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為什麼,最近看的日本電影,總能讓我看得痛哭流涕,也許情動至此。其實我一開始并不喜歡這位女演員的面容,也不喜歡她的表演方式。她在開頭對兩個拍照孩子的冷漠态度,讓人覺得疏離、刻闆,毫無可愛之處。可恰恰是這樣一個人物,随着故事的展開,逐漸生出轉變,讓我被打動。

“愛情和襪子裡的一隻一樣 總會消失。”影片仿佛在低聲呢喃。愛情如同時間,從未真正流失,隻是以不同的形态并存。過去、現在和未來,像被打碎的蛋殼重新拼合——嬰兒時的我、老年時的我,是同時存在的。若把“時間”換成“愛情”,它便成了婚姻困境裡的一味解藥。

影片的結構很大膽,開頭平淡甚至乏味,讓人困在重複而麻木的婚姻節奏裡。但也正是因為這種鋪陳,後半段的情書旁白才顯得格外浪漫。愛情不會消失,它存在于過去、現在和未來,隻要我們願意珍惜當下的一點點心動,未來就可能因此蕩漾出一場溫柔的蝴蝶效應。

導演在叙事上用了許多“電影控”的巧思:時空穿梭、修改未來的瞬間,總伴随着膠片機卡頓的聲音,記憶的媒介則是一張張拍立得照片。愛與記憶的本質,其實就是一次次影像的捕捉與重放。不得不說,這種隐秘的“電影化表達”,讓我在觀影時會心一笑——導演一定是個熱愛電影的人吧(這不是廢話嗎,哈哈)。

這部片子并沒有為婚姻下結論,而是呈現了一種溫柔的可能:在時間的霧霭裡,愛從不消失,它隻是在靜靜等待,被重新喚醒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