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
然而,當妲己撞上楊戬,外加男版狐妖和殘暴纣王,史上感情線最豐富的《封神演義》卻難迎年輕觀衆,因過度魔改的劇情遭群嘲。
楊戬成長史,封神榜下的傑克蘇
《封神三部曲》的導演烏爾善指出,要是把《封神演義》當曆史看,那全是亂的。在商周時代哪有老子,老子是春秋時候才出生的;那些社會結構,什麼太師、總兵,那也不是商周的。其實它是以明代人的社會知識和思想意識,去講一個架空故事,跟今天的玄幻作品一樣。
事實上,《封神演義》故事背景是西周時期的朝代更替,原著中也确實有很多跨越時代特性的标記。比如,纣王、聞太師、黃飛虎等人物紛紛口出唐代的七言律詩。這樣看來,新版《封神演義》開頭纣王身着始皇朝服,大祭司口念“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注:秦始皇傳國玉玺刻文)也就不算什麼大毛病了。
且2001版的《封神榜》前二十集講的是殷十娘對兒子哪吒的無私付出,後二十集講的是哪吒迷途知返、跟随姜子牙伐纣、封神的故事。主角是哪吒,并不是姜子牙和姬發。
按理說,新版《封神演義》的男主是楊戬的設定有2001版作為基礎,觀衆還是可以接受的。不過與關于親情與成長的2001版群像戲相比,新版《封神演義》的核心主線是羅晉飾演的楊戬成長蛻變的故事,而與男主有感情糾葛的竟是商纣王的寵妃妲己。很多網友表示難以接受楊戬和妲己這種八竿子打不着的設定。
其實,二郎神首次出現在文學作品裡是《西遊記》第六回,“木吒戰大聖不下,觀音向玉帝舉薦二郎真君”,玉帝的妹妹下凡和凡人結合,有了二郎神,被鎮壓在桃山下,後來二郎神劈桃山救母。《寶蓮燈》将《西遊記》二郎神的故事主線給了二郎神的外甥沉香,二郎神卻成了六親不認的反派角色。
《封神演義》原著中,楊戬是玉鼎真人的弟子,首次出場是在《封神演義》四十回,楊戬奉師傅之命幫助姜子牙打敗魔家四将,其最大的戰績是打敗魔家四将和梅山七聖。
然而,新版《封神演義》中的楊戬是神仙和凡人的孩子,為天界所不容,寄養在蘇家,與妲己青梅竹馬,後打開天眼,在遭遇外界對其身世的質疑和愛情的背叛後,堅守初心,成長為拯救三界的大英雄的故事,更像是封神版的“武動乾坤”,傑克蘇的金手指大開。
左手經典,右手青春;舊瓶裝老酒難合格
某豆瓣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除了借用封神演義人物的名字,跟封神演義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對于為何選楊戬作為核心人物,該劇的編劇朱蘇進指出“楊戬是一個英雄人物,同時也是一個英俊的青年人,如果換成是姜子牙,一出來就是70多歲的老頭,一個老人作為男一号現在的觀衆也不大容易接受”。
據悉,該劇原導演是韓國導演辛宇哲,曾表示,“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前提下,以中國觀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再加入一些自己比較擅長的浪漫愛情元素”。
可以看到,新版《封神演義》雖然是古裝神話的筐,裡面裝的卻是偶像劇的内核。劇中男主楊戬年輕有為、女主妲己天真善良的形象,不僅讓人物有很大的生長空間,還可以聚集更多的戲劇沖突。
男女主楊戬和妲己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妹,劇中“他是你的哥哥”“你不能喜歡他”的“意難平”大概可以起名“商朝生死戀”。後期,妲己以為楊戬慘死,遂與狐妖交換靈魂,成為一代妖後,鋪就了楊戬曲折的情感線。
不同于以往翻拍劇中女性狐妖的設定,新版《封神演義》中的狐妖子虛化身為妲己身邊的“都敏俊”,從利益交換到默默守護,人狐多角戀的情感糾葛被網友吐槽應該叫“封神演義之楊戬大戰狐妖”。
2013版的《新笑傲江湖》将劇中的東方不敗改成了女性,與令狐沖有一段漫長感情糾葛,這樣的魔改雖然赢得了熱度,但卻沒了金庸江湖的萬丈豪情,反而陷入小言小情的寡淡中,豆瓣評分也僅有5.2。
新版《封神演義》的情感元素雖然創新了翻拍劇的設定,拉長了劇情線,但也制約了《封神演義》對于政治和人性的深層次挖掘,浮于表面。
而近年來,翻拍劇總是自認為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不斷将經典的男性角色推陳出新,如《思美人》中,将憂國憂民的屈原改成了武功高強、還會撩妹的暖男;《新白娘子傳奇》将迂腐書生的許仙改成了文武雙全的高情商男神,迎合年輕觀衆的喜好,卻丢了人物自身的特色,口碑屢屢撲街。
創新過度成魔改,經典翻拍如何取舍?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于曆久彌新,千人千味。《封神演義》作為與《西遊記》齊名的神魔小說,在我國神魔小說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乃至可以和西方的《魔戒》三部曲相媲美,國産影視劇關于《封神演義》的翻拍也屢見不鮮。
不過,大概是因為《封神演義》是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曆史為框架,并融入了哪吒鬧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訪賢等脍炙人口的神話傳說,更具有兼具性。近年來,《封神演義》翻拍版總是呈現出魔改的勢頭。
2014版的《封神英雄榜》、2015年的《封神英雄》中的姜子牙變成了奶油小生,增加了感情戲、反間計、多角戀等狗血套路,劇情十分淩亂,硬生生将東方玄幻劇成了“瓊瑤言情劇”。
2016年的影版《封神傳奇》改編更是離譜,講述了向佐飾演的雷震子,為了幹掉大BOSS而一路艱辛地去尋找光明之劍的故事,除了用了原著的幾個人名,無論是情節設置還是人物性格刻畫等均和原著沒有一點關系,豆瓣評分僅為2.9。
時代在變化,觀衆在變化,但經典永流傳,如果做不到與時俱進,融會貫通,還不如老老實實地還原經典,讓觀衆去領悟文化的魅力,而不是瞎拍引群嘲。
1989年版的《封神榜》雖然因太過血腥和色情,僅播了5集,便被禁播,但高度還原原著,豆瓣評分高達7.6。
1990版的《封神榜》雖然打破了原著的許多框架設定,引入了當時更為現代多元的審美,但也遵循了原著濃濃的宿命論思想,強調程式化的悲壯以善惡分明的道德觀念,廣為流傳。
2001版的《封神榜》,主角從姜子牙變成哪吒,但建立了哪吒、楊戬、雷震子三人的個人經曆,還詳細闡述纣王如何昏庸無道,良民賢臣在水深火熱中的掙紮求生,保留了原著最核心的觀點。
這三版《封神榜》雖各有不足,但都未局限在愛情故事中,而是拍出了亂世更替下弘惡揚善的立意。經典原著深層次的内核才是翻拍劇着重刻畫的核心,而非各種蘇的愛情,楊戬和妲己的愛情已經注定了新版《封神演義》空有皮囊,内核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