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個印象最深的點。
1⃣️“兒時詞不達意 成人言不由衷” 舅舅在婆婆面前 像湊字數般講着生活瑣事和個人近狀 在父母面前一切“客套話”講出來 到最後自己都無奈的不知說什麼好

這段在婆婆床前的獨白裡 洋洋的一句話 接着洋洋媽媽“你們學校老師怎麼教的” 讓我感受到對略低級水平教育階段的教育水平的諷刺(指幼兒園或小學)


2⃣️不是劇情 插一嘴技巧。
關于楊導在影片中屬于他風格的/音畫不同步/讓我有種前一段情還未消散 仍在腦中萦繞 帶着這份感覺接着接下來的劇情 尤為深刻的節點是:大田和NJ去酒吧 大田彈奏《月光奏鳴曲》音樂聲一直到NJ走到昏暗的辦公室. 我非常喜歡他這種呈現手法 給我很多靈感和方向 是一種無縫拼接 是劇情的連貫也是情感的接續
再說構圖。(鏡子真的是個好背景 既有表面虛僞又有審視自我的作用)


還有一點 是NJ和同事在車上 楊導取了很多以車外玻璃視角拍内部的角度 玻璃上倒映出高樓的影子 與人重疊 形成一種别樣的美……愛楊導 眼睛被淨化 又給我提供了思路。
很多拍攝角度讓我體會到置身于故事之外看别人生活的感覺… 譬如開頭婚禮 明明是熱鬧的勸酒場景 楊導選擇用遠景(全)拍攝 而不是将鏡頭近拍某幾個人。以及很多個鏡頭都讓我覺得一切的熱鬧與我無關 我隻是故事的過路人
“電影的發明讓人類生命延長三倍”
還記得NJ初戀阿瑞在片中首次和NJ見面的場景 沒有任何語言贅述 但通過人物動作和神态感受到二人微妙的磁場 關系不言而喻。我覺得可能這就是我心中高級的叙述手法 别人說的和自己悟的感覺是不同的 質量自然不同 觀感也會随之提升
3⃣️寫實

因為家裡婆婆病重在床 家裡人輪番和婆婆聊天 可能他們自己都從沒總結過或沒有細想過我自己這一天發生什麼?或當下我是什麼狀态。現在他們去想了…随即是迷茫後的聲嘶力竭的無力和崩潰 生活有些時候不能細想…。
“每天都不一樣 人們為什麼害怕起床 起床後又是新一天?”
婚禮的熱鬧後那種寂靜的落差感 一切熱鬧的活動之後總會又回到獨處之時 那時候…? 和電影裡一樣 疲憊的累 疲憊的樂 疲憊的靜
楊導在這部電影裡 讓我感覺到他在從不同的年齡段的人的角度去解讀去看去說這個世界
困了先寫這麼多。暫定人生電影 最近真的隐隐心悸 開悟
更愛楊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