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鍊接:【影/《婚姻生活》:1973年版 VS 2021年版

2021年版是在1973年版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的。

1973版的導演是伯格曼,他的成就舉世矚目,無須贅言。這一版的《婚姻生活》也有電視劇,後剪輯成電影。拍攝這部電影時,伯格曼已年過半百,經曆了多次婚姻。或許是自己深深體會過各種切膚之痛,内心積澱了無數難以言說的感觸,所以他在電影中對每個角色的诠釋都充滿了“悲憫”。

這部電影并非高潮叠起,甚至可以說樸實無華。然而,就連日常瑣碎中的那些沉悶描述,也能讓觀衆沉浸。整部電影看下來,觀衆可能很難說出自己喜歡或者讨厭哪個角色,也很難用道德制高點去批判哪個角色。到最後,隻好淡淡地道一句:人皆有苦,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2021版的劇作導演是出生在以色列的哈蓋·利維(Hagai Levi),算是比較小衆的一位導演。這個版本的改編顯而易見地“現代”了很多,尤其是增加了女性話語的分量。比如,1973版中,婚内出軌的是男方,想要挽留婚姻的是身陷家庭桎梏的女方;而在2021版中,婚内出軌的是事業有成的女方,想要挽留婚姻的是整天與書本理論打交道的大學男老師。

此外,相較于1973版,2021版的女主實在很是活潑(非貶義),其神經質特征也更加明顯。反倒是男主的角色設定更讨喜。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好,改編本來就并非照搬照抄。總體而言,2021年的生活方式要比1973年更加便捷,生活内容也更加豐富。半個世紀以後的翻拍,可能也是想表達,盡管時代發生了改變,但人們關于婚姻的讨論似乎還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

////

兩部電影都用了較長的篇幅去刻畫達成離婚前雙方的糾葛與反反複複。在一方提出離婚時,另一方都是震驚的。Ta會認為,自己原本的婚姻挺不錯的,在外人看來也很完美。1973版的妻子是律師,本身就在調解很多人的婚姻,她自認為對于婚姻很了解。她的丈夫是精神分析學專業的大學老師。兩個人都很體面且理性。他們結婚十多年,有兩個乖巧懂事的女兒。

然而,突然有一天,丈夫卻提出離婚,原因是他在一次研讨會上遇到一個年輕的女學生,他愛上了她。丈夫還說,重點不是他要跟這個學生在一起,而是他想離開這裡,他四年前就想離開這裡了。他覺得妻子唠叨,而從他所叙述的唠叨内容看,其實是妻子對家庭裡的所有人、所有節日都可以做到妥善而周到的安排。

...

...

在丈夫離開前,這對婚姻岌岌可危的夫妻進行了深刻的對話。丈夫将自己一直以來的所有埋怨都一股腦地說了出來。妻子當然覺得詫異和委屈,但還是不得不接受了丈夫的離去。在丈夫離開的那段日子裡,她開始進行心理治療,不斷地自我分析,還尋求到新的戀情,并改變了自己的穿着風格。她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了。所以,在丈夫回來時,他甚至覺得可能自己又重新愛上了她。

...

可是,離婚依然是要進行的。在經曆了一番争吵和打鬥之後——是的,他們狠狠地揍了對方——他們終于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

...

至此,故事并沒有結束。

女主和别人結了婚,男主也陸續有其他戀情。但是,他們還偷偷保持着幽會關系,相互之間傾訴着各自的眼前生活。此刻的他們,對于彼此都更加包容,也顯得更加了解對方和愛着對方,就連Do愛都比過去美好,仿佛身心靈的高度融合要在婚姻關系結束以後才能夠真正實現。

...

2021版在故事情節上與1973版幾乎一緻,隻是做了性别的反轉。在這一版的故事最後,男女主角去了他們曾經生活過的房子裡偷情。男主還說,他對這房子依依不舍,開車上下班時都會故意經過。但是,這完全不意味着他想和前妻複婚,也不意味着他想回到過去的生活。

...

...

從純粹道德的角度,故事結尾的男女主都可以被稱為渣男、渣女,尤其是再婚了的那一方。可是,從現實的角度,退卻了婚姻關系的兩個人,要想徹底将對方從生活中抹去,确實不容易。更何況,他們還有共同的孩子及其牽絆。他們曾經選擇進入婚姻,是出于愛。而選擇離開婚姻,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愛,至少這份愛裡包含了對對方幸福的成全。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不管他們在婚姻存續期間經曆了多少不堪,但他們都是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裡遇到了彼此,親密無間地共同生活了十幾年,很多生活的習慣、對人生的看法,也都是在那個時候得以形塑。告别婚姻關系,隻是告别了各自人生的某個階段,而前妻/夫在自己人生中的影響,已經發生,且會一直存在。他們都不願割舍對方,本質上,也是不忍心割舍自己的人生。告别過去固然充滿了痛苦,但勇敢地向前走又何嘗不是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或許正是因為出于這種考慮,導演才故意設定了離婚後仿佛更愛對方、更懂對方的橋段。而作為觀衆的我們,也會努力嘗試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這種叙事,而不是簡單地做出道德的批判。

類似的故事橋段還有上映于2019年的《婚姻故事》。男女主也是經曆了痛苦的離婚過程。在無數次惡語相向之後,他們發現還是深愛着彼此,但最終依然選擇離婚。

...

所以,婚姻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意義?以及如何保持好的婚姻?等等類似話題,實在是無法達成共識的老生常談。哪怕是沒有經曆婚姻的人,一旦打開這個話閘子,也能滔滔不絕地講到昏天黑地。而錢鐘書的“圍城”二字,往往又成為結束話題的共同感歎。

不少網友,尤其是未婚網友,評論說看過這部電影/劇以後就更加不想結婚了。其實大可不必。這些作品并沒有對婚姻進行勸退,當然,也沒有對婚姻表達支持。它們隻是力圖用多元而理性的視角去陳述了一些關于婚姻的事實。

如果将視角投向我們的周邊現實,會覺得這些作品還是過于文藝和布爾喬亞了。實際中,各式的雞飛狗跳和各樣的酷虐殘忍是無法通過這種藝術作品進行完全真實的傳達和展現的。

無論在1973版還是2021版中,都有不少心理描述和對話是非常值得暫停下來去思索和品味的。你當然不必有同樣的經曆才能領悟其中的真谛,人類相較于普通動物的高級處之一,就在于擁有強大的共情能力。

////

毋庸置疑,婚姻的确是一種反人性的制度。而在某種程度上,一切的制度都是反人性的,其目的在于維持某種社會關系和穩定。如果說,存在即合理,那麼,婚姻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從最早的原始群婚,到現在的專偶婚姻,婚姻制度也經曆了幾番變革。或許,未來還會有新的婚姻制度誕生;也或許,婚姻制度終将歸于瓦解。不過,這已經進入學術讨論的範疇了,還是留待專家去研究吧。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擁有了選擇結婚、離婚和不婚的自由,婚姻已經不再是人生的必選項。但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婚姻依然是人生逃不過的一個課題。如果人生是一場修行,那麼婚姻就隻不過是這場修行中的一個情景。與其質疑、畏懼、憎恨,亦或逃避、幻想、渴望,不如勇敢而冷靜地正視它。

【歡迎關注個人公号】非正式文藝雜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