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打六星

時空交錯的叙事結構非常棒,把不同時代有相同命運的三位女性串聯在了一起:女性似乎總是在照顧和被照顧中被禁锢住了,她們因此感到焦慮、迷茫和痛苦——她們不能找到和主導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她們的精神世界的自我與現實世界之間有巨大的裂痕和差距。女性被人理解仿佛一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三位女性在外人看來都有較為美好的親密關系,但她們依舊不被理解,這或許才是女性痛苦的根源。

三位女性最終走向自由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選擇死亡,有的選擇逃離,也有人選擇在愛中達成了和解。就像影片最後的台詞:永遠要直面人生,去了解 它的本質,最終 去認識它,去熱愛 它的本質,然後 從中得到解脫。

克拉麗絲過着達洛維夫人式的生活,勞拉的出走可以看成女性想找到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勞拉不關心丈夫和孩子的感受,這也就意味着她個人的情緒是一直被壓抑的。她需要找一個空間和自己獨處,消化情緒。她在房間裡面想象自己被水淹沒,對應着伍爾芙最後選擇溺水自盡。

勞拉最後聽到凱蒂的病情而哭泣,可能凱蒂曾經點亮了她的生活,于是她們相愛了。但因為年代的不包容所以沒有在一起,于是雙方各自成家過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此時她的哭泣可以理解為是得知真正愛的人要死了,于是自己長期壓抑的感情曝發了想要自盡,但肚子裡的胎兒是無辜的,所以沒有自盡。但是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她選擇了逃離這個令她窒息的家庭。

妮可演的伍爾芙無論是外貌還是氣質都很貼合,她對姊姊的親吻是對共鳴的渴望,是男權社會下對女性情誼的珍視,感覺不像是愛情。姊姊對伍爾芙的感情也很複雜,有些害怕和疏遠,也有理解和心疼。她知道伍爾芙過着有兩種時間的生活,卻隻能屈服于現實,很難長伴伍爾芙身邊。

伍爾芙對丈夫在車站說的話,是女性的獨立宣言。一個自由又有才情的靈魂,卻要被病痛和時代禁锢,這是何等令人歎惋。所以她并不是心灰意冷的死了,而是選擇逃離肉體這座牢籠,還自己的靈魂自由。

克拉麗絲是相對幸運的,她有妻子和女兒的包容理解和情感支持。她在愛的和解中活了下來,她的女兒也把這份愛傳遞給了勞拉這個因為逃離而感到内疚的母親。

小男孩時期的理查德是伍爾芙口中的“先知”(我理解的先知更傾向于“知道了生活的走向可能會像他母親那樣”),他早就預感到媽媽想去死。并在焦慮不安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餘生,他沒有治愈這種傷痛,所以他選擇寫死母親,也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在他跳樓自盡之前,他撤掉窗簾想讓陽光進來,這最後一點點求生的本能,卻輸給了沉重、未知的時間——帶着傷痛活着的經曆和生命的無意義感是他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

But I still have to face the hours,don't I?這不僅是理查德的心魔,也是片中所有人思考過的問題,也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人生問題,關于我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或許在不同人的時時刻刻,都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