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自上映以來好評不斷,豆瓣開分9.1,在剛看完導演前作《愛情神話》的重映後接着來看這部,簡直是幸福至極。“年度最佳”“幽默好笑”“犀利”“女性主義”,這些詞是在網上對這部影片最多的評價詞條,最讓我喜歡的部分是導演善于用幽默笑聲去化解社會問題背後的矛盾與焦慮,嚴肅之下化解焦慮,但又不失精準與内涵。

《好東西》中的主體分别為三位處于不同年齡段、有着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女性人生。

單親媽媽記者王鐵梅,人如其名,鋼鐵、梅花,這兩個詞形容她再适合不過。曾為職業精英的她,現在可以通馬桶幻換燈泡做各種所謂“男人”去做的事情,甚至妥協去迎合新潮直播賣貨;女兒王茉莉,和母親不同,母親性格剛勇愛出風頭,女兒卻是清醒早熟且低調,她一直在思考,在使用邏輯,不輕易幻想,不輕易跟風,相較于同齡人成熟看清本質,說自己隻适合做鼓掌的觀衆,卻也在路上一直探索着自己;鄰居小葉,樂隊主唱,在極度糟糕的原生家庭成長起來,是社會人們口中的“戀愛腦”。在其鮮豔的外表和待人開朗樂觀的她,卻是清醒自知但不顧一切。

正如影片的英文名“Her Story”,這是一部她的故事,也是獨立的她們的故事。灑脫剛強的鐵梅,溫柔讨好型人格的小葉,成熟拒絕内耗的小孩茉莉,每個人的閃光點都是值得被看到的,她們性格裡的獨特、複雜和鮮活就是最真情實感的力量魅力所在。

爛俗卻輕盈

橋段爛俗但不失歡聲笑語,台詞在這部分登峰造極:

兩個男人在飯桌上暗戳戳地争鋒相對,女兒一旁提出:“這倆人是在幹嘛”,“比拼男子氣概。”精準調侃,仿佛就是天生觀衆嘴替。

讓你開心的、讓你幸福的、讓你自信的、或者是讓你平靜愉悅的就是好東西。

普通卻感動

一些感動藏在細節,片中一段女兒猜聲音的蒙太奇片段深深感動了我,前不久看的一個影視作品中說韓國人會在下雨的日子煎雞蛋吃,因為下雨的聲音很像油煎雞蛋的聲音。影片中同樣有這樣的情節,女兒猜聲音,媽媽煎雞蛋的聲音她猜是暴雨的聲音,媽媽晾衣服的甩水聲她猜是雷鳴的聲音......

在觀影過程中,我也陷入和女兒一樣的思維當中,次次猜錯。這些聲音在小孩的腦中,是大自然,是世間萬物,是想象,是遠方;但實際上,這些聲音全都是來自生活中的媽媽。媽媽的工作、日常、勞作跟美妙的大自然意象構成了完美連接。生活普通,卻是一種幻想。這既是一種遠方的想象,又是一種現實的生活,生動的對比來源默默且偉大的媽媽。生活中媽媽們的辛勤勞動以這樣親切可愛的形式傳達給了觀衆,是溫柔,是精彩。

俗氣卻新穎

在女性議題之下,導演在台詞橋段上加入了不少技巧,例如王鐵梅問女同事“你這穿的啥”,“你能不能少吃點”,一些挑釁的台詞讓人意想不到地接的下一句是“鍊接發我”“這裡面有肉松的是我的",這是制造預期錯位産生的刻闆與輕松的結合。

在影片包裹的女性議題下,人物形象單獨有個性,面臨着各自在社會上典型代表問題,填充女性的生活經曆與體驗感悟,使人物真實有内涵。在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為之發聲的影片,女性意識并不獨特,但是邵藝輝眼下的作品人物從來都不是代表僅僅一整部分的群體,是一個個分别的、單獨的、面臨新的社會問題的縮影。正如導演在采訪中所講述到的:“好東西,更側重在女性比較獨特的視角上面,現在很多電影尤其是一些女性題材一般是在故事的結局成長了或是覺醒了,但是故事的開頭已經是比較覺醒的人了呢?不文明的、落後的那些問題不用再讨論了,覺醒是一個起點,那接下來還會遇到什麼樣的新的問題。”

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就這樣認識在一起,這樣的關系是松弛且獨立的。在愛情方面,導演不偏袒于社會的是否需要結婚是否需要男人之類的謬論觀點,而是展現出兩種不同愛情觀的個體态度。愛情對于鐵梅來說,她需要卻不強求,面對前夫的反複上門強硬直率,面對小馬的不懈追求享受但是是“課間十分鐘”的關系;而小葉是不折不扣的“戀愛腦”,但是她卻是清醒自知的,正如台詞所說:“我隻是更勇敢,更有愛的能力。” 戀愛是有各種不同的經曆體驗的,“快樂倒貼”又如何呢?至少是快樂的。《好東西》就是這樣一個可以包含各種戀愛觀且自由多元一部獨立的影片。在友情方面,女兒王茉莉可以成熟的和小葉做朋友。當小葉自嘲貶低自己的時候,茉莉認真地和她說:“你知道你的眼睛很好看嗎?你的眼睛很美很亮,我喜歡你盯着我看。”從小被打罵顯得自卑的小葉聽到留下了眼淚。十分美好的片段來了,王茉莉輕輕用手指嘗了一下小葉的眼淚,”你的眼淚也很好吃!”

在好笑且具備批判性的同時,電影還提出了對人本身的相信。期待平等地位的女性視角,隻是這叙述實實在在地囊括了所有人,沒錯,包括的是每個人。如果我們還在界定女性應該做什麼、女性可以做到什麼、女性和女性的關系以及女性和男性的關系的話,那麼我相信這不是真正的平等議題。

所謂女性主義并不是挑起性别對立或是苦大仇深,而是在于發現“明天會更好”的信心。 而影片僅僅彰顯的是女性主義嗎?《好東西》精妙的點在于反映的是所有群體且個體的一種人生态度。在電影裡這種确認是通過打破常規,模糊刻闆标準來産生的,人的行為、人的情感、人的态度、人的身份、人的嘗試、人的成長。

女兒王茉莉沒有特長,喜歡當鼓掌的觀衆,但她是不是真的喜歡呢,誰也不知道。巧合她選擇嘗試一下打鼓,在台上她真的成為了那個獨一無二的女鼓手,她是喜歡這種被喝彩的耀眼的,但是最終她還是說,相比于在台上表演,她還是更喜歡當觀衆時的樣子。這是一種全新的觀點,這是對新一代能夠沖破束縛,隻為自己而存在的一份信心與期待。不被世俗的成功所妥協,人生是用來體驗的,愛好是用來發現的,隻有當自己的探索者,才可以由自己來定義自己。也許,這就是這部影片給予我們的提問與答案。

《好東西》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電影,是說出“總有人要對你說聲對不起”的溫柔,是“因為拒絕綁架,所以相對自由”的真理,是"如果能讓你開心,那就是好東西”的幸福。

借用小孩的清醒話語送給每個人:“ 我正直勇敢有閱讀量,有什麼可憐的",願每個人都是正直勇敢有閱讀量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