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大麥在有風小院不再為寫作焦慮了。雲苗村,是不是隻有田園牧歌和溫暖人情,沒有煩惱呢?
當然不是。雲苗村的人們也有很多煩惱,甚至會遇見特别難的事。
有兩個畫面特别讓人難忘。
村裡的虎子媽要回城打工了,偷偷坐車要離開。虎子發現,追跑着大哭想留住媽媽。
擔憂着兒子的鳳姨,還要擔憂自己和老伴的養老,舍不得吃,帶的中飯純蔬菜的粑粑。
多現實的畫面啊,一留守兒童哭媽媽,一個養老奔忙。
...1 虎子就是當年的謝之遙,從小不在媽媽身邊
虎子媽從城裡回來去幼兒園接虎子,虎子不肯牽她的手。
媽媽偷偷在家抹眼淚,孩子是不認她了呀。
媽媽給虎子帶了玩具,還給他零花錢,帶着他玩。
虎子剛和媽媽親一點,媽媽又要走了,還是偷偷到村口離開。
虎子是聽到村裡的小琴姐說的,趕緊去追媽媽,一路追一路哭。
媽媽也躲在車裡哭。
留守兒童和離鄉背井打工的爸媽,他們的苦隻有自己知道。
謝之遙也是這樣的留守兒童,他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
小時候不懂父母,總不回來看他。
長大了,媽媽已經不在了,爺爺也不在了。
後來才知道,媽媽每次離開他都哭,和虎子媽一樣。
她們為了掙更多錢養家,才被迫離開家鄉,離開孩子到遠方去打拼。
留守兒童在雲苗村這樣的鄉村,已經有很多年了。
謝之遙看着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的虎子,好像看見當年的自己。
這正是他想要回鄉創業的最重要理由,讓孩子們不再遠離父母,父母也不再背井離鄉出去打拼。
他們可以在自己家附近,就能好好工作,改變命運。
對城裡人來說,去大理的雲苗村是遊玩,感受有風的地方,多麼浪漫美好。
對村裡人來說,最現實的是生存,如何養家糊口,如何培養孩子。
當鄉村振興,更多回鄉創業,發展新農業的人越來越多,村裡人才能過上好日子, 城裡人也有了更好服務的地方。
...2 鳳姨帶的菜粑粑,忙碌不停為養老
阿桂嬸心疼鳳姨,這個從小到大的閨蜜,最知道鳳姨有多苦。
女兒小時候摘菌子夭折了,兒子長大沒學好,偷竊關了監獄。
從兒子進去那時開始,鳳姨就一直苦着自己。
老伴一人忙果園,她忙電商客服,忙紮筐,停不下來。
原因隻有一個,為了攢錢,等兒子回來可以重頭來。也為自己和老伴準備養老錢。
阿桂嬸家裡條件好一些,自己有宅基地,兒子女兒在大城市工作,經常寄東西回來。
她說鳳姨,我還不知道你,每回帶菜都沒有肉。你老伴都貧血了,還不趕緊補一補。
不要等沒到養老的年紀,就倒下了。
還真是,拼命工作為養老,結果卻可能沒到養老,身體就吃不消了。
這是不是特别現實?
回鄉創業的謝之遙,就好像村裡的書記,他知道鳳姨有多辛苦。
讓員工們去鳳姨的果園團建,摘梅子,其實就是去幫她忙。
一次幫忙解決不了什麼,他幹脆還幫鳳姨的兒子謝強,安排工作,支招鳳姨辦酒,給兒子機會重新做人。
有多少父母不為兒子考慮,又有多少人為養老煩憂。
當真正面臨這樣的問題,又該怎麼辦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就像謝之遙,幫鳳姨摘一次果子,不如幫她的兒子解決工作,自己回鄉創業做文化旅遊,還能幫助更多人就業。
何樂而不為?
...寫在後面
生活永遠是多面的。城裡的人要出來,城外的人要進去。
當我們去有風的地方,看到大理鄉村美好的田園生活,浪漫的愛情,溫暖的親情鄰鄰居關系,還有欣欣向榮的發展。
可是,對于住在鄉村的人們來說。
看到的也許是,孩子沒有更好的學校,大人沒有合适的工作。
醫院沒有更好的設施。
城裡的人要走進來,到村裡療愈身心。
村裡的人要走出去,到城裡改變生活。
有一種可能,讓城裡人和鄉村人走到一起,就是讓他們共同發展,或者像有風小院一樣,彼此相對深入的交流。
于是鄉村的阿桂嬸,治愈了城裡來的馬爺。
城裡回來的謝之遙,治愈了村裡的鳳姨。
城裡來的紅豆、娜娜和大麥,在有風小院被阿嬸們治愈。
能讓城裡城外的人真正發生改變,恐怕不僅僅是短暫的旅遊這樣簡單。還需要更深入的發展交流。
這就需要在鄉村振興,文化旅遊大背景下,有更多的可能性,讓城市和鄉村有更多連接。
人和人自然也就更親近,希望更多像有風小院這樣的自然相處。
如果是今天的你,離開了鄉村,會選擇回鄉發展,還是想盡辦法留在城市生活?
想看下期解讀,歡迎追看怡姐的《去有風的地方》劇評系列!這裡有風景美食,有情感和事業人生的多重分享,敬請期待哦!
文字原創,王小怡兒,圖片為網絡精選。
@怡兒話書影,一人一地一故事,故事裡有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