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0
豆瓣評分9.3,被沙丹标榜為最愛的電影,也是中國電影史上一顆繞不過去的明珠。
ps.在看過桑弧導演的《太太萬歲》(盡管我認為中規中矩),今天又看了傑作《小城之春》,再來看這部同樣備受推崇的經典,感覺各有千秋。
因抱的期望過高,覺得深度、廣度和力度都欠缺了許多。本以為是藝術價值很高的作品,如《一一》那樣的哲思和詩意。大家總是可以帶着時代的濾鏡看藝術品,而我總是一視同仁。大家總是說某些觀點超前,但我總是無法因為某句台詞認同整個作品,任何一句台詞不僅不能代表作品整體,有時過于直接的金句如果出現地不恰當還會損毀整體。
但由于定位失誤,有些落差和失望。實際上喜劇成分很高,當然可看性也強。如果參照《太太萬歲》這樣的傳統喜劇來看,那還是很不錯的。尤其在資料館的現場-氣氛相當活躍,觀衆很給面子,我媽評價很不錯。
趣聞:
看前等我媽了十分鐘,氣憤地甩了她,說道“亵渎之人,不看也罷!”戲谑的是,看完後我們的态度反過來了,她滿口稱贊而我大失所望。
簡析:
節奏明快流暢,情節明确簡練。劇本工整嚴密,但沒什麼新意,充滿設計的巧思。
視聽方面中規中矩,剪輯巧妙承接前後,轉場頗有意味。
台詞和表演都略顯倉促密集,而且還有話劇的殘骸。台詞還是闆正的戲劇腔,但已經相對好些了,隻是個别從女主口中說出的至理名言尚有生硬的說教氣。
石揮演技依舊沒得說,同為話劇演員,陳佩斯的台詞功底、表演甚至劇本都應該受到他的重要影響。人物總體略顯簡單,隻有男主立體鮮活。
情節設定讓我想到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尤其是《飲食男女》的鳏夫結婚,當然郎雄的形象也和他多少相似。
而父女戀在在做媒時破綻的情節則和小津的《晚春》如出一轍。(二者居然同一年)
中間的一段向死而生、回心轉意讓我想到三年後的《生之欲》(絕對不止我一個人),到死也要幹一番事業、做出貢獻。人活着就是漂泊,總要發光發熱,閑着也不如投入熱心的事業。
一輪接一輪,婚禮接壽席。在哀樂小事的層層遞進之中有幸福祥和和滄桑感-很自然,但在我看來深度還遠不夠。
此外,本片現實意味深長,許多話放到今天效力不減反增。以下摘錄一些,都是在現場引發強烈鼓掌或哄堂大笑的:“别說是中學畢業了,現在好多大學畢業的還不是沒飯吃”“第一次拿薪水也有這種感覺,可是第二次就麻木了”“她答應和我結婚了”。當然還有些發人深省的至理名言:“我總覺得我們中國沒有中年,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像你現在就是做事情的時候。”“我們中國人真是一個古怪的民族,對于死看得這麼重要,對生卻不重視(李安在《喜宴》中說的那句類似的台詞“中國人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我不相信他沒看過本片。當然,這兩部作品的台詞都有些直白生硬。)
ps.看到一位友鄰說,他的曾爺爺和男主幾乎不謀而合。我也聯系到我的姥爺,也曾當過小學老師和校長,生活節儉甚至有些偏執,思想簡單但落伍、每天念着老一套的舊事。老來無事,精力無處釋放。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6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7.9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3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7.8
25.5.28小西天
ps.石揮展映,看的第二部石揮+桑弧。
時代的傑作-《哀樂中年》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觀感劄記和簡評
B+8.0第一部坂本龍一,此前一直對他不甚了解-隻知曉其皮毛,殊不知他居然也是塔可夫斯基影迷,也不隻是一個隻會寫點鋼琴曲的現代作曲家。影片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全面真實的人,而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大師風貌。他的音樂和人生是平行交織的音軌。影 ...
二刷影評-藝謀的影史傑作
二刷綜評-秋菊打官司A8.5,保持五星,減0.2分。現場反應強烈、互動頻繁,電影的效力由此可見一斑。轉場時的驚歎和笑聲-這笑聲中有着幾分嘲諷和幾分同情。ps.本片曾在高中講鄉土中國的線上課上放過,我們都那譏笑六十多歲的老師,自然也對 ...
簡評
A-8.3此前沒有聽說過這部“神片”,看下來沒有那麼神。雖然完成度很高、很完善,但震撼度還不足以讓我打五星。整體觀感或許是有幕間休息的緣故,四個小時毫不覺得枯燥冗長-相比《流浪藝人》等。觀影體驗和同樣靠表演和台詞支撐的獨角戲《初步舉 ...
觀感和簡評-吐槽向
C+6.9看前看評論就知道本片絕非我喜歡的那類,還是沒抵住高分的誘惑,有些後悔。總體上浮誇虛華,形式大于甚至蓋過内容。當然對本片的看法在期間不斷變化,就像本片的質感不斷變化和颠覆一樣。先說前期觀感。開始以為是神話史詩題材,随即意識到 ...
觀感和簡評
A-8.4西川美和最新的一部,四部作品中看下來最好的,各方面都很完善的作品,感人至深,唯獨缺乏一點獨到的創新。視聽和劇本都趨于純熟,表演也很精湛。劇作的痕迹雖然略重、戲劇化意圖較直白,但典型、值得參考。情節一波三折,現實中人的欲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