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深畫眉,淺畫眉。蟬鬢鬅鬙雲滿衣,陽臺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瀟瀟郎不歸,空房獨守時。
白居易要是知道他的這首《長相思》被後人改成了淫詞艷曲,非氣活了不可。《江山風雨情》,上學的時後看過幾集就棄了,原因是時間線混亂。劇中崇禎即位的時候,陳圓圓剛出生,而寧遠兵變是崇禎元年,這時陳圓圓已經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了。這種劇情,完全是在拿觀眾的智商開玩笑。
由於這些年一直都比較無聊,我刷劇的要求也降低了許多,最近又把這部劇翻出來,完整地看了一遍。除了時間線混亂以外,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把複雜的故事簡單化,把歷使人物臉譜化。大量的情節和人物缺失,從而用一些虛構的陰謀和厚黑來填補,以推動劇情的發展,隻能說編劇的認知水平太低,就好比古代的農民,他隻能想象出皇上家用金鋤頭刨地。同樣是寫詞,白居易能寫出“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編劇朱蘇進就隻能寫出“情哥哥,親一口。”高下立判。
我不想挑劇中的史實錯誤,太多的虛構、錯位和張冠李戴,挑出來也沒有意義,而且每集開篇也寫了,本劇根據歷史主要事件,經藝術虛構創作而成。所以我就說點和戲劇有關的吧,主要問題有三:
一:唐國強演皇太極的狀態,和他演毛澤東一個樣,這是很失敗的。一個好的演員,應該演誰是誰,不能被某一角色定型。本劇抑明揚清,還給清廷安上了民族大團結的思想,每當看到描寫清廷的片斷,我都有一種看主旋律電視劇《解放》的感覺。敢問編劇:後來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屠城又如何解釋呢?
二:劇中對農民軍的描繪,無始無終,隻有零星的片斷。明亡清興,是一幅很大的歷史畫卷,而劇組能力有限,把臥不了,弄得全是破洞。
三:沒有深度,且缺乏反思。明之所以亡,闖之所以敗,清之所以興,其深層原因是什麼?當時的人們是有反思的,且有了一些民主啓蒙。比如黃宗羲,他就說過: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而我們現在拍的電視劇卻看不到這些,隻有對帝王的歌頌、低維野蠻的陰謀與厚黑、太監對主子的忠心、漢奸和妓女的愛情。都21世紀了,認知還隻有這些,這也是一種恥辱。
淺談《江山風雨情》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英雄》與帝王劇的走向――從“曆史政論片”到“武俠政論片”
作者:秦晖,寫於2003年 從“荊轲刺孔”到“荊轲頌秦” 曾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知識界盛行批判“傳統文化”,把那時的百般不是都說成是老祖宗的罪過,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尤其罪莫大也。而一入90年代,世風與士風頓改,“弘揚傳統文化” ...
分享幾首我喜歡的新詩和外國詩
海燕作者:高爾基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他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歡樂。在這叫喊聲裏,充滿著對暴風雨的可望! ...
驚世大預言
作者:黃易,寫於1990年。文中的内容基本屬於太監開會—無稽之談,也就看個樂兒吧。作者把拿破侖和希特勒混為一談,其實有本質區别。簡而言之:拿破侖是以有道伐無道,希特勒是以無道害無辜。文中的一些人名音譯比較奇怪,我給改成了我們熟悉的樣 ...
馬克思的預期與世界曆史的發展
節選自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卡爾,馬克思認為革命将會首先發生在工業化國家而不是殖民地。他指出,西 方資本家将剩餘資金投資于殖民地是因為在那裡可以獲取更高的利潤。與當時其 他社會主義者一樣,馬克思也認為這些投資 ...
淺談莫少聰版《俠客行》
關於主人公的名字:原著梅芳姑叫他狗雜種,書裏描寫,小時候是小丐,長大後是那少年,自從頂替石中玉以石破天的名字作長樂幫幫主,他的名字就叫石破天了,哪怕後面有了史億刀這個名字,也沒有改。本劇中的名字叫小狗子,梅芳姑罵他叫狗東西,石破天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