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部韓庚和鄭恺聊天的場所還是夜店和燒烤攤,這一部突然變成了結伴釣魚……
嗯,真的是成熟了。
2 韓庚和鄭恺都被塑造成了成長性角色,女性角色們則成為了他們成長的契機和階梯。
丁點屬于幸運的,栽樹乘涼都趕上了。
韓庚那邊的數位女性就都成了血包。。
不過電影讓我覺得比較ok的一點是,這些女性都沒有以受害者自居,包括離婚的林佳,都逃脫了“一見xx誤終身”的傳統叙事。
反而她們都比韓庚表現得更灑脫和通透。
這是女性在情感中特有的力量,柔韌,甯靜,像永不斷流的水。
3 鄭恺那一對的試婚其實呈現出了男女在婚姻中不同的恐懼,焦慮和壓抑,也暗示了傳統婚姻模式裡男女不同的付出方式。
男人的壓力在于“支撐”,他覺得自己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家庭責任,他是頂梁柱,是後盾,是永遠不能倒下的樹,他不敢在其他家庭成員面前表現出一絲一毫的“輕松”和“休息”。
“不回家”(哪怕隻是躲在公司或者車裡),是他留給自己的個人空間。
女人的疲憊在于“投入”,她看到的是無數細碎的拼圖散落一地等着她去撿,去拼,然後第二天又被打碎,讓她好像絕望的西西弗斯。
而她甚至不能不回家,如同西西弗斯無法離開巨石,她會逐漸覺得自己被婚姻淹沒,自己和這個家被綁定,血肉模糊地連在了一起。
所以她介意男人“不回家”,因為不回家,和回避她幾乎成為了同一件事。
他想要片刻的個人空間,而她卻已經完全丢失了個人空間,隻能盡可能地想要把他拉回來,讓他與自己共同面對這種淹沒感,來獲取某種安心。
雙方都很累,卻誰也不能理解誰。
4 電影裡有句話,說維持良好婚姻的秘訣是“少接觸”。
其實這不是說真的讓你少接觸伴侶,而是少接觸“婚姻”這個概念。
也就是無論身心,都适當與婚姻“解綁”。
但這個事終歸知易行難,畢竟婚姻這個制度本身的意義就是加強綁定和羁絆的。
這中間的邊界需要碰撞,而碰撞必然伴随痛苦,代價,甚至破碎。
5 以上是我能解讀出來的大部分信息,當然還有一些我沒有展開的,比如鄭恺說的夫妻之間靠的是義氣,其實挺有意思的。
以及他倆的小紙條設定,也算是個為婚姻保鮮的小技巧。
但這個電影的問題還是和前作一樣,煽情太滿了,太重了,太刻意了,生怕觀衆不懂“導演想讓你在這裡哭哦”。
也就是我之前說的,明明疊加了這麼多現實的議題,電影卻依然呈現出了空中樓閣和無病呻吟的感覺。
另外,細節上或許可以再接地氣一點吧,現在這個拍法真的很難代入普通人的處境。
就兩位主角那成都的大house,我都很難想象這還能有啥婚姻煩惱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