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鍊接】:影/《東京家族》:喧嚣塵世中的一縷清風
【歡迎關注個人公号:非正式文藝雜記】
日子一天天忙碌的時候,總會向往某個平靜的時刻。此時,對于電影的偏好就是安安靜靜的,希望能夠在觀影的過程中将浮躁的心安頓下來,沉靜一下,再沉靜一下。于是,就翻到這部《東京家族》。
的确是一部安安靜靜的電影,講述了一個非常平淡,又很溫柔的家庭故事。
電影本是翻拍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但還是拍出了自己的節奏和風格。導演山田洋次出生于1931年,他必然經曆過小津安二郎最輝煌的時代,也一定熟稔其所有的叙事和手法。在他81歲的2013年,他完成了人生的第81部電影。不管這是巧合,還是導演的刻意為之,作為觀衆的我們,總是可以從中揣測和想象導演本人對于藝術和對于人生的那份深情。
////
故事的背景并不遙遠,設定在2012年。某一天,一對接近70高齡的夫妻從鄉下來到東京看望孩子。他們的三個孩子都已經在這裡安家和工作。大兒子經營着一家私立診所,有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兩個正在讀書的兒子。女兒經營着一家理發店,有一個樸實的丈夫。小兒子則是很不讓人放心的那個,看上去遊手好閑,不太靠譜,凡事都要家人囑咐。沒有固定的工作,也沒有固定的收入。
老夫妻計劃在東京待幾天,看看兒女,再去吊唁下老友。
在大兒子家的第一天,女兒和小兒子也都過來吃飯,一大家人其樂融融。大兒子說,後天是周日,可以開車帶老兩口出去逛逛。結果這一天,當老夫妻都打扮體面,準備出發之時,兒子卻收到病人家的電話,不得不出診。無奈之下,夫妻倆隻能在家裡待着。
在表現老夫妻的失落又很理解兒子的心情同時,導演故意給了小孫子幾秒鐘的鏡頭。他很生氣,将玩具踢翻,還說,每次都是這樣。
這實在像極了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身邊的各色打工人。
女兒的家裡雖然更加窄小,但還是邀請父母過來一住。為的是父母回去可以驕傲地跟親戚鄰居說,在女兒家也住過了。可是這一天下雨,老夫妻隻能在女兒家樓上的小屋子裡百無聊賴地打發時間。直到晚上,女婿才帶老父親去泡了溫泉。
女兒的工作當然也是十分繁忙。她和大兒子商量将老夫妻送去豪華酒店,錢由他們兩家出。
這一幕在我們周圍也是常見的:子女已經或成家或立業,但沒有時間陪伴年老的父母,就以金錢的方式去彌補。
老夫妻對于這間豪華酒店是既滿意又沮喪的。窗外的風景雖好,但他們并沒有心情欣賞,隻能待在房間裡無所事事;酒店的餐飲的确高端,但對于已經見過世界的老人,似乎也談不上有何驚喜。
如果倒推老夫妻的成長歲月,他們大概出生在四五十年代,經曆過日本經濟的騰飛時期,也一定享受和見識過繁華。
電影中,他們雖然是從鄉下進城,但并沒有在大城市中感到局促。他們穿着體面,還專門帶了很好的西服和和服過來。從電影後面的交待中可知,父親被家鄉人稱為老師,所以他們并不是窮苦的農村人。
豪華的酒店并沒有帶給老人很好的體驗。于是,他們提前退掉酒店,就回到了女兒家裡。但是好巧不巧,這一天女兒家要舉辦活動,實在不方面留宿他們。于是,父親決定去吊唁老友,順便借宿另一個老友家;母親決定去小兒子家,順便幫他打掃衛生。
此後的故事,就交織了劇中人物和觀衆們的諸多意想不到——
父親以為老友的家裡一定寬敞舒适,因為他有一個當了部長的争氣兒子。結果,這竟是老友的謊言。而且,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親并不能借宿老友家。父親和老友在小酒館買醉,半夜兩點打的回到女兒家,吐了一地。女兒與他吵了一架,一氣之下,他又跑回大兒子家。
母親以為小兒子家裡一定一片狼藉,去了才發現如此井井有條,并且小兒子還交了一個特别溫柔善良的女朋友。母親喜不自禁,第二天一大早高高興興地回到大兒子家。
當大家都擔心由于身體原因多年戒酒又突然酗酒的父親會出現什麼狀況時,結果竟然是看上去雲淡風輕的母親突然倒下,再也沒有搶救過來。
電影進行到這裡,之後看上去就更加沒有什麼故事情節了。無非就是一家人處理了母親的後事。在東京火化後,孩子們把母親的骨灰和父親送回家鄉,在家鄉舉辦了小型葬禮。
大兒子和女兒依然繁忙,處理完母親的葬禮就匆匆回了東京。小兒子和未婚妻在家鄉多陪了父親幾日。
父親和小兒子之間多年積累的隔膜并沒有因為母親的去世,也沒有因為準兒媳的到來而發生根本的改變。但是,父親對于這個準兒媳是滿意的,也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之後,小兒子和未婚妻也回了東京。父親一個人留在家鄉。還好,會有鄰居和鄰居家的小姑娘過來照顧他。
電影就此結束。至于後面會不會有《飲食男女》的結局,或者小兒子攜妻返鄉,則是觀衆的想象了。
從這個對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時候的日本,年輕人已經不太看得到希望。對此,他的哥哥姐姐一定深有體會,也表示理解。所以,他們雖然同在東京,卻沒有時刻督促他進步,也沒有催他找份像樣的、長久的工作。他們甚至認為,他可能像很多不修邊幅的宅男一樣,住的地方滿是垃圾、一塌糊塗。
但其實小兒子才是這個家中除了媽媽以外,最溫暖、最有人情味的人。
當别人都嫌棄他那輛破舊的意大利小汽車時,隻有他視為珍寶。
他雖然做着很卑微的零工,但還願意去參加志願活動,去幫助地震災區的人們,并在那裡認識了自己的愛人。
小兒子的未婚妻也是一個同樣美好的人。她不會因為對方做着零工就拒絕他的愛。她更看重他的本性自然,不為外物所累。在未婚夫母親突然去世後,毅然抛下工作去幫忙料理對方的家庭瑣事。
////
這個社會還會好嗎?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如果會好,那麼原因之一一定是有很多像小兒子及其未婚妻這樣的年輕人在默默堅持着,一點一滴做好自己眼前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他們知道這個世界的殘酷,也依然保留内心對于美好的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