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被趙麗穎的郝秀萍視頻吸引去看的
導演說劇本裡面郝秀萍原本不是聽障人士,是趙麗穎提出來的孩子是聽障,母親也可能是聽障
演員順劇本邏輯,提出可行性,給自己的戲份上難度,而她演得很完美,讓我非常敬佩(這點我大吹特吹,并成功讓朋友對電影感興趣)
本以為通過這一點,是窺一斑而知全豹,已經想見這部電影的層次,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是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的
結果呢,以為是錦上添花,實際是隻有這點好看的
如果删掉大段的吵架戲,删掉李茂娟對男主和呂玲玲關系的揣測,那些雞零狗碎的劇情之後,對故事情節的推動有影響嗎?對主題立意有影響嗎?
沒有。
所以朋友笑稱:這電影注了一個小時的水。(有些誇張,但不多)
而我說:該拍的東西不拍,不該拍的拍了一大堆。
太多東西是靠嘴說出來的,而不是演出來的,所以顯得邏輯不暢通,劇情很懸浮
呂玲玲一個頂着衆多壓力拖了大半年非要站在王永強這邊的檢察官,前期隻會叫嚷一句話:刀呢?
不客觀不專業,顯得非常胡攪蠻纏,哪怕是她去搜集證據證明“強奸”屬實呢?
你說她證明了吧,男主遇到村霸隻能說一句“疑似”,沒證明吧,劉老爺子又要威逼利誘郝秀萍簽自願的保證書
直到郝秀萍出現,我們知道她是苦主,她才是被欺壓的弱者,才理解呂玲玲,但你說你看到這兒會對呂玲玲升起敬佩之心嗎?
不會,因為導演壓根兒就沒這樣拍。
更離譜的是,她給一個已經變得圓滑世故的男主讓位,哈~把我看笑了
男主也許有點良心,但也差點按慣例辦事,還得呂玲玲回憶年少,大段說教叫醒他;還得張貴生送一命去喚醒他
張貴生的命也是命,擱這推動劇情
郝秀萍跳完樓案件已經發生了變化,村子裡的人願意說了,刀找到了,但其他人仍然覺得這是故意傷害
好嘛,開始演講了,大家咔咔鼓掌,紛紛同意了
老套得讓人發笑。有這功夫呂玲玲自己辦好案子不行嗎?
我隻提一點,我們知道這件事是正義的所以叫好,那若是維護惡者的人也這樣一頓情感輸出,那是不是也要改變呢?
現實哪有那麼多是非黑白,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要這樣辦案,不就亂了嗎
——
所以如果這部電影以郝秀萍或者呂玲玲的視角來拍呢?
會很苦,會很累,但是會很好看,甚至讓人覺得有拿獎的可能
開篇你就拍案件發生,然後報警、立案,查證據,混亂之中有人藏刀、證人被逼走;
男檢察官們認為是故意傷害,女檢察官反對,提出關鍵證據——刀
然後再拍呂玲玲查案件發生以前的事,郝秀萍之前被強迫,王永強之前被欺負,為什麼不報警?因為他們不懂法,因為他們欠錢不還沒理,也沒那麼橫
為什麼王永強以前不反抗,這次反抗打人了,因為郝秀萍說她活不下去了
拍劉文經看上郝秀萍,欺負羞辱王永強,有罪但罪不至死;明面上劉家被欠錢,孩子還被捅死,劉老爺子要公道也合情合理,辦案難度上升
拍劉老爺子養出一個烈士兒子,又養出一個無賴兒子,拍他為人父知道兒子不成器,知道兒子不對,但他是父親他得兜底,他沒有那麼惡,但他兒子死了,他要變狠了
拍劉文經的堂哥不懂法放狠話,但是沒有實行,顯出他兄弟受傷他有點義氣,拍他的惡但沒有那麼惡
拍同事們無人支持呂玲玲,找證據有難度,她精神壓力大,憔悴,偏激,四處怼人,但她堅持
拍案件發生以後,村霸對郝秀萍的威逼利誘,脅迫,拍村裡人對她明面上的冷漠、私底下的幫助,拍她不知道怎麼面對,無路可走,想到逃跑沒跑成,被呂玲玲和李茂娟幫助,拍她為何一步步走向了跳樓
電影裡她往天台跑,想跳樓一開始我是不能理解的,她死了對案件有幫助嗎?提供了什麼有效證據嗎?
但趙麗穎的演技和比劃的台詞說服了我,因為她絕望了,法律幫不了她,她選擇用她的死了結此事,一命償一命,息事甯人
拍呂玲玲“面目全非”的初戀,初戀家裡也出事耽誤工作,拍初戀的老婆不懂法,但就是一根筋地認定兒子沒錯,初戀也逐漸覺得不能向不法讓步
拍聽證會演講,但王永強還是被判兩三年,沒有那麼理想化
我不懂法,但張貴生見義勇為都被判了三年,王永強這一次主動傷人緻死還無罪釋放,劇情有點沒說服力啊
——
第二十條跟我想象的不一樣,但确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所以看完電影之後,我覺得7.6都虛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