,起初白龍告訴千尋,湯婆婆依靠改變下屬的名字讓他們忘記自己并控制他們,因此勸她要記住自己的名字。千尋雖然步入了一個充滿危險的未知世界,但她卻選擇相信白龍的勸告,以及付出行動去找鍋爐爺爺,并且堅定地向湯婆婆讨工作。

千尋不僅沒有忘記自己的名字,更沒有忘記拯救父母的使命。她個子矮小,身材瘦弱,卻在湯婆婆的考驗下完成了别人都不願意做的為“腐爛神洗浴”的工作。最後大家發現腐爛神實則是被垃圾包裹的河神,作為回報,河神送了她一顆可以吃下後吐出食物恢複本來面目的藥丸。藥丸隐喻着水的清潔,也暗示了千尋心底單純的内心。最終她用藥丸拯救了受傷的白龍,并再次因為白龍的幫助救回父母。

...

此外,在工作的過程中,她善良地幫助了無臉男。無臉男為了感謝她的關懷,想盡辦法贈送她在他看來别人都渴望的東西,而他沒想到一次次遭到千尋的拒絕。無臉男憤怒之下吃了幾個人,并用金子換了無數的食物來吃。這一情節像極了一些因為失戀、被家人朋友傷害,為了排洩情緒而狂吃食物導緻肥胖的我們。

...

在這部電影中,最開始除了千尋,幾乎沒有人會在意無臉男的存在,而無臉男這一人物的設定,也象征着我們生活中許多默默無聞卻具備才能的人。在電影《勇闖奪命島》中,一個打赢戰争的将軍,因為回國後被國家遺忘,不僅他為國捐軀的戰友的家人未得到安撫,連自己親自出面,多次為戰友的家人呼籲,也沒得到政任何響應。為了赢得尊嚴,他依靠自己的能力組織了已經淪為雇傭兵的一些戰友綁架了一個島上的遊客,以圖赢得國家的重視。

無臉男最終用暴力“召喚”千尋回來,以表達自己的感謝,以及希望得到她的重視,便是采用了那位将軍的方式。千尋在自身為了拯救父母而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最終用河神送她的另一半藥丸幫助了他,并将他帶出那個充滿物欲的世界,送到慈愛友善的錢婆婆那裡。

...

記住自己的名字!名字對于千尋而言,代表着她單純善良的内心,代表着對所有人都同等對待的寬容,也代表着她内心拯救父母的堅定信念。而最為重要的,記住名字不僅僅是為了能讓别人知道自己是誰,而是清晰地記得自己是誰。因為隻有這樣,他才不會遺忘父母需要拯救,才不會遺忘白龍需要他幫助,才不會遺忘無臉男對她并沒有惡意。

在白龍從錢婆婆的地方将千尋帶回去救她父母的過程中,千尋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為了撿鞋子而掉入河中,當時得到了陌生人的幫助,而她記得那條河的名字叫琥珀川。她的回憶幫助白龍找回了自己的名字,也真正幫助白龍擺脫了湯婆婆的控制。

...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信奉“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的信條。靠服裝精心裝扮過的人的确會顯得更有魅力,更容易引人注目并驅使别人靠近。對于穿着華麗的人而言,的确會因為與陌生人的更多溝通和接觸,從而獲得更多工作機會,抑或建立人脈資源。然而,當長期因為裝扮,抑或因為金錢地位等取得了一些成就後,倘若遭遇流言抨擊,時勢逆轉,當回到平凡人的角色時,這樣的人會因為巨大的改變而心理失衡,從而迷失自我。當然,對于長期陷入一種認知的人而言,即使沒有遭遇挫折,也已經迷失。

記住自己的名字,不是為了名字這個稱号,而是認清自己的優缺點,認清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在認清自己的同時,也去認清身邊人是怎樣的,認清他需要什麼幫助,認清他能幫助自己什麼,并且去互相支持,合作求雙赢。

...

在《千與千尋》裡,鍋爐爺爺說這是“愛”。是的,記住自己的名字是愛自己,但同時也可以因為認清自己而認清他人,并懂得去愛他人。電影用奇幻及童話般的故事,加上動漫的風格虛拟了一個世界,并用千尋的經曆诠釋着愛,诠釋着人世間最為重要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東西。而找回愛,擁有愛并付出愛的關鍵一步,便是記住自己的名字。

記住自己的名字,才會記住給自己取名的父母,才會記住那些知道自己的名字的人;記住自己的名字,才會認清自己是誰,認清誰愛自己并去愛他,認清誰在幫助自己并去幫助他,認清誰在關心自己并去關心他。

...

電影最後,千尋靠自己的直覺識破了湯婆婆的騙局,成功就回父母,看似千尋擁有了強大能力,實則隻是電影對于認清自己從而認清外物的隐喻。而這說不清道不明的直覺,在電影的故事背景中,便是千尋對父母的愛。

在白龍送千尋離開那個世界的時候,白龍強調說不要回頭。千尋沒有回頭,盡管她很想多看白龍一眼,但那個充滿物欲的世界,以及充滿許多不舍的離别,對于當下的她,已經成為過去,然而隻有堅定自己,看向前方,才會有屬于她的未來。

...

文章最後,感謝《千與千尋》的重映,能讓曾經初映時還在河裡摸螃蟹,沒能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自己,今天能在電影院重溫這部電影;同時也感謝宮崎駿帶領他的團隊奉獻了如此溫情勵志,又如此充滿想象力的藝術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