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的體量,但字數超了,又不想再删。沒辦法,隻得放在這裡了????
私認為曼玉的表現要比後來《清潔》好得太多(所謂《清潔》中“東方内斂”有點吹捧),而由于二義化的導演形象均對Maggie強調“簡單的、原始化的表現力”,故曼玉徹底是返璞歸真之狀态,也成為雙重“導演”複原行為下缪斯般存在。中後期随鏡頭前“導演”的缺位,欲望壓制環境中人物關系随之被抻出,曼玉的被支配屬性削弱,雙重導演邊界也愈加模糊,但其視角在戲中戲的雙重架構中卻已完全侵入文本,魔法般輕巧地操縱起鏡面影像,阿薩亞斯在影像層面一步步做減法,引誘觀衆進入massage的迷宮,直至曼玉在雨夜對現實逃離繼而闖入元電影範疇,表層處理似是鏡頭的遊離及舞台化調度,但已經是阿薩亞斯具有Irma Vep氣質的對舞台、夢境預設障壁之闖入,完成了希區柯克在《愛德華大夫》中的弗洛伊德夢境原理探讨,呼應後來阿巴斯極緻的《24幀》即對戈達爾名言的先驅性實踐:“電影是每秒二十四格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