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糟糕的人,TA們到了該成熟的年紀,生活卻沒有完全定下來,對工作和愛情都還處在迷茫和探索中。旁人往往會給TA們打上“自私”的标簽,因為TA們未能承擔起社會人該承擔的責任。

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遵循社會時鐘(指的是按照社會期待的方式和節奏生活)”變成了一種社會責任呢?還是說,這已俨然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我們從來沒有反思過!

既然是千百年前人定下的規則,為什麼就因為其曆史悠久就一定要遵循呢?人類是平等的,古人的思想就優于現代人的思想嗎?多數人的思想就優于少數人的思想嗎?

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如果每個個體都能對自己負責,那這不也是個體的社會責任感嗎?非得要“犧牲小我,成全大我”才能凸顯其社會貢獻嗎?

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正是想傳遞一種價值——每個人都擁有對自己生活百分百的支配權,在獨立思考和基本道德約束下(基本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不傷害他人),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很喜歡本片中的色調,特别是女主和前男友在醫院,鏡頭不停切換男女主的特寫鏡頭,我不止一次說過,這種純文本的對話片段非常考驗劇本,他們讨論了許多關于死亡的話題,流露出對生命的渴望,即使生活如此糟糕,我們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不是嗎?

片中其實好多片段我都很喜歡,例如女主奔跑的長鏡頭,時間靜止女主奔向咖啡店的鏡頭,這種電影節奏的把握看了讓人特别治愈。即使最後女主發現新男朋友依舊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另一半,那又怎麼樣呢?依舊不能阻止她在那一刻勇敢地奔向他。

影片最終當女主洗澡發現自己流産時,面部細微表情變化的特寫真的是神來之筆,因為這部電影我當時沒有找到中文字幕,所以是就着英文字幕看的,隻能看懂80%的意思。我當時并不能确定女主懷孕的心情和對男朋友的态度,但當我看到那個表情的時候,我就懂了,這就是鏡頭語言的魅力之處。不需要台詞,隻需要演員的表情就能給觀衆準确的傳達。

最後,女主果然離開了男朋友,做着和讀書時專業完全不對口的工作,但我們能夠看出在這一刻她是輕松的,自由的,她仿佛在這一刻,終于把生活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糟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