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院線

昨天終于抽空看了《下一個台風》,真的很好看,私以為是李玉導演完成度最高的電影,給我看哭了好幾次。本來對張子楓無感,今年看完《花漾少女殺人事件》和此片直接路轉粉。張偉麗跨界演出表現得也很好很自然,眼神戲很不錯,真的幹一行行一行的女人。 李宇春唱的主題曲的也特别好。

電影裡面有很多動人的細節,比如說因為阿汐的媽媽告訴她黑色貝殼可以驅邪,所以阿汐給林沫沫做了黑色貝殼的眼罩,希望她的眼睛可以快點好起來。林沫沫在船上拿着有紅色藍色藥丸的藥盒對着大海裡紅色藍色的浮漂說,大海也在吃藥。

電影裡用自然現象做隐喻也很巧妙:退潮就會有路,台風會轉彎事情就會有轉機。

電影裡上一輩傳統女性和新一代更受女權思想影響的女性的互動和碰撞也設計得比較真實。女性有可能因為父權制(尤其是婚姻制度)的分而治之而在某一時段變成“敵人”,但是最終又會因為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共情抵達女性互助、結成女性同盟。電影還有一個很好的點是:女性對女性的了解支持不是無條件的(畢竟大家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需要大量細節的支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陳淑楠想用錢給犯下性侵罪的丈夫擺平事情,讓林沫沫撤訴,但是沒有成功。她和林沫沫街頭對峙的時候,想用貞節牌坊和蕩婦羞辱毀掉她,街邊的人朝她扔菜葉,很像《西西裡的美麗傳說》中瑪蓮娜被男人們的人們當街毆打的場景。但是有阿汐站在林沫沫身邊,她就不是孤身一人。

林沫沫和阿汐在媽祖面前大鬧,不僅沒有像臭頭叔說的那樣惹怒媽祖給村子帶來不幸,接下來的劇情反而發生了轉機。臭頭叔作為又一個父權制的泥偶,他口中的媽祖會代理父權制對“失貞的”“不體面的”的女人進行懲罰的事情并沒有出現,媽祖在這裡體現了一個庇護女性的女神的屬性。後面林沫沫和阿汐對臭頭叔的報複也是看得人爽爽的:女孩可以使壞、可以肆意奔跑、可以有仇必報,順直男必然為自己的不當言行買單。

女性導演不是把鏡頭對向女性受害者,而是以雙方争執的聲音做為叙事方式弱化男性暴力的視覺效果,并以女性反殺的畫面作為該片段的結尾,也是對一些順直男導演惡意虐女鏡頭的一次有力反擊。

電影直白地、幾乎是呐喊式地表明了一個核心論點:敗訴≠誣告,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想直接給這個電影一個五星,因為這呼應了近些年來這片土地上幾乎所有的 me too 案件,這是女性的血淚史,感謝導演和演員的勇敢表達。

電影除了拍出順直男罪犯的憤怒、無恥、嚣張,也拍出了他的恐懼,他作為一個性别權利上位者,會害怕女生們網上罵他的小作文,一篇篇文字連起來也有萬鈞之力。這個劇情也是在給勇敢維權的女性一些信心——有時候這個世界是他們的,但他們并不是不可戰勝的。

我一直覺得李玉導演的電影缺點火候,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缺的火候就是女人的怒火。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火有兩次,一次是林沫沫和阿汐在青蚵嫂葬禮上燒毀其丈夫的遺照,另一次是她們在電影結尾燒毀阿汐自己做的船;一次是燒毀父權制的幽靈讓其永世不得超生,一次是燒毀困住女性的過往讓女性獲得新生;電影結束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燃燒女子的肖像》,好像不同電影裡的女性們隔着時代的洪流堅定地回望了彼此。

感謝導演給了電影一個好結局,電影在年末上映有種和今年初引進的《初步舉證》首尾銜接的呼應感,某種意義上形成了女性奪權叙事的接力鍊條。

電影可能對現實有一定的美化:最終八個受害者女孩選擇站出來和林沫沫并肩作戰,警察姐姐給順直男罪犯施壓并告訴被性侵的女孩:“你沒有錯”,陳淑楠最終停止欺騙自己和女孩們站在一起,去法院提供了花錢讓林沫沫撤訴的證據,和順直男罪犯離婚并帶着女兒離開,順直男罪犯數罪并罰最終判了 19 年…這些顯然和我們身處的現實有着一定的距離,希望這樣的電影可以越來越多,希望這個社會能有追上我們的一天。

ps
很多網上給超低分的,一看都是順直男破防了 。
可能是快下映了還是怎麼的,現在票價特别便宜,好多個位數的票價,我看的這場 5.8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