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因為新片片荒,經典重映是越來越多了,前不久有《花樣年華》,如今又是《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前後拍過很多個版本,最早有1960年李翰祥導演的樂蒂版,後來又出現了大S版、劉亦菲版以及更多撲得悄無聲息的版本,甚至幾年前鄭爽被曝出天價片酬,讓“日薪208萬”成為一個梗的那部劇,也是翻拍自《倩女幽魂》。但現在當我們說起《倩女幽魂》,每個人腦子裡想必都會立刻閃過同一個版本:由徐克監制,程小東導演,王祖賢、張國榮主演的1987版。

...

這次重映的當然就是這一版,經過了4K修複後,電影會以前所未有的最清晰面貌呈現于觀衆面前。檔期定于3月21日,10天之後,就是張國榮22周年忌日;而淡出娛樂圈久未露面的王祖賢,前不久剛剛傳來消息,說她在加拿大開了家艾灸館,進軍中醫養生行業。兩位曾經的巨星,一個永居天堂,一個遠隔重洋,現在卻因為各自的原因再度勾起大家的回憶,讓影迷們一陣唏噓怅惘。好在,他們倆的絕代芳華已經定格在經典作品裡,我們可以一次次重溫。

...
兩張風華絕代的臉

1987版《倩女幽魂》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演員的光彩。在他們都狀态最好的時候,在一部剛好合适的戲裡,各自散發出最強大的魅力。

那一年,張國榮剛過三十歲,主要是以歌手的身份馳騁演藝圈,零星拍過一些電影,但幾乎都是以偶像屬性示人,演技潛力尚未被開掘。在此前一年,《英雄本色》的熱映,終于讓他有了一部重量級的電影代表作,但那部電影更多是打開了周潤發的局面,張國榮被籠罩在了發哥高大形象的陰影裡。作為演員的張國榮,依然處于蓄勢待發狀态。

...

那一年的王祖賢,則是二十歲出頭,剛從女子籃球隊跨界到演藝圈沒多久,在影壇還是一個花瓶的形象,絕大多數觀衆都還不記得她的名字。在此前一年,她回到家鄉台灣,拍了一部名為《芳草碧連天》的農村題材電影,在其中飾演一位帶領鄉親們靠種植花卉勤勞緻富的女技術員。這部電影對于她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認識了演對手戲的齊秦,兩人很快因戲生情,陷入熱戀。

甯采臣之于張國榮,聶小倩之于王祖賢,我們現在都覺得是不二人選,但站在電影籌備之初那個時間點,所有人其實都是心裡沒底的。這兩位當然都是無可挑剔的美人,但畢竟表演經驗有限,是否能把這個鬼魅神秘的古典故事诠釋到位呢?要知道,當時香港影壇最流行的片種,是功夫片、警匪片和喜劇片。古裝片在經曆了李翰祥、張徹和胡金铨這三大導演創造的輝煌後,已經沒落好一陣子了。徐克和程小東要籌備這麼一部成本不低的片子,是要冒相當大風險的。

...

據徐克透露,當他最開始去找張國榮飾演甯采臣時,張國榮一聽是古裝片,就斷然拒絕了,給出的理由是,他不想穿那種奇奇怪怪的古裝戲服。這個理由本身也有些奇怪,但徐克還是為此而安排服裝團隊改了戲服風格,反複勸說張國榮,這個戲其實是用現代風格演繹古代故事,讓他不用擔心。

但如果你是很了解張國榮的影迷,就能想到,張國榮之所以不演古裝片,很可能是因為他之前在這上面吃過虧,還吃過不止一次。

張國榮生平演的第一部電影,叫《紅樓春上春》,他在其中飾演賈寶玉。那時候他還是新人,能出演電影男一号,題材又是自幼熟讀的《紅樓夢》故事,當然是求之不得,立刻答應。結果進入劇組才發現,這是一部打着“紅樓”旗号胡編濫造的風月片,其中有很多惡俗床戲,他迫于壓力不得不演,然後這部首作就成了他演藝生涯黑曆史。

...
《紅樓春上春》劇照

幾年後,他又在古裝片《楊過與小龍女》裡演楊過。這個時候他在歌壇已經有一定地位了,可在拍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卻慘遭劇組工作人員的霸淩。當時香港影壇還有着濃重的江湖習氣,尤其是武行,那些武師們都是大老粗,習慣吆來喝去,工作态度粗暴,張國榮在片場經常被武師訓斥。在拍攝一場吊鋼絲的戲時,明明是武師忙中出錯,導緻張國榮和女主角翁靜晶一起撞向石柱,張國榮當場頭破血流,武師不但不道歉,還依然蠻橫。

...
《楊過與小龍女》劇照

兩部古裝片帶給張國榮的都是慘痛回憶,他排斥古裝片也是情有可原。如果不是徐克的再三勸說,甯采臣這個角色恐怕就要和張國榮錯過了。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張國榮非常适合這個角色,我們很難想到還有誰能夠演出甯采臣的那些氣質:兼具少年郎的天真爛漫,讀書人的迂腐清高,有情人的情深義重,然後還有一種可愛的喜感。一個超過三十歲的男演員,要同時演出這麼多人物特質,而絲毫不顯得矯揉造作,得有多難啊!張國榮的演技,在當時絕對是被低估了。好在時間會說明一切,他也由此開啟了自己演技派巨星的征途,在之後的十幾年間又塑造了數不勝數的經典角色。

至于聶小倩一角,徐克坦言,他在籌備之初根本沒想到王祖賢,而是在考慮另一些女演員。他希望這個演員既能有超凡脫俗的氣質,又能帶點東方式的性感。盡管他和王祖賢此前已經在《打工皇帝》中有過一次合作,他也對王祖賢的美貌印象深刻,但那是部現代戲,他對王祖賢的古裝扮相可能根本沒概念。此前王祖賢隻演過一次古裝片,那是一部名叫《天官賜福》的清裝戲,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名叫納蘭瓊瑤,是個朝廷大臣的女兒,片中她多半都是女扮男裝,僅有的幾場女裝扮相又不太适合她。其實單論外形,王祖賢是個很具有現代氣質的美人,身高172公分,又打過幾年籃球,這種高大健康的外形,确實很難讓人把她和古典美女聯系起來,除非有人特别慧眼識珠。

而最先開啟慧眼的,其實就是王祖賢本人。她主動給正為選角苦惱的徐克打了個電話,自薦出演此片,徐克這才如夢初醒,王祖賢不就恰好符合他那兩條标準嗎。後來的試鏡過程很順利,王祖賢穿上的每一身戲服,都讓徐克大呼“Perfect!”最美聶小倩就此敲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王祖賢那兩條打籃球的腿,走起路來可能過于虎虎生風,儀态不夠古典陰柔,于是徐克安排她立刻去報了個班學習中國民間舞蹈。

...
徐克讓王祖賢學民間舞

經由此片,王祖賢的形象有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所有看過電影的觀衆,都很難忘掉她在片中那幾身衣袂飄飄的造型,還有那張我見猶憐的臉,其中幾許幽怨寂寥,幾許暗香浮動,結果對于觀衆來說就八個字:勾魂攝魄,驚為天人。

...
美術與音樂齊助力

男女主角形象能帶給觀衆深深震撼,除了他們自身條件外,也離不開美術造型和服裝設計的專業團隊。這部電影的美術指導是奚仲文,常看港片的朋友對這個名字肯定有印象,後來他又為無數經典港片做過美術,而他在業界站穩腳跟的成名作,正是這部《倩女幽魂》。他和服裝顧問陳顧方聯手,共同為這部電影打造了多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尤其是這場——甯采臣夜闖蘭若寺,被聶小倩藏在大水桶裡,聶小倩為了轉移姥姥的注意力,當場試穿上一襲紅色婚衣,幾番驚心動魄的狀況,甯采臣險些暴露,這時聶小倩突然一頭撲進水桶裡,和甯采臣來了個水下之吻。

...

這場戲實在太經典了,因為它在維持着緊張戲劇氣氛的同時,還如此之美。聶小倩那身紅衣很美,她保護心上人的婀娜姿态很美,蘭若寺的鬼魅氣氛很美,那個水下之吻更是可以入圍電影史上最浪漫一幕,一點不在美國電影《人鬼情未了》做陶藝那場戲之下。很多人說《倩女幽魂》是中國版《人鬼情未了》,可這版《倩女幽魂》比《人鬼情未了》還早三年呢,這個說法應該反過來才對。

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深刻诠釋了什麼叫中國古典美,可實際上,聶小倩的那些服裝造型并不能和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女性服飾完全對應。之所以能讓人眼前一亮,是因為美術和服裝團隊不拘泥于曆史細節,而是大膽創新,在其中用到了當年世界流行的時裝設計的一些元素,比如用了很多真絲雪紡類的面料,讓衣服看上去更加輕薄飄逸,在剪裁尺寸上又極盡誇張之能事。而甯采臣那身書生打扮,參考了當年阿瑪尼和三宅一生的設計風格。包括樹精姥姥那身黑色的造型,是按照晚裝的風格去設計的,因為姥姥都是夜晚出場,夜戲光線比較暗,容易讓人物糊成一團,于是徐克建議,在姥姥的黑衣上加一些金屬的點綴,這樣就能比較顯眼。

...

說完美術造型,不得不再來說說本片的配樂。多年過去,你可能記不清電影的具體情節了,但電影主題曲一定會經常萦繞耳邊,它已經成為我們文化DNA的一部分。尤其是那個用長笛吹出來的前奏,然後是張國榮那把铿锵蓬勃的聲音:“人生路~~美夢似路長~~”短短幾秒鐘就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為本片配樂的,正是徐克的老搭檔黃霑,片中的三首歌都出自他的手筆。他曾經在一場訪問中細細回憶過這次合作的來龍去脈,還挺有趣的,其中充斥着各種陰差陽錯。

...
黃霑說向徐克提過兩次想配樂

他說當年音樂界剛開始興起電子合成器,他很有興趣,就想找個項目實驗一番過把瘾。聽說徐克要拍《倩女幽魂》,鬼片配電子樂,想想就帶勁,于是他主動請纓,要幫忙配樂。可徐克說搭檔程小東已經有自己的配樂團隊了,不方便換人,隻能作罷。過了一陣,見徐克那邊沒啥動靜,黃霑心裡又癢癢起來,第二次主動問徐克,你那部鬼片拍得怎麼樣了?徐克說,呃,這個這個,都還沒拍呢。估計是籌備過程不太順利。黃霑又試探着問配樂的事,“真的沒得配啊?”徐克還是那套話,人選已經定了,你就别想了。黃霑這下應該就徹底死心了。

沒想到等片子終于開拍了,原定的音樂團隊把配樂也給做出來了,徐克和程小東一聽,兩個人都搖起了頭,表示不喜歡。怎麼辦?他們又想起了黃霑,黃霑作為老朋友也不計前嫌,樂樂呵呵地就給他們寫起配樂了。其中那首《路随人茫茫》,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張國榮唱的主題曲,是黃霑跟着徐克在法國戛納參加活動期間寫的。而片中燕赤霞大醉之後揮着劍唱的那首有點像Rap的《道道道》,是黃霑和徐克在回國的飛機上寫出來的,當時他們果真就是剛喝了酒,趁着酒興一氣呵成,因為太嗨一不小心就寫得太長,後來還删了一半。這首歌本來想邀請林子祥來唱,可林子祥當時人在美國,沒轍,徐克就對黃霑說,幹脆你自己來唱吧。沒想到這一唱還挺合适,黃霑那把狂放不羁的煙酒嗓,和燕赤霞的氣質完美匹配上了。

...

最絕的是葉蒨文演唱的《黎明不要來》,也就是甯采臣和聶小倩那場香豔缱绻雲雨交歡戲的插曲。因為這個歌名,很多人會拿天王黎明打趣,但黎明當年在演藝圈還是個nobody呢,黃霑此曲最開始其實是給另一部名叫《先生貴姓》的電影寫的,但寫完片方卻說沒錢付了,不要這首歌了,黃霑于是把歌私藏起來當壓箱底寶貝,這麼藏了兩三年,直到給《倩女幽魂》配樂,他驚奇地發現,三年前寫的那首《黎明不要來》,恰好符合《倩女幽魂》的意境。因為鬼隻能在夜晚現身,聶小倩與甯采臣相會的時候,心裡想的就應該是“黎明不要來”。于是蒙塵的棄曲重又散發光輝。在那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黎明不要來》打敗了同片的《路随人茫茫》,獲得了“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黃霑和搭檔戴樂民一起制作的《倩女幽魂》OST,現在在音樂界也成了當之無愧的經典。他們在其中用到了多種中國民族樂器,如笛子、古筝、琵琶、阮、二胡等等,然後與西洋最時髦的電子樂相融合,形成如夢如幻的聽覺體驗,而且三首歌各自代表三位主角的心境,一想起他們的造型就能腦内自動播放BGM,這實在是電影配樂的最高境界。

...
影響力輻射整個東亞

說到幕後工作人員,當然還得提一下電影的大BOSS,徐克和程小東,他們的統籌能力、想象力、執行力,也是決定性的力量。他們倆後來還搭檔了《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徐克負責把控劇本和大方向,程小東則負責把想象的畫面變成現實,尤其是動作特技的部分。《倩女幽魂》作為他倆合作的開端,也開啟了香港電影工業的新時代。

片中很多特技場面,現在看依然覺得精彩。要知道當時還沒有電腦特效,很多奇思妙想隻能靠土辦法實現,比如用黏土制作幹屍。樹妖姥姥那條長無止境的舌頭,拖着惡心的粘液飛來甩去,讓人聞風喪膽,那舌頭其實是用塑膠制作的,上面的粘液則是煉乳。程小東說,這條舌頭是他當時的一大噩夢,每天晚上躺床上都為這個思來想去睡不着覺。飾演燕赤霞的午馬則說,他被舌頭糾纏的那場戲拍了近一個月,每天臉上都糊着煉乳,讓他後來看到煉乳就反胃。

...

這部電影前後共拍了八個月,而那時候香港電影普遍的拍攝周期都是三五個月,甚至更短。所以《倩女幽魂》是絕對的慢工出細活,這在當時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

所以經典是怎麼來的?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無數項條件剛好全部吻合才行。

現在回看這部《倩女幽魂》,我覺得它最主要的特點,一個是“雜糅”:類型的雜糅(古裝、恐怖、動作、喜劇、愛情),文化系統的雜糅(儒釋道在其中皆有體現,道士燕赤霞念的卻是《金剛經》),古今中外藝術元素的雜糅(服裝又古典又現代,配樂是民族樂器和電子樂相結合)。

...

另一個特點,是參差對照。包括人間與鬼界的對照,白天與夜晚的對照,喜與悲的對照。還有兩位演員,張國榮以三十歲的年齡演出了少年郎的清爽感,王祖賢以二十歲的年齡演出了成熟女性的性感魅力,這種年齡上的參差對照也很有意思。

這部電影在國内影史上的地位,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它是張國榮作為男一号的第一部重量級電影代表作,它是王祖賢演藝生涯最重要的作品,它是徐克和程小東合作的起點,它是華語奇幻恐怖片第一名,之後所有同類型電影都擺脫不了它的影響,它讓聶小倩從此成為《聊齋志異》中最知名的女鬼,它已經是華語流行文化的一枚符号。

即便放到世界影史,它也是很有影響力的。它被美國影評協會編寫的《一生必看的1000部電影》收入。徐克和程小東因此被稱為中國的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當年它在韓國和日本上映,都掀起現象級觀影熱潮,至今還讓無數日韓觀衆念念不忘。張國榮和王祖賢由此成為最受韓國觀衆歡迎的中國明星,還被邀請去韓國上節目、拍廣告。韓劇《請回答1988》裡出現了張國榮的電影鏡頭,女主角德善的閨蜜之一幹脆就被叫成王祖賢。王祖賢在韓國被公認為頂級顔值,她的臉一度成為韓國女性整容模版。全智賢剛出道時見到張國榮心花怒放小鹿亂撞的畫面在互聯網上流傳。至今韓國綜藝節目裡還會上演《倩女幽魂》模仿秀……

...
全智賢擁抱張國榮

香港電影鼎盛期的輸出能力,就是有這麼強悍。但這一切都俱往矣,當張國榮故去,王祖賢隐退,徐克失去了一幫老友的助陣,創作力大減,今年的《射雕英雄傳》引來群嘲,我們就隻能在回憶裡追尋曾經的絕代風華了。

《倩女幽魂》結尾,燕赤霞對甯采臣說:“做人生不逢時,比做鬼更慘。”這話讓有些觀衆心有戚戚,不過,現在更能從中得到共鳴的,應該是如今的一些香港電影人吧。

...

本文首發于“三聯生活周刊”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