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前期做了哪些準備和設想?

“三國” 的故事大家都熟···何況這是一部小說,不是曆史,和曆史有很大差别···

這個經典在15年前被人家拍攝過。大多數老百姓在那個時候第一次看了《三國演義》,在很多人心目中會形成一種初戀般的情懷,哪怕它是一個醜丫頭,何況人家還不錯。

...

1.前期做了哪些準備和設想?

第二,15年後重做這個事,除了影視技術上的發展,就是故事的重新表述,所有人都喜歡看到一個新鮮的“三國”。

《三國》又是不能有颠覆性改動的,不能做變性手術,隻能做整容手術。

...

2.在新版的創作中有哪些突破?

不敢講突破,創造的地方很多。

首先是人物,《三國演義》開始就是桃園結義,我連寫都沒寫,因為我覺得不好看,意境可以在後面的台詞中不斷出現。

...

2.在新版的創作中有哪些突破?

《三國》一出場就是曹操,曹操刺董,戲劇化的成分就出來了,從董卓一聲噴嚏開始。

曹操是這部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因為曹操是《三國演義》中創造出的最傑出的人物。

...

3.你是否按照小說來寫的?

怎麼能按小說呢?

小說120回,八九十回諸葛亮就死了,我認為 “三國” 精華已盡。

但是有一條,取之于 “三國” ,展開故事,好看。

...

4.哪些東西被你給舍掉了?

大量地舍掉。《三國演義》前五分之二是跟 “三國” 沒關系的, “三國” 的建立是在刺董大戰之後。

十八路諸侯,把故事集中到哪個方面?那還是魏蜀,曹操和劉備,基本命脈線。

但它是從道德價值方面确立的,一個是忠,一個是奸;一個是天子,一個是亂賊。但《三國》不是。

...

4.哪些東西被你給舍掉了?

曹操在《三國演義》裡基本上是一個惡角,但我更多講他的雄才大略,他大奸大惡,但他也極其愛才。

他可以不愛兒子,不愛老婆,但他愛他的将軍。

“劉關張” 已經成聖了,你連碰都不能碰了。可為的地方大量為,曹操超越了好壞,他惡起來比誰都惡

...

5.整體上把握的标準是什麼

首先,我是改編《三國演義》,劇名叫《三國》,簡潔明快。

第二,我忠實的不是曆史,那個曆史正如易中天所說,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第三,在創作和改編的時候,我不是嫁接和移植,而是讓它長出東西來。

...

6.制片方是否提出過不同意見?

很少,凡是提出不同意見的地方都是希望我更變。

比如希望我加女人,《三國演義》有兩個半女人,貂蟬一個,孫小妹一個,吳太夫人算半個。

一個漫長的戲沒有女人怎麼辦呢?我能拒絕的都拒絕了,但一部戲太幹巴了沒法看,我就設計了一到兩個

...

7.能舉幾個你寫得比較有代表性的台詞例子嗎

“我也記不太清了。比如張飛趙雲,刀槍能殺人;諸葛孔明,舌頭能殺人;奸賊曹操,目光就能殺人。

《三國演義》裡沒有,我的台詞裡面就有,符合不符合他們的味道?

...

7.能舉幾個你寫得比較有代表性的台詞例子嗎

“我看《三國演義》的連環畫比看書更有味道,因為書看到最後實在看不下去,記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