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馬特,在我的記憶裡是一個十分古早的詞彙,那大概是我初中的時候,我記得網絡上非常主流的詞彙是“非主流”。在那個時候,我也近似于這一群體中的一員,但隻不過我沒有像殺馬特那樣在表象上那麼張揚罷了。事實上,李一凡所要關注絕不隻是殺馬特這一标簽式的異類形象,更重要的,透過殺馬特這一群體,我們能看見他們所經曆的生活,以及中國在劇烈變化的進程中具體個體的感受。

殺馬特群體大多是在工廠打工的年輕人,他們大都來自農村,或是農民工二代。換句話說,他們的生存與成長正處于農村與城市的中間地帶,一方面,大量的農村人口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進程決定前往城市,另外一方面,城市中卻不一定有他們的容身之地。就這樣,他們處于一種無處依靠的境地。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就匆匆地被置入巨大的社會機器當中,成為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齒輪,幾乎沒有人會關心他們的感受。但他們不是空洞的機器,而是有着複雜情緒和豐富感受的人。因而,殺馬特文化就成為了他們内心感受的一個出口,在這樣一個群體中,他們以一種近乎異類的方式展現出他們的個體旨趣,他們并非流水線上毫無情感的工業機器,而是有着活生生個性的人。殺馬特文化,往更宏大且寬泛的意義上說,似乎是一種反抗,對非個性化的社會系統的反抗。但更樸實地說,這不過是他們的生活,一種消遣與娛樂方式,他們藉此成為某個社群中的一員、找尋愛情以及打發掉躁動的青春。

看似浮誇的外在形象隻不過是消耗他們躁動能量的手段,就如同現如今日漸繁盛的亞文化一樣,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殺馬特”,每一代人也都有會其溫和的反抗,隻不過在不同的文化潮流與時代背景之下,他們會以不同的樣式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