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在23年暑期檔一衆電影中脫穎而出,獲得了26.34億的累計票房,在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37屆大衆電影百花獎、第18屆長春電影節、第17屆亞洲電影大獎中獲得24項獎項及提名。那麼這部電影究竟哪些地方吸引着無數的觀衆呢?

這是當之無愧絕佳的中國神話史詩電影,本片講述了商王殷壽與狐妖妲己勾結暴虐無道引發天譴,昆侖仙人姜子牙攜封神榜下山尋找天下共主以救蒼生,西伯侯之子姬發逐漸發現因獸的真面目反出朝歌的故事。從管理到内容,從團隊到自身,沃爾善始終清醒、理性、有耐心,給中國制片團隊建立了一個切實有效的工作模式。

...

被重塑的人物

在電影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每個人物的特點,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想法。

...

妲己是最值得探讨的一個人物,在這一出場戲中,妲己用鼻子去嗅這個世界的空氣,用爪子在爬行,小心聽到聲音突然警覺,完全用狐狸的形體語言去塑造狐妖。妲己的出場,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來自于動物的本能。與以往我們熟知的眼中妲己形象不同,導演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妲己的形象。整部劇看下來,殷壽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意願和選擇,九尾狐妲己隻是在幫助他實現目的,推波助瀾而已。劇情明确表示商朝滅亡,主要責任在纣王,不在妲己。以往影視作品中的蘇妲己,更多的特質是“紅顔禍水”,“魅惑”與“性感”也是最重要的标簽,而《封神第一部》中的蘇妲己,在角色塑造和表演層面,都有刻意跳脫出以往的固有框架或刻闆印象,并不側重于“紅顔禍水”,而是更強調人性欲望,禍國殃民的并非是一位女子,而是人心與欲望,所以,在籌備角色的過程中,烏爾善導演也刻意沒有讓娜然觀看以往版本的封神作品,不希望先入為主,帶有一個固定印象去呈現這個角色。

...

主角姬發的變化,當然也是這部影片主題第重點,姬發從一開始對殷壽的信任、崇拜,“我想成為他那樣的人”,轉變為懷疑,必須反抗殷壽。“天不殺你,我殺”。不同于全知全能視角下洞悉一切的觀衆,姬發作為從小生長在商纣王殷壽身邊的質子,他的眼前是英明神武的纣王,是一個能夠在兩軍陣前令他人為他心甘情願去死的君王。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下,正如他的父親姬昌所說,他所看到的,都是君王想讓他看到的。在他的眼中,殷壽沒有弑君,王權是名正言順繼承而來;而他的父親,以占蔔等荒謬的行為指控君王,是謀逆。所以,即便纣王用權力誘導四大諸侯世子,通過以子弑父、滅絕人倫的方式來證明對王權的忠心之時,姬發仍然想勸說父親認罪,試圖說服父親君王的神武。而姬發的态度是如何轉變的呢,從太子殷郊對狐妖的揭發過程中,引起君王的猜忌,最後倉皇出逃。殊不知,妲己的存在隻是君王野心的借口,狐妖又如何,隻要能助纣王登上權力之巅,人命、社稷都不值一提。比幹剖心、太子絕望,将劇情推向高潮。姬發站在旁觀者角度,終于看清了君王的真面目,不再寄希望于纣王來拯救天下。

...

...

被驚歎的鏡頭

隆德殿這一場戲可謂精彩絕倫,姬發對眼前的這一切太突然太意外,讓他無所适從。這就是鏡頭所帶來的心理體驗。鏡頭一直向左轉,他在正中間,左邊是親生父親,右邊是精神父親,他在兩邊到底會如何抉擇,為何還不動手?特寫鏡頭下強烈的看到激發此刻的情緒,導演給出了一個屈服的、由上而下的鏡頭。也正是這一場戲,是整部影片的轉折點。

...

...

被認可的視聽

在電影視聽技術方面,烏爾善想做比肩好萊塢的中國式魔幻大片,鮮明的視覺意識和對中國傳統美學癡迷,造就了瑰麗風雲的特點。再加上瓦格納式的音樂劇創作,封神形成了獨具曆史渾厚感和東方之美的語言風格,将經典的故事變成一種當代價值觀的表現和當代美學的呈現。《封神第一部》的攝影創作依托專業态度與堅定信念,以工業化流程實現技術精度與審美意味的高度融合,以整體性實現了主創團隊希望的屬于“封神”的影像世界。《封神三部曲》常态化使用了六台Red Monstro 8 K WV攝影機進行拍攝,比如在龍德殿這場戲和另一場四名質子被逼弑父的戲,這兩場戲都是場面大、調度複雜、演員情感表達較為極緻的,多台攝影機同時進行拍攝,是一種高效快速的拍攝方式,能夠确保兼顧到拍攝進度和效果的呈現,特别是保證了演員表演的完成度。

...

華麗的特效和視覺效果是電影吸引觀衆的重要因素之一。與好萊塢相媲美的特效讓觀衆沉浸在神話世界的壯觀景象中,提升了整體觀影體驗。比如影片中的昆侖仙境,從研發到執行制作跨越了三四年時間,視效制作難度不在于技術,而是美學。美術指導兼造型指導葉錦添透露,為呈現中國文人想象中的昆侖山,看了很多宋代的山水畫,最終從《千裡江山圖》中獲得靈感。烏爾善介紹,雷震子、九尾白狐、墨麒麟等數字角色和數字生物視效的制作難度更高,要能夠表現動态,做出細膩的情感表演,對中國的視覺技術發展來說,這次上了一個新台階。

影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所營造的氛圍是莊嚴的,強節奏、高動感的音樂注定在這部影片中類似姜子牙是神一般的存在。例如當姬發從朝歌城牆上跳到雪龍駒上準備回西岐的時候,背景音樂是《少年賦》,它的歌詞也體現出姬發少年時期的風華正茂,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将觀衆帶入影片所營造的情境之中。圍繞着主人公姬發,音樂總監蒙柯卓蘭表示道,音樂團隊打造了英雄主題和情感主題音樂。其中,英雄主題音樂比較偏重管樂,在交響樂的基礎上,以多種類型的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中的号,模拟出了古代戰場沖鋒号角聲,使得影片充滿了熱血激昂的豪邁氣勢。影片中,少年姬發意氣奮發、骁勇善戰,以交響樂團的管弦樂演奏為底色,輔以中國的鼓、镲片等。同時,影片中還放大了姬發的主觀視角的聲音,如攻城大戰墜馬時的耳鳴聲、姬發提頭上城牆時的呼吸聲等等,将英雄主題貫徹始終。除了姬發之外,朝歌、西岐、昆侖,在影片中都有對應的主題音樂。

與此相對應,纣王的登基大典,音樂部分處理的非常得當。帶着強烈的宗教色彩,還有上古時期的那種神秘感。“登基大典”在室外廣場上進行,因此需要大量的樂器來使得聲音充滿整個廣場,同時,影片中加入了唱誦詩經《商頌·玄鳥》男女混聲的設計。高頻的女聲配合着笙、芋、鐘這些音色上揚的樂器,表達了歌頌這一行為;而男聲極低的歌聲,增加了祭祀的神秘之感。

...

...

被設計的細節

《 封神第一部 》的影像具有豐富性,在包含宏大史詩般的場面的同時,也注重細節,包括道具、服裝、局部場景的細節,甚至到不同角色臉上的皺紋,姜子牙的妝容以及不同演員手上的劍,都進行了精細的考量。姜子牙在昆侖山抓住“封神榜”時的氣流、昆侖山的震蕩等果也經過精心設計,從宏大到微小,均為觀衆呈現了極緻的細節與廣闊精緻的視覺畫面。

服裝采用70%的元明和30%的商周的配比,其中70%是指服裝款式都是明代的款式,剩下30%則是衣服上的繡花、花紋都是商代的圖案。在衣服上也做了很細節的處理,五色的這個概念運用的淋漓盡緻,商人尚白,整個衣裳的主色彩就是白色,衣服上的細節圖案用了比較華麗的金色;姜王後的家鄉靠近海邊,以藍色為主;南伯候則為紅色;北邊為灰色,給人一種原生态的蒼茫大地的感覺;西岐用的是土黃色,呼應整片稻谷的顔色。

...

...

封神三部曲是這樣的一個努力,神話有溫度,電影有态度,期待着第二部早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