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黑浪潮# 熱利米爾代表作。描述了四個“共産主義”青年四處遊蕩傳播革命思想最終卻内讧,革命失敗的故事。不同于馬卡維耶夫的拼貼策略,熱利米爾的《第一份工作》也擁有強烈的“拼貼”感。這種“拼貼”感并非通過插入的新聞片段,采訪片段或其他的電影片段營造的,而是以時不時插入的帶有總結性質的字幕,不連貫的劇情,和重疊剪輯等渲染的。著名的“脫毛衣”段落,熱利尼克從近十個不同的角度去拍攝男人脫去毛衣的動作,将其時間拉長了數倍,從而體現出熱利米爾的大膽試驗性。影片開頭一個農民推倒木屋的場景也使用了重疊剪輯,使動作過程延展到超過原動作的時長上。這種做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愛森斯坦的《罷工》。在《罷工》中,當工人們以吊臂吊起一隻大輪向工頭打去時,愛森斯坦用了兩個鏡頭來加長整個事件,從而強調此刻的重要性。

不過,顯然熱利米爾試圖表達的與愛森斯坦必有着極大的不同。雖然片中的四個主人公自稱是宣揚“社會主義”的,但實際上他們的本質更像“無政府主義”。在農村中用喇叭宣稱“農民将被消滅”;在荒郊野外拿着長槍嬉戲打鬧,在投降者與持槍者間不斷跳躍轉換;在山坡上啃食着包心菜......等等諸如此類的出格反常行為,是他們個人的革命體現,是對革命原初狀态的憧憬,之間也充斥着存在主義式的探索。這和南斯拉夫的集體革命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作為一部“黑浪潮”作品,大量躁動不安的情色暴力影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無法“一夜幹七次”後惱羞成怒,以左輪手槍代替生殖器朝女性“射擊”。熱利米爾将鏡頭聚焦在男人的手上,利用跳切制造出斷續的,不穩定的情緒輸出。還有在主角一行四人決定和工人們“共命運”後,在澡堂的親熱場景,因為真愛隻會在無産階級中誕生。

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熱利米爾的攝影風格。變焦的手持攝影使得畫面晃動不堪,粗糙不堪,狂躁之情即将溢出景框。觀衆能從中感受到對于現行社會的革命退化,專制橫行的極度不滿。大量運用的馬克思恩格斯語錄也意在此。

“革命半途而廢之人,必将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