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喜歡《阿諾拉》的,不知為何豆瓣評分隻有6.3,看評論,有的說男凝太嚴重,有的說情節很老套,有的說看上去又是喜劇又是愛情劇但又好像都不是,顯得不三不四。我覺得這些理由對評判一部電影的優劣而言都并不構成直接理由。電影讓我開始覺得有趣是在阿諾拉第一次大喊rape的時候。那場戲太混亂了,很喜感,很嘈雜,之後那四個人徹夜尋找伊凡的部分都挺有意思的,對他們每個人來說,伊凡這個爛人都非常重要,但作為觀衆,看的時候卻覺得荒誕無比。阿諾拉第二次提到rape這個詞,是用它來形容伊戈爾的眼睛。他說伊戈爾有着強奸犯的眼睛,這當然不是,伊戈爾對她隻有欣賞。所以那一刻,我品出了一點悲涼,這可能就是一個年輕的性工作者内心深處最堅硬的現實,她會把愛意和欣賞曲解成對她的暴力。這種對暴力的認識主宰了她所有的感受力,所以她并不如看上去那麼強大,那麼自由,一切表層的行為邏輯和心理變化在這樣的深層現實面前,其實都是很無力的。

至于軟色情擦邊嫌疑,作為女性觀衆,我覺得電影裡所有涉及情色的部分都拍得很程式化,這很可能是導演故意為之,就是暗示觀衆,情色的場景,包括動作,聲音,環境氛圍,本質都是很單調的,都充滿了反諷的意味。脫衣舞娘,拉斯維加斯,紙醉金迷,統統非常虛無。我記得之前去澳門的時候,是住在威尼斯人酒店,那裡有一堆仿歐式的建築,埃菲爾鐵塔,鐘樓等等,連威尼斯人内部的藍天都是仿出來的。我就覺得很虛無,很不适。這種不适感,在這個電影裡表現得是很細膩的。情色的單調性和虛無性,很多時候不是拿道德感就可以有效反诘的,它不是道德層面的東西,所以托羅斯被塑造得甚至有些喜劇性,能感受到他的捉襟見肘,說起來他還是東正教的神父呢。在後資本主義時代,或說是後現代吧,一切穩定的東西都不複存在,但人的絕望感并沒有因此有所減輕,依然是那麼不自由。我覺得這部電影把這種感覺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