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終于得空,看了近期口碑尚佳的《捕風追影》。映後查了票房數據,上映20多天,取得近10億的票房。在當下市場整體萎靡的大環境下,這樣的成績也已是同期裡的佼佼者了。
觀影過程中就一直在想,其實打造一部相對叫好叫座的商業動作片,也沒那麼難嘛。這部《捕風追影》巧妙地将近些年市場上備受青睐的類型元素雜糅在一起,再把整體節奏大幅提速。用密集的爽感沖擊感官,讓觀衆在觀影過程中獲得純粹的愉悅體驗。這種精準貼合市場需求的創作思路,無疑是其口碑突破的關鍵。
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刻意弱化了近年來被冠以“票房毒藥”标簽的成龍、張子楓等演員的弱項,轉而大幅增加正反兩方多個配角的戲份和人物塑造,通過平衡角色比重,既規避了潛在風險,又讓整體叙事相對豐滿。

可當剝離掉這些外在包裝,深入探究《捕風追影》的劇情核心時,卻不難發現其依舊跳脫不出香港電影近10-20年來主流的“老帶新”叙事框架。
表面上看,影片塑造了老一輩用關切與呵護引導後輩成長的溫情畫面,仿佛依舊在暗示主創們仍舊重視行業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而觀衆群體中也大多認同這樣的設定。
但細品之下,影片中兩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幾度提及的“規矩”等詞,字裡行間都透着一股“沒有我們,哪有你們”的中式“爹味兒”,與香港電影市場這些年的創作慣性如出一轍。

在《捕風追影》的故事裡,成龍飾演的退休跟蹤專家黃德忠,在新時代的警匪交鋒中登場。彼時的警方已配備大數據分析系統、人工智能助手以及全覆蓋監控攝像“天眼”網絡,匪徒也擁有高級黑客等高科技手段,傳統偵查方式似乎已跟不上時代步伐。但黃德忠即便身形老邁,卻憑借數十年積累的直覺與經驗,成為了警隊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影片前期,張子楓飾演的年輕警員何秋果,對這位倚重傳統經驗的前輩頗有微詞,警局裡的同事也大多因過度依賴高科技而輕視黃德忠。然而随着劇情推進,何秋果逐漸被黃德忠的經驗所折服,開始虛心學習,最終接過他的衣缽,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跟蹤專家。

為了強化這種“傳承感”,影片還特意将二人關系塑造得如同父女。通過鋪墊何秋果作為搭檔遺孤的背景,設計假扮父女執行任務的互動情節,讓傳統經驗在新時代的傳承顯得更加順理成章。可這種傳承模式,恰恰是“爹味兒”的集中體現。
反派一方,梁家輝飾演的“影子”傅隆生與其4個幹兒子的故事線,則在冷酷的告訴年輕一代:年輕人在能力上或許青出于藍,但如果你們試圖僭越“我們定下的規矩和邊界”,那面臨的則是被狠狠肅清的下場。

将時間稍稍拉遠,2010年上映的《歲月神偷》,同樣在家庭叙事中暗含了這種“爹味兒”的傳承邏輯。
這部影片以家庭為切入點,生動展現了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羅父靠修鞋維持生計,生活雖艱辛,卻始終堅守着傳統價值觀,并将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大兒子羅進一品學兼優,是家庭未來的寄托。而小兒子羅進二則天性頑皮,時常惹出小麻煩。

在家庭價值觀的傳承上,羅父代表的老一輩觀點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年輕一代隻能在潛移默化中被動接受這些觀念,幾乎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對生活、對家庭的不同見解。影片中這種家庭秩序的構建與傳承模式,與香港電影行業的生态高度相似。
無論是《捕風追影》中警隊的新老傳承,還是《歲月神偷》裡家庭價值觀的延續,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香港電影中“尊老敬老”背後的“爹味兒”現象。而這種現象投射到現實行業中,便是老戲骨憑借資曆與地位長期占據核心資源,年輕演員的成長空間被不斷壓縮,最終導緻香港電影演員青黃不接的問題愈發嚴重。

從近年來香港電影的票房冠軍作品中,便能清晰看到演員年齡結構的失衡。2023年,《毒舌律師》憑借犀利的劇情斬獲高票房,主演之一的黃子華彼時已63歲,憑借精湛演技扛起了票房大旗。
2024年,《九龍城寨之圍城》取得不俗成績,領銜主演的古天樂也已54歲。這些頭部影片的票房風光背後,隐藏的是香港電影演員群體“老齡化”的尴尬現實。

在這樣的行業生态下,青年演員的成長之路也布滿荊棘。以TVB訓練班出身的青年演員為例,他們在訓練班期間需接受表演、台詞、形體等多方面的嚴苛培訓,即便順利結業,也往往隻能從跑龍套做起。
在TVB的劇集中,他們可能一集僅有幾分鐘甚至幾十秒的鏡頭,薪酬微薄,月收入不足兩萬港币。而在電影領域,機會更是少得可憐:香港每年上映的本土電影數量僅50-60部左右,其中能給予年輕演員主演機會的,每年僅有5-8部,其餘大部分角色都被老戲骨牢牢占據。

在影視行業,好萊塢的運作模式非常值得借鑒。好萊塢電影公司在挑選演員時,雖會重視明星效應,但更不會忽視對新人潛力的挖掘。
以風靡全球的漫威電影為例,在打造《美國隊長》《蜘蛛俠》等系列電影時,大膽啟用了當時相對年輕的克裡斯·埃文斯(出演《美國隊長》時 30歲)、湯姆·赫蘭德(出演《蜘蛛俠》時20歲)等演員。通過精心的角色塑造、系統化的影片宣傳,以及與老戲骨的搭戲指導,這些年輕演員迅速被全球觀衆熟知,成功扛起了系列電影的票房大旗。

香港電影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并非一日之寒,其背後是整個行業生态、資源分配、培養機制等多重因素的疊加。香港電影如今雖已難現昔日輝煌,但為了不再深陷下去,就需要打破老戲骨長期霸占資源的局面,為年輕演員創造更多公平競争的機會。

隻有當香港電影行業真正打破“爹味兒”傳承的束縛,建立起“新老共生、公平競争”的健康生态,才能讓年輕演員看到希望,讓行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說句實在話,大家更該琢磨怎麼把“蛋糕”做大,讓每個人都能分到一份,才是良性循環。要總想着排擠别人、獨占好處,最後隻會讓“蛋糕”越做越小,最後誰也撈不着。
個人公衆号,喜歡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