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食貧道的老粉,真的想給大家安利這個紀錄片。與其說是紀錄片,不如說是大型的vlog。大家總對紀錄片有各種各樣的标準,好像大制作出品才能叫紀錄片,我也不願意去糾結這個片子的類型是什麼,分區是什麼,就當他是“交叉學科”吧。
【文案】風趣和人生哲理能做到并行一緻,且融進食物裡,這個是《小城》系列最大的亮點。荒誕離奇的文案被很多人诟病,卻是我最喜歡的部分,生活也不過如此,仔細想想,你的生活比文案還更戲劇。
【餅叔】我覺得餅叔是一個特别有人格魅力的人,他戰地記者的經曆,我不想多贅述了,往爆炸的第一線沖,不是你能體會的,而這些經曆都會在他的氣質透出來,我很喜歡,你不懂,那我不懂你。每每看到豆瓣有人評論他的長相,去評判他的吃相的時候,我就特别的不舒服,自媒體時代總要有些突出的特點和标簽。您不喜歡,請您口下留情,出門左轉。我不清楚大家都怎麼去評判美和醜,更不确定它美醜的标準和界限都在哪。我以為審美是一個理性的心理過程,它自然會受到感性的影響,但絕不是單純的生理活動。所以在我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曆下,餅叔的整個吃播和話語氛圍,都是和諧和自然的,是在他較豐富的文學底蘊和與常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曆下,所表達的自然感受!!!!!說白了,就是你去吃,我到想看看你能說個啥!!!!!!有人說極簡至美,有人說解構是美,有人說精巧繁複的設計是美。我堅定的認為,和諧自然就一定是美的。無腦誇!餅叔真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狗頭)
【技術】無論從拍攝到後期,音樂的選取、轉場的設計、鏡頭的運用,都是上乘之品。哇,說實話,作為一個自媒體工作者,我可以拿它來拉片。上一季的「大涼山」這一季的「張掖」「陵水」,每個畫面似乎都可以拿來做壁紙。我覺得這不是簡單的構圖理念、拍攝技巧,而是對這個地方的熟悉和熱愛,才能用心的選取出最終呈現的畫面和方式。還有講故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精巧。我盲猜「大涼山」和「張掖」一定是同一個導演或剪輯哈哈哈哈哈,蒙太奇的運用,讓這個片子多了一些趣味,這是自媒體的精神啊啊啊啊啊。需要承認的是,自媒體沒辦法做的像《舌尖》一樣精巧和細緻,但《舌尖》也沒辦法做的像這樣輕量化紀錄片那麼風趣和幽默。借用餅叔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浪而不騷”。

最後一點小感受,我們似乎真的一直在追求到達某種境界或某種階段,但抵達之後又覺得和想象得不一樣。就像,周末去打卡一家收藏了很久的餐廳,結果失望而歸。《縱橫四海》裡面說,“每個人都要經過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我想告訴她,可能翻過山後面你會發覺沒什麼特别,回頭看會覺得這邊更好,但是她不會相信,自己不試試是不會甘心的。”這就是真真實實的在描述生活當下的樣子,我們都在努力放下,努力變得潇灑。這是我為什麼喜歡《小城》的原因,也是希望那些噴《小城》的朋友,放下你的芥蒂,但凡你有一絲共鳴,都應該點贊加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