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推介:
如果說埃德溫·鮑特/大衛·格裡菲斯是美國電影之父,那麼中國電影之父一定是鄭正秋與張石川,其二人成為了中國第一代電影開拓創作者。由于中國早期的電影幾乎由二人共同創作,因此,我們便放在一起進行介紹。
1913年,張石川與鄭正秋第一次合作出了中國第一部民族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無源)标志着中國開始擺脫了對戲劇的依賴,開始走向獨立創作劇本、探索電影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的階段。可惜的是,張石川與鄭正秋早期拍攝的電影并沒有遺留下來,而中國現存最早的影片則可以追溯到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鄭正秋編創的《勞工之愛情》。該片主要講述了鄭木匠和祝郎中的女兒曆經時代背景的愛情故事。此外,二人也共同合作出了《孤兒救祖記》(具有民族特色的長故事片)與《火燒紅蓮寺》(武俠片的濫觞之作),遺憾的是,兩部片也并沒有留存下來,無法觀看。關于張石川的推介,我們放在下一個單元進行詳細解讀,接下來我們着重探讨一下鄭正秋的電影風格。
...
電影風格:
我們都知道電影的屬性可以分為商業與藝術,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張石川的電影更加偏向于走商業路,而鄭正秋的電影更加偏向于走藝術路。因此,鄭正秋最偉大的貢獻便是開創了從現實生活中和戲劇舞台藝術中吸取養料的優良傳統,為中國藝術道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
30年代在左翼思想的影響下,鄭正秋的創作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編導了具有進步意義的影片《女兒經》《姊妹花》《自由之花》,其中最典型的無疑是《姊妹花》。
私影佳片:
電影:《姊妹花》
類型:劇情片
時長:110min
地區:中國
個人評價:
蝴蝶一人分飾兩角倒是十分新穎,且在兩個角色對談的叙事中,鄭正秋巧妙的運用正反打鏡頭,一個角色一個鏡頭的方式,大大減少了兩人同畫面出現的難度(影片當然也有兩個鏡頭是同框出現,或許有一個是替身演員?)。但不得不說的是,正是因為一飾兩角的創意點,使得電影語言的叙事手段遭到破壞,而這也是當時電影技術所帶來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