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第二篇,白鹿歐豪主演運河年代劇,90%的人做不到,不是受害思想咀嚼童年創傷,而去深挖原生家庭的底氣,為啥這樣說?
白鹿歐豪主演《北上》,花街鄰居生活在運河邊,喜怒哀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謝望和,船運衰落家庭困難,爸爸酗酒媽媽焦慮。
夏鳳華,奶奶重男輕女,留下心理陰影。
周海闊,媽媽要繼續演員事業,家庭即将離散。
馬思藝,奶奶中風,高考的她還要面對同母異父弟弟
邵星池, 爸爸家暴媽媽軟弱,家庭争吵不斷。
陳睿,區長媽媽強勢控制,從學習到交朋友都被管束。
這樣看,六個家庭的孩子,各有各的童年創傷,原生家庭悲慘經曆。
可是,這部劇的氛圍,沒有沉浸在運河衰落,家庭悲慘叙事中。
反而給人一種希望感,仿佛家庭就像大運河帶給花街人家更多的不是創傷,而是底氣,這是為什麼?

謝望和家從船老大的富足到經濟困難,爸爸酗酒萎靡不振。
家裡的低氣壓給望和很大壓力,他渴望為家庭減輕負擔。
于是,不聲不響離家出走到北京中關村,他想退學搞互聯網創業。
幸虧,好心人勸說,每年700多萬人多少985和海歸創業,沒有幾個能融資上市的。最後大都失敗在打工還債。
望和灰溜溜回家,沒有堅持退學創業,反而努力學習,眼看要安全着陸考上大學。
他能不被家庭困難壓垮,還有原因。
一是媽媽站出來了,開車貼補家用。
二是老師鼓勵, 當他真正成才系統學習,可以更好幫助家裡。
原生家庭給他壓力,也給了他底氣。
家裡暫時經濟困難,但一家人有愛信任,勇敢支撐擔當,媽媽站出來,爸很快也會振作起來。
他相信父母,也因此接受老師的引導,沒有在高考前關鍵時刻迷失方向。
對夏鳳華來說,最大的童年創傷,不是眼下的經濟壓力,而是奶奶重男輕女。
奶奶常說媽媽,生不出兒子,家裡絕後了。
華子總想為媽媽好好争口氣。平常打扮地像男孩子。還想多掙錢補貼家用。
就為多掙錢,她才相信一個騙子做模特拍照,差點被侮辱,最後望和幫了他。
直到有一天,奶奶帶來一個男孩說要爸媽領養繼承香火。
媽媽甯可離婚也不從,爸爸也終于硬氣,不要收養男孩,也不要土地補貼,隻想守着老婆和女兒。
華子心裡的那個洞,好像被補上了。
望和的童年創傷是經濟落差,華子心裡的洞是不被偏愛。
他們原生家庭的黑洞,都被全家擰成一股繩的愛填上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不停咀嚼原生家庭的傷害,仿佛這樣能多愛自己一點。可是,童年創傷越舔越難愈合。有時幹脆清個創,狠心治療。
這時發現,曾以為全是傷的原生家庭,竟然也可以是自己的底氣。比如望和華子家,一家人在一起的愛,足以彌補金錢匮乏親戚惡意。

周海闊的創傷,是常擔心爸媽離婚,自己沒有家。
家,原本非常和睦。
媽媽溫柔智慧,曾是昆劇團台柱子。爸爸做得一手好菜,在花街開着淮揚菜館。一家人開開心心。
可是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媽媽一心想要重回舞台。爸爸帶着海闊和爺爺留在運河邊。
後來海闊爸和海闊媽一見面就吵架,甚至提出離婚,原因是海闊媽不肯放棄事業。
“小時候的我總擔心你們離婚,現在我長大了,飛吧媽媽。”
海闊的話讓人心疼。
一個想闖,一個想安穩。三觀不同的父母随時可能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巨大。
海闊父母不和,但都愛他,還有常常安慰他的爺爺。
他内心成長,漸漸接受了父母分開。
都愛海闊的父母給他底氣,他從内心接受了父母不同的選擇。

如果一定要比慘,花街的小夥伴,恐怕沒有一個比馬思藝更慘的。
她是一個漂亮的混血女孩,但美麗沒有給她帶來幸福的原生家庭。
爸爸早逝,親媽抛棄,馬思藝從小敏感脆弱,和奶奶相依為命。
奶奶一邊擺早飯攤,一邊精心照顧她。
當她慢慢長大,媽媽竟然又把同父異母的弟弟丢給奶奶照顧。這勾起了她的痛苦回憶,讨厭弟弟又心疼他。
活得擰巴又委屈、
思藝怎麼走出這樣的家庭創傷?是奶奶不求回報的愛,還有花街小夥伴的守護。
當奶奶住院,花街鄰居們鼎力相助,思藝更明白自己的底氣在這裡。
相比望和和華子的經濟危機,海闊和思藝的父母變故,帶來的童年創傷似乎更痛。
但他們也是有底氣的。
是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奶奶,還有鄰居夥伴的關愛。
生活中,我們也許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也許可以擁有不一樣的愛體驗。
這一樣可以成為我們的底氣。

有人說,最煩邵星池爸爸,明明是個文人,卻常因工作不順酗酒,還家暴妻子。
星池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沒有心靈創傷才怪。
他不像海闊那樣忍耐,也不像望和那樣膽大。
隻能守在家裡保護媽媽,有時還沖動地上去反抗爸爸。
最近的一次,爸爸因妒忌同事拿到項目補貼,喝酒吐槽,回家動手推了妻子。
星池擋在媽媽面前,你再打媽媽,我就去告到你單位,你家暴。
這句話很管用,星池爸爸立馬就停下來了,他在意的是面子和工作。
星池的家庭創傷如何化解?
站在爸媽中間,做一個守護者,年紀小小的星池就擔當了大人的角色。
他的創傷需要有人全然接受他還是孩子,不用僞裝成大人。
這種化解方式,來自身邊打鬧的小夥伴,華子望和和海闊,還有未來的身邊人。隻有全然讓他放松下來,他才能化解童年創傷。
星池在原生家庭學會反抗,又能在身邊夥伴獲得自然成長的力量。。
陳睿和星池他們似乎并不是一個小夥伴圈子,他成績優秀,家庭優越,是區長的兒子。
看起來他家境好,學習好,比其他人幸福多了。
可是,他自己知道,區長媽媽多有控制欲。
不僅管他學習,更管他交朋友,甚至沒有邊界,讓學習好的馬思藝到家裡幫他補請假的課。
媽媽極強的控制欲,讓他幾乎窒息。他很難和其他小夥伴輕松互動。
這樣的原生家庭帶來孤獨封閉敏感的創傷。
幸好陳睿有個開明通達的爸爸。
爸爸知道媽媽的過界管控,讓陳睿極度憤怒。
他沒要求陳睿疏遠喜歡的女孩,反而和他分享自己的暗戀的經曆,告訴他隻有好好讀書,才能給喜歡的人更好的生活。
這樣的爸爸,和引導謝望和成才更能幫助爸媽的徐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
陳睿有個控制欲很強堵住他心房的媽媽,但也有個可以幫他疏導走出來的爸爸。
原生家庭的傷,可以靠原生家庭來療愈。
陳睿在原生家庭裡學會了轉換角度思考。
沒有一個原生家庭是完美的,當星池和陳睿家裡父母不和帶來傷痛,同時也讓他們學到反抗和換個角度看世界,還能從身邊夥伴獲得力量。
這是他們未來人生的底氣。

有網友說,誰先丢掉運河,運河也會先丢掉他。
運河就像原生家庭,是運河人家不能回避的來處。
我們總是喜歡咀嚼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卻忘記家庭也給莫大的人生底氣。
也許是像望和與華子,一家人度過難關的勇氣,也許是海闊和思藝,更早承擔家庭重擔的能力,又或是星池和陳睿學會反抗和轉換思考的本事。
不回避不抵抗,我們大可坦然接納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就像接納有缺憾的自己,好好探究一下家庭帶來的底氣奔向未來,飛吧不完美的自己,就像星池對媽媽說的話。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侵權立删。
《怡小城》城市視角,追劇成長。
全網同名創作,主創王小怡,行走半生依舊愛追劇探城,自由寫作5年,城市記者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