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維羅妮卡的女孩,俨然有着兩種不同的生活,并且在逐漸的成長中,她們對彼此的有着“神秘的”感知,這看似是不能理解的,畢竟她們沒有任何的親緣關系和現實接觸,一個在波蘭,一個成長于法國,但卻都不可思議地覺知“覺知自己并不孤獨”,兩個人是如此的相似,影片中多次透過玻璃球看到的世界,仿佛也印證了其鏡像性,這也是這部影片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或許僅僅就影片内容看可能會不明所以,但就當時波蘭與法國的局勢即東西歐之間的冷戰對立牽扯進來,就能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正如《竊聽風暴》英文譯為《他人的生活》不僅是表達人性的覺醒之光一樣,更是兩個團體的對立,當柏林牆倒塌,東德與西德重新獲得統一,然而對于人民而言,并不存在大團圓的喜悅,我們都知道曆史是由設計者書寫的,對于《他人的生活》中是詩人的一方勝利了,而于基耶斯洛夫斯基這位東歐-失敗者世界的人而言,不僅是最佳的見證,更是戰利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