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琅琊榜》,狂刷原著和電視劇。電子版小說聽讀一遍、通讀一遍、重點勾畫一遍,循環播放電視劇……是梅長蘇和蕭景琰CP鐵粉。情濃處,淚眼婆娑;暢快時,擊節贊歎。磨磨蹭蹭寫出這麼一篇,竟是萬千感慨未能說出一二。
情義是個環,一環套一環。
《琅琊榜》最讓人炫目的是“江左梅郎”的智謀百出吧,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可我卻最羨慕他和蕭景琰的兄弟情深,義薄雲天。
他,難忘少年朋友,一心想為他翻案洗冤;他,百般機智助他上位,卻怕他擔心堅決不透露真實身份;
他,為江山穩固,病弱之軀再披戰袍;他,勵精圖治整治山河,夜深人靜默寫他的名字痛哭失聲。
和現代人蠅營狗苟于擴大人脈圈不同,梅長蘇和蕭景琰,那份至純至厚的兄弟情深,深深震撼、滌蕩着大家的認知。
這,才是最高級的黃金人脈建立和打開的方式啊!

黃金人脈就是能夠在關鍵時刻幫助你的人!
表面上看,梅長蘇就是靖王蕭景琰的黃金人脈。
正是遇到了這位“麒麟才子”,願意為他這個邊緣化的皇子燒冷竈。事事指點,時時提醒,讓耿直方正、備受冷落打壓的靖王輕輕松松就彎道超車、脫穎而出。一年内實現人生三級跳:郡王、親王、太子。最終實現了整饬朝綱,重整山河的君王抱負。
另一方面,靖王恰恰也是梅長蘇的人生貴人。
他以林殊的身份,被卷入謀逆冤案,身受火寒奇毒。經過削骨挫皮,碎骨重塑,成為武力盡失、病弱不堪的另外一個人。他心心念念的翻案、複仇,靠着他自己喊冤,靠着他的江左盟造反,都不能達成目的。隻有通過蕭景琰的皇子身份,名正言順的撥亂反正,才能讓七萬赤焰冤魂,再得清白。
這樣的黃金人脈,誰不想擁有呢?

從江湖之遠,走到廟堂之高,最終堅定地站在了靖王身後,梅長蘇一共解決了三個問題:
1、把自己的特長标簽化,才能在岌岌無名時,讓别人看出你很厲害。
梅長蘇的江左盟是天下十大幫派之首,他本人是琅琊榜公的榜首,很了不起。
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屬于在自己圈子裡的“自嗨”,就像霓凰郡主所說:
“畢竟隻是一個平民,對朝局紛争其實談不上有多大助益,可為什麼太子和譽王會對你如此感興趣呢?”
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所以,就在大梁國内太子和譽王為奪嫡鬥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忽然從周邊大燕國傳出消息,大燕國六皇子,乃諸多王子中地位最差,卻最後問鼎了東宮,六皇子實現逆轉的關鍵便是得到了“麒麟才子”。
當譽王親上琅琊閣提問時,就傳出琅琊閣的一句“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這個手筆,就是為梅長蘇貼上一個金光閃閃的标簽——“麒麟才子”!

2、有效利用自己的特長,積累小機會,置換大機會;
一是,在你變得很厲害之前,主動免費為别人提供幫助。
首先看看當初的江左盟建立之初,是如何兵不血刃就被世人所知的。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
饒是謝玉清貴世家,侯爵之尊,對于這個名頭,也不能不有所悸動。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這是九年前北方巨擎“峭龍幫”幫主束擎天初見梅長蘇時所吟的詩句。
當時公孫家族避禍入江左,束擎天追殺過江。江左盟新任宗主梅長蘇親臨江畔相迎,兩人未帶一刀一劍、一兵一卒,于賀嶺之巅密談兩日,下山後束擎天退回北方,公孫氏全族得保,江左盟之名始揚于江湖。
看這兵不血刃、充滿詩意的過程,看這出乎意料、讓人驚歎的結果,你還覺得這隻是梅長蘇偶爾閑來無事,插手江湖恩怨嗎?
病弱之軀,生年有限,七萬忠魂不能洗雪冤屈。他必定是每一日都不肯虛度,每一步都仔細籌謀。盡最大努力,繃着勁積攢一個一個的小目标,讓自己一步一步地向着最後的勝利邁近。

二是,提高曝光度,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并認可你的特長。
梅長蘇“麒麟才子”的造勢傳播過程,離不開琅琊閣。
琅琊閣的老少兩代閣主都與林家淵源頗深,老閣主是林帥打出來的摯交,也是幫林殊拔毒的救命恩人。
少閣主蔺晨,更是梅長蘇十幾年的知心好友。為他精心配置好藥;幫他去南楚籌謀,引來南楚公主——蕭景睿的親生妹妹,北上尋親,揭開蕭景睿的身世,讓謝玉和他的鐵杆盟友卓鼎風關系破裂;陳冤得洗之後,林殊再披戰袍,帥軍出征,蔺晨也報名參軍,随護左右。
可見,在梅長蘇的複仇者聯盟裡,琅琊閣的作用不容小觑。
還不止這些。
當初的琅琊閣憑借其強大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号稱能夠:衡量天下大事,盤點世間英雄。”
他們免費推出5項十大排名,梅長蘇就占了兩個榜首,江左盟是十大幫派之首,梅長蘇本人是十大公子之首。
又适時向觊觎皇位的譽王,隆重推出“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答案,一舉把梅長蘇送到奪嫡漩渦之中。
這琅琊閣造勢曝光的能力,真是一流!

三是,借勢造勢,你身邊的親密朋友很厲害,你一定也不是等閑之輩。
比如,梅長蘇初入金陵,為了快速引起甯國侯謝玉的注意,進而引起皇家貴族圈子的注意,也是多有謀劃。
一是利用各種機緣,與謝玉之子蕭景睿相識,并體貼照顧,為他療失戀情傷,成為蕭景睿敬仰的知心好友,以養病之名邀請他住進了謝玉家中。
二是通過飛流與蒙大統領一戰,借蒙摯之口誇贊飛流的武功很厲害,借以引發謝玉對他的身份來曆發生興趣。
“蘇哲?”蒙統領将這名字念了念,看看飛流,再看看這個乍一瞧并不惹人眼目的年輕人,笑道,“先生有這樣的護衛,想必也是有什麼過人之處吧?”
蒙摯自身很厲害,他是“京畿九門,掌管五萬禁軍的一品将軍”,同時,“江湖排名僅次于大渝的玄布,是大梁目前的第一高手”。
這樣的人,稱贊一個小小的護衛,那這護衛的功夫一定也很厲害,
“你的一個護衛,居然能跟大梁第一高手對打……”那麼,護衛的主人當然不會是等閑之輩,真實身份呼之欲出。
謝玉吃了一驚,怔了半晌方道:“難怪連他手下的一個護衛都如此了得……原來是琅琊榜首,江左梅郎……”

硬核盟友得之不易,幫靖王入主東宮,梅長蘇有三個優勢:
分析林殊和蕭景琰聯手取得成功的曆程,看這樣硬核盟友關系,是怎樣鍛造出來的。
1、各自成長,大考面前,他們才能成為棋逢對手的盟友。
要有硬核的黃金盟友,自己也要有硬核的本事。
所以,不斷優化自己,才是吸引優秀盟友的核心點。
在7萬赤焰軍人魂喪梅嶺的潑天大案之後,他倆各自背負着巨大的心理負擔,默默成長。

蕭景琰,失寵也罷,被猜忌也罷,始終咬緊牙關,奔波于各個戰場之間,遠離皇權中心,甘于不被朝野重視。
這樣表現的他,卻不是自我放棄。
而是做事認真,作戰勇猛,戰功累累。隐忍中磨練鋼鐵一般的毅力,方正無私,堅守底線,甯折不彎,讓人能深刻感受到他重情重義、至忠至孝的可貴品質。
他始終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且特别尊敬那些為國家賣命的人(如霓凰郡主等人)。
一直堅信皇長兄與林家是被冤枉的,立誓要為好友和兄長平反。
帶着對長兄祁王的敬重,對赤焰軍的信任,對發小林殊的真摯情義,心中始終懷着一點孤憤,最終把自己鍛造成為一個剛毅自律的鐵血軍人,成為遠離奪嫡醜态、清正自守的皇室清流。
這也是以後在梅長蘇的謀劃助力之下,他能一呼百應的人脈基礎。
一旦機會成熟,靖王一派就迅速得到紀王爺、言侯爺等朝中股肱重臣,以及蔡荃、沈追、蒙摯這些心懷家國的新銳力量的忠心追随和全力支持。

林殊呢,從梅玲脫險,經曆了削骨挫皮、碎骨重塑之酷烈慘痛,拔去火寒毒,涅槃重生。
原本,他可以選擇穩妥保命的治療方法,但是為了複仇,他甯可縮減壽命,武力全失,病弱不堪,也讓自己以一個正常人的模樣,重回世間。
之後的十幾年裡,他以梅長蘇之名,帶着孱弱之軀,聯絡赤焰舊部的幸存者,創立江左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享譽天下的第一大幫。
同時,憑着梅宗主的無雙智計,琅琊閣的精準信息,為重返金陵做着充分而周密的準備。
聯絡蒙摯,摸清朝中純臣底細,建妙音坊為“諜報站”;
誘惑北燕和大渝一起求娶霓凰郡主,早早安排江左盟戰士假扮北燕勇士百裡奇;
派蔺晨去南楚,假扮相士,暗示南楚公主來梁國認親,為以後揭開當年謝玉指使殺手,殺害卓家之子的真實内幕,做好鋪墊;
探查收集慶國公柏業、戶部尚書樓之敬、吏部尚書何敬中、刑部尚書齊敏、禮部尚書陳元誠……等分屬太子和譽王不同陣營的朝中重臣的不法證據。
“萬千的功夫都是做在前面的”。
到達金陵的梅長蘇,是坐鎮一線的總指揮,低眉談笑間,京城官場風起雲湧!
在前期萬全準備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推波助瀾,引出蘭園“枯井藏屍”案、妓館殺人案、慶國公濱州侵地案、甯國侯謝玉殺子案、私炮坊爆炸案……
越妃被降、樓之敬倒台、慶國公抄家、何文新被判斬、謝玉流放……
一波接着一波,讓人有些應接不暇,迅速引爆大梁官場震蕩。不知不覺間,奪嫡大勢被重新布局,太子和譽王的黨羽不斷被翦除,曾經毫無優勢的靖王強勢崛起,迅速成長。

如此看來,十幾年的大好歲月,他們在各自的世界裡,默默隐忍,暗暗成長,都沒有虛度。就像毛竹深埋地下的根莖,悄悄地積蓄力量,打磨着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正是有了前面十二年勵精圖治,才有後來一兩年間便翻天覆地、扭轉大勢,一鼓作氣實現了曾經千難萬難的“昭雪冤案、扶持新君、重整河山”的宏圖大業。
2、同氣連枝,他們都有着“知其不可為仍為之”的孤勇。
他們是天然的精神盟友。
他們曾經年齡相仿、意氣相投,有共同成長、互相欣賞的大段少年時光,心中有共同崇拜的林帥、祁王這樣忠君愛國的典範作為人生榜樣,又同為皇親貴胄(一個是皇子、一個母親是皇妹),都曾是恣意張揚、馳騁沙場的陽光小将。
他們以前一直并肩成長,他們一起賽馬,一起比武,一起争奪秋獵的頭名,一起上戰場面對烈烈狼煙;他們前鋒誘敵,被數十倍的敵軍包圍時,一起背靠背殺出血路。
他們的純真友情,有點像蕭景睿和言豫津這兩個小夥子,也是一個跳脫張揚,一個穩重内斂,個性雖有不同,相互之間和所有發小一樣,始終意氣相投、坦誠相待,可以不問緣由便同甘苦、同患難。

盡管分開十幾年,可他們的“朋友圈”依然有太多太多的一緻:敬愛太奶奶,關愛呵護為國戍邊守疆的霓凰郡主,懷念甯死不反的祁王,庇佑他的遺腹子庭生,厭惡太子與譽王的貪欲和黨争,對皇帝的猜疑冷血有清醒的認知……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對當年的赤焰軍冤案耿耿于懷!
不過,人生境遇不同,使得他們再遇竟成了陰陽兩極:
一個是日益邊緣化的皇子,堅韌剛毅,胸懷坦蕩,為人方正,因為始終對大皇兄含冤緻死不能釋懷,所以高調痛恨并排斥一切陰謀詭計。
一個是善行陰詭之術的謀士,因為身體原因,隻能以麒麟之才的身份,撥弄朝野風雲,為了翻案,步步為營、老謀深算,城府深不可測。
他們重建關系的過程中,靖王對梅長蘇的态度是一個變化過程的。
靠近。最初,梅長蘇遠在江湖,經過一系列的謀劃,終于打進皇家圈子,與目标靖王重新産生了交集。
梅長蘇和景睿一起在半路救了庭生,蕭景琰跑到謝侯府中找人,與梅長蘇第一次見面。
他直白的問梅長蘇:“那你究竟是想選擇太子還是譽王?”
梅長蘇答道:“我想選你。”
這也是梅長蘇來到京城的目的之一:輔佐靖王,一路直奔九五帝尊之位。
而靖王能接受梅長蘇的存在,隻是不想讓太子和譽王這樣無德之人登上皇位,把持朝政。
排斥。“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這樣炙手可熱的人物,靖王開始卻沒什麼興趣,态度甚是冷淡。
甚至當霓凰郡主險遭暗害時,他誤會是梅長蘇的計謀,第一時間便對他給予嚴厲警告,不允許他為了幫自己奪嫡,肆意妄為,構陷忠臣良将。

結盟。随着太子黨謝玉入獄,供出當年密告謀逆的信函是僞造的,靖王決心一定要查清當年冤案的來龍去脈,反過來請求梅長蘇幫他籌謀。于是,有了這樣的問答:
梅長蘇擡起頭來,看着他的眼睛,輕聲道:“殿下可知,如果皇上發現殿下在查祁王舊案,定會惹來無窮禍事?”
“我知道。”
“殿下可知,就算查清了來龍來脈,對殿下目前所謀之事也并無絲毫助益?”
“我知道。”
“殿下可知,隻要陛下在位一日,便不會自承錯失,為祁王和林家平反?”
“我知道。”
“既然殿下都知道,還一定要查?”
“要查。”靖王目光堅定,唇角抿出冷硬的線條。
潑天巨案,驚天陰謀,黑幕重重,十三年來終于被掀開一角。靖王難掩心情激蕩,懷念舊友,探查冤情的心思更加激烈!
梅長蘇卻說“追查舊案毫無意義”“智者不為”。引導靖王充分認識到,徹查冤案,不僅要針對夏江和謝玉兩人,還要挑戰皇權,一旦失敗,後果嚴重。
即便如此,靖王怎肯輕易放棄?
三問三答,兩幅鎮定的面孔之下,是同樣澎湃的激情湧動,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男兒氣概!是任全世界辜負也一定要走下去的一腔孤勇!
兩人由此心意相通,開啟互相支持、共圖大業的模式。
摯友。赤羽營副将衛峥被玄鏡司跟蹤捉拿,押解回京。目的就是要引逗靖王出手,坐實赤焰同謀的罪名。
靖王,明知有陰謀,但是行伍出身,同袍落難必救是軍人的行事原則,無論如何都不能坐視不管。
同時,他也迫切想查出當年冤案真相,查詢林殊下落,想知道最後一刻林殊的狀況,可曾留下什麼遺言遺願……
所以,不惜和梅長蘇決裂,他也堅持要救衛峥。
梅長蘇,何嘗不懂他的一片心意。攔不住,那就細心謀劃,終于成功。
從此他才開始對這個謀士感到由衷的敬重。
特别是共同經曆了九安山兵變之後,兩顆心真正緊緊靠在一起。
明知前途千難萬險,仍有“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氣概。我,永遠做你最堅強的後盾。
但是,在我看來,更讓人動心的,卻還是他們的兄弟情。
兩人之間距離的靠近,由此反倒讓靖王再三地陷入某種懷疑、恍惚之中,眼前明明是個善行陰詭之事的孱弱病人,為什麼總讓他産生似曾相識的錯覺?明明音容笑貌都是陌生,為什麼總覺得是故人歸來?
那個人說:“你是我擇定的主君……”
那個人說:“庭生,我會救你出去……”
那個人撚動着被角沉思,那個人随手拔出他的腰刀……
那個人築了一條密道每日為他煎熬心血,那個人在病中模模糊糊地念着:“景琰,别怕……”
當他終于确認,梅長蘇就是小殊時,電視劇裡是他去找靜妃娘娘哭了一鼻子,可我還是喜歡原著裡他的軍人反應:
蕭景琰面色慘白的站立着,等待湧向心髒的血液回流。在僵硬顫抖的四肢重新恢複知覺的那一刻,他一言不發地猛沖了出去,直奔馬廄,解開視線所及第一匹未解鞍鞯的馬,翻身而上,用力一夾馬腹,便朝宮外狂奔。
但是,最終他卻又沒有勇氣挑明相認,奔馬急止于小巷拐彎處……
兩個人,都不敢相認,替對方感到難過心疼。這大概有點像“近鄉情怯”,隔着那層薄薄的窗戶紙,别别扭扭,不知所措,還真是像小兩口一樣,讓旁人摸不着頭腦。
怪不得好多書迷、劇迷,都是磕他倆的CP粉呢!
直到,梅長蘇終于在蕭景琰“殿什麼下?你不知道我叫什麼嗎”的質問和逼迫下,改口叫他一聲“景琰”!
媽呀!你看當時景琰的反應,真是甜死了!
乍一聽到自己的名字如同往日一樣被叫了出來,蕭景琰又是驚訝又是感慨又是歡喜,心頭熱辣辣地湧起滾燙的硬塊,堵在喉間咽之不下,可又不願表現的過于激動,讓好友看了難過,所以一時之間臉色變幻了幾次,最終也沒能穩妥地定下來。
真希望,他倆能像俗世夫妻、同胞兄弟一樣,就這麼恩恩愛愛、甜甜蜜蜜、長長久久下去啊。


3、堅守初心,雖曆經磨難,他們心中始終不變的依然是家國情懷,
當你清楚少年林殊曾經曆過什麼之後,就會由衷佩服他居然沒有瘋狂,沒有黑化。除了軍人世家給予他的堅強秉性之外,深植于内心的家國情懷,也是他賴以清明自省的強大精神支撐。
林殊,曾經是金陵城間最明亮的少年,經曆了最黑暗最徹底的陰謀和背叛,轉瞬之間,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
整個林氏家族、整個赤焰軍隊,戰神一樣存在的父親,身為皇族高貴長公主的母親,嫁入皇宮的姑姑,仁愛志誠的精神引領者祁王,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的兄弟将士,全部以一種最慘烈的方式慘死!
而他,則變成地獄裡爬出來的孤魂野鬼,除了不堪回首的記憶,已經面目全非。
就像地獄歸來的梅長蘇勸慰靖王所說:“暫壓悲憤,徐緩圖之。隻要目标堅定,矢志不移,一步一步穩固自己的實力,但愁何事不成?”
這何嘗不是他自己十三年來的真實寫照。十三年的殚精竭慮、步步為營,他以一種堅強隐忍的方式活下來的,支撐他的除了誓要昭雪的信念,一定還有,那就是心中對清明盛世的信心。
經曆了黑暗,卻絕不同流合污;遭遇了悲劇,所以更加渴望朝政清明、天下太平。
于我而言,翻案就是結局,我能看到這一天已經很滿足了。
可對你而言,洗雪舊案隻是開始,你還要掃除積弊,強國保民,振興大梁數十年來的頹勢,還天下一個去僞存真、清明坦蕩的朝局。
所以,他要堵死那條密道,抹去他的一切痕迹,他要繼續扮演梅長蘇的角色,他要拒絕富貴隐退江湖,送給新帝一個幹淨完美的開端。

他所做的一切,始于情義,陷于智謀,終于家國情懷!
萬千詭計謀算之後,寶貴的初心仍在, 可敬的家國情懷仍在,白袍銀槍的小将内核仍在。
所以,最黑暗的人生,卻擁有了一個無比光明的結尾。
當國家有難,強敵入侵,江山飄搖之際,他再披戰袍,那應該是他浴火重生以來最幸福的時刻。
蕭景琰,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真不愧是好兄弟!國家有難,看他們将自身安危置于身後的想法,真是不謀而合。
外敵入侵,國無良帥,太子景琰不顧皇帝對他心存不滿、朝局未穩,竟然要親自挂帥。
蕭景琰歎息一聲道:“諸卿之意,我自然明白。可是皮之不附,毛将蔫附?大梁的生死存亡,豈不比我一人安危更加重要?”
梅長蘇早有全盤的考量,兵分多路。熟悉水戰的赤焰舊将聶铎組織東海阻擊;素有“疾風”之名的赤焰舊将聶鋒、夏冬夫妻帶兵七萬,以剛勝剛、以快打快,迎擊北燕;大統領蒙摯挂帥,梅長蘇監軍扶持,十萬大軍抗擊大渝主力;太子坐鎮京都,負責兵力調動、人事任免、銀糧籌措、戰略整合……
梅長蘇緩緩回頭,薄薄的笑意中充滿了如霜的傲氣,“北境,是我最熟悉的戰場,大渝,是我最熟悉的對手。即使是在這漫漫十三年的雪冤路上,我也随時關注着大渝軍方的動向,沒有絲毫的放松。說句不怕你惱的話,就算是你,也未必比我更有緻勝的把握,更遑論他人。景琰,大梁的生死存亡,難道不比我一人安危更加重要?”

拼死一戰,梅長蘇終于讓林殊,讓赤焰軍魂,再次複活!
來時素顔白衣,機詭滿腹,離去時遙望狼煙,躍馬揚鞭。兩年的翻雲覆雨,似已換了江山,唯一不變的是一顆,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幸福的梅長蘇,大概也在心裡暗暗感謝上蒼的厚愛吧。讓往昔重現,讓明亮的笑容再次挂上嘴角,讓熱血再次沸騰。
放眼十萬男兒,奔騰如虎,環顧愛将摯友,傾心相持。當年梅嶺寒雪中所失去的那個世界,似乎又隐隐回到了面前。
煙塵滾滾中,梅長蘇的唇邊露出了一抹飛揚明亮的笑容,不再回眸帝京,而是撥轉馬頭,催動已是四蹄如飛的坐騎,毅然決然地奔向了他所選擇的未來,也是他所選擇的結局。
林殊最後到底有沒有死在三月大勝之後,已經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他十三年心血沒有白費;重要的是,七萬忠魂終于沉冤得洗;重要的是,經此一役,國家邊境安甯,複興有望!
死在戰場,那便是死得其所。
僥幸生命得以延續,從此隐于山水之間,心中也再無遺憾。
因為,十三年後,他終于做成了——
對内,鏟除奸佞小人,拔擢純臣幹将,匡扶正義,培養推舉明君上位,重振朝綱;
對外,與赤炎舊部兒郎一起,沉冤方雪便臨危受命,以“赤焰軍威”,重披戰甲、策馬橫槍、再騁沙場,抵禦強敵,攘除外患,保國境平安。
于國,他的赤膽忠心,幾人能敵?
于家,他忍辱負重,洗清家族冤情,生子當如梅長蘇;
于情,他愛護手足,體貼如家人,飛流、蒙摯、衛峥、蔺晨,都肝膽相照、生死相依,更不用說,和發小蕭景琰的情深義重。
上一代父兄們做得到的事情,他做到了;他們沒有做到的,他也做到了!
雖然曆經劫難,兩世為人,但成此大業,夫複何求?
蕭景琰,終于不負衆望,新帝登基,勵精圖治,朝堂上政務軍務的改良迅速推進,被摧毀的家園慢慢重建。
隻是,痛失手足的哭聲,誰曾聽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