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播出時,關于《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兩檔“街舞”綜藝的話題頗熱,各種互怼引來無數吃瓜觀衆。
《這就是街舞》藝術總監方俊對待選手可謂是相當嚴格,他曾直言:“對不起韓宇,你已經變成一個隻會上課的老師了,你什麼天賦都沒有”,以此回應韓宇之前因心裡不爽而發洩的:“心裡一萬個MMP”。
網友對方俊的吐槽并不買單,甚至直呼“應該請金星來罵他。”
沒想到,以“毒舌”著稱的金星真的“開怼”:“方俊他哪裡懂街舞啊?!難怪《這就是街舞》這麼難看!哈哈,現在明白了!”
同時,作為專業舞者的金星也在網上對兩檔街舞綜藝進行了對比:“《這就是街舞》的每個舞者個人技術很棒!節目結構與制作一般...也許是錢不到位或沒花在點兒上。”“《熱血街舞團》制作與畫面都很炫,一看便知愛奇藝又砸錢了...舞者跳的一般”。
随後金星又進一步分析道:“這兩個團隊曾經是一個團隊,燦星制作旗下的...《舞林争霸》、《中國好舞蹈》都是他們制作的。現在鬧分家,自己人和自己人較上勁了,很多舞者都是上兩檔中的優秀舞者。”
金星所提到的燦星制作是“制播分離”後最早受益的一批公司,主要為電視台制作綜藝節目,與國内的東方衛視、浙江衛視以及中央電視台多有合作。但燦星最近推出的《這就是街舞》卻是與視頻網站的首次合作。
自2012 年以來,燦星制作已孵化出《這就是街舞》《中國新歌聲》《蒙面唱将猜猜猜》《舞林争霸》《中國好聲音》《舞出我人生》《我愛好聲音》《中國好舞蹈》《我們的挑戰》《中國好歌曲》《出彩中國人》《金星脫口秀》《蓋世英雄》等超過20檔綜藝節目,内容涵蓋音樂、舞蹈、綜合才藝、訪談等多種類型。在2017年年底的首輪融資中,燦星制作估值達到了210億,并在2018年2月5日向證監會遞交了遞交了IPO輔導備案資料。
《這就是街舞》依然是燦星團隊打造,依靠廣泛的海搜資源,選手實力更強。而從燦星離開的車澈有了《嘻哈》的經驗,打造的《熱血街舞團》在劇情設置、舞台表現上更勝一籌。兩檔節目都有着燦星背景,盡管團隊分道揚镳,節目效果各不相同,但都與燦星的節目制作體系有關。
燦星節目制作體系完備,高層把控、導演組實操、選手資源共享
從《中國好聲音》的爆紅到沖擊IPO,燦星在綜藝節目制作上已經形成了高層把控、導演組實操、選手資源共享的制作體系。
1、高層把控
在總導演、制片人這兩個關鍵角色的任命上,燦星制作一般會安排總裁、副總擔任,對節目整體把控。比如《中國好聲音》總導演金磊、《舞林大會》總導演徐向東分别是燦星制作的實際控制人之一。另外,《這就是街舞》的總導演陸偉也在公司擔任宣傳總監,而制片人則是徐向東。
而且,相較于體制内備受約束的制片人,燦星的制片人權力更大,陸偉曾表示在财權方面,燦星制作會給制片人極大的自由裁量權:“一般就提前給一個整體的節目預算,之後一切都是制片人說了算。”
2、導演組實操
在燦星制作,導演組更像是一個籠統的概括,實際負責的事務包括選角、劇本、對接、訂流程、設計規則、和任何一個項目組溝通、現場錄制、後期剪輯等,直接決定了最終的節目呈現效果。
燦星在選擇導演組負責人上最重視特質。比如吳群達(達達)在分辨選手是否具備極強音樂性上有獨到見解,向《好聲音》輸送過帕爾哈提、吳莫愁等優質選手。後來,吳群達便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導演組。
車澈在燦星嶄露頭角,也是憑借其獨具一格的舞蹈審美,随後被提拔為導演組負責人。之後車澈還操盤了《中國好舞蹈》、《與星共舞》等舞蹈節目。
另外,章骊組綜合實力強,沈甯組善捕捉選手情感等……可以看到,燦星的每個導演組是垂直化的,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這就決定了燦星在制作一檔綜藝節目時需要整合不同的導演組資源。燦星的成名作《中國好聲音》是由章骊、沈甯、吳群達三組合力,最終呈現出了現象級節目。《舞林争霸》、《中國好舞蹈》等燦星舞蹈類綜藝的背後也有徐向東和車澈。
3、選手資源共享
從燦星制作的多檔節目來看,主要還是以選秀節目為主,因此,燦星對選手資源有強烈需求。《好聲音》/《新歌聲》的衰落除了觀衆對節目模式審美疲勞,選手數量、質量的下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燦星制作有着豐富且穩定的海搜資源,這些資源為燦星節目共享,各導演組之間還可互相推薦。比如之前為《好聲音》選拔的李劉标在專業性、聲音特質還不能達到《好聲音》的标準,但其在網吧自學成才,并有着“鄉村帕瓦羅蒂”的标簽,就很符合《出彩中國人》的節目調性。
燦星在《達人秀》積累的選手資源後來也成為《中國好歌曲》《出彩中國人》等節目的“預選庫”。
《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海搜資源 VS 劇情+舞台
在詳細了解了燦星的節目制作體系之後,再來看正面對抗的兩檔“街舞”綜藝,它們所呈現出來的各有所長的節目效果,就很好理解了。
先說《這就是街舞》。
《這就是街舞》總導演陸偉,制片人徐向東。在一檔節目中啟用兩個高層,這樣的配置可以看出燦星對《這就是街舞》的重視。一方面,《新歌聲》愈漸疲軟,王牌綜藝失勢,新綜藝“青黃不接”,急需新的爆款續航,為IPO鋪路。另一方面,電視台節目逐漸被視頻網站壓制,燦星若不迅速向後者靠攏,很可能被新的節目形式淘汰。
陸偉曾執導《出彩中國人》,徐向東則有《舞林大會》、《中國好舞蹈》的背景。兩人在對節目的整體把控上,有着豐富的經驗。
另外,燦星多年積累的海搜資源,在網羅各路選手上頗具優勢。不同節目間的選手資源共享也成為《這就是街舞》的優質資源之一。比如,曾參加《中國好舞蹈》的nikki陳妍臻是金星戰隊的一員,此次參加《這就是街舞》同樣實力強勁。
從《這就是街舞》已經播出的幾期節目來看,第三期100進49賽事開啟後,節目漸入佳境,目前豆瓣評分已達到7.4分。從網友反饋來看,主要是由于選手整體實力不俗,包括viho(楊文昊)、dino(黃景行)、小馬哥(馬東傑)、Miki(蔡亮)、葉正、韓宇等都是街舞圈内的知名舞者,在各自實力逐漸顯現之後,成為吸睛看點。
再來看《熱血街舞團》。
《熱血街舞團》的總導演車澈先是離開SMG到燦星制作,先後擔任2013年《舞林争霸》副總導演;2014年《中美舞林冠軍對抗賽》、《中國好舞蹈》總導演;2015年《與星共舞》總導演;2016年《蓋世英雄》、《蒙面唱将猜猜猜》總導演。之後車澈離開燦星制作,與愛奇藝結緣打造《中國有嘻哈》。
車澈離開燦星之後,燦星借多個導演組合力完成節目的形式也不複存在,因而在節目中,車澈的個人風格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
車澈在大學學了四年影視編劇,對戲劇、人物、沖突這些元素了如指掌,而現在的真人秀也同樣具備這些元素。這直接影響了《嘻哈》成為一檔“劇情式真人秀”,而最終《嘻哈》在去年夏天拿到近30億播放量,也證明了“劇情式真人秀”的巨大市場。
另外,車澈還喜歡做小衆的綜藝。在《嘻哈》之前,車澈擔任總導演的《蓋世英雄》就是一檔聚焦電音的小衆類綜藝。當時車澈試圖用電音改編經典曲目去“讨好”年輕人,但是沒有成功,不過成了《嘻哈》的前車之鑒。《嘻哈》中,大量的原創歌曲甚至成了節目的一大看點。
有了《嘻哈》的經驗,《熱血街舞團》在舞台表現、劇情設置上都更加成熟。
《熱血街舞團》專門為節目造了一座熱血之城,占地4萬平方米,集中了四五十個能跳舞的場景,呈現出的舞台流露着酷炫閃耀之風。
而在劇情設置上,《熱血街舞團》的投入更大,僅第一期,導演和編劇數量達到120個,編劇占了40%。但編劇是在原有素材中提煉出更有看點的故事線,而不是按劇本去演,或者是借剪輯作假。
而且,《熱血街舞團》重點在團戰,請到了舞佳舞、CASTER、X-crew等舞團,人物線索更豐富。目前,《熱血街舞團》僅播出兩期,在“劇情式真人秀”中,尚處于劇情鋪墊的階段,在之後随着更多人物逐漸飽滿,節目也會更加好看。
《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都是在街舞上“做文章”,無論是選手實力還是劇情表現,雙方都将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做得更精緻,兩檔節目的單期播放量都達到了1.5億左右,再次驗證着小衆市場的爆發潛力。或許正如車澈所言:“每一種大衆文化都來自小衆文化。演變過程中誰能踩到點,誰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