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聽人介紹鈴芽之旅的劇情以為是一部公路片,一路旅行,解開自己的心結,也聽說這部電影不好的地方就是劇情。隻能說劇情是十分牽強,但觀感卻比預想的好。

将鈴芽的心結與日本的地震聯系在一起,封印之石化為貓咪之後不斷作亂,隻有鈴芽與男主能看到的災厄,廢墟與門,斷掉一條腿的三腿蹬,感覺很多劇情都缺少交代,隻是想到了一個元素就添加進去。

門的意義讓鈴芽在拯救世界的同時也一步步解開自己的心結,在門中看到小時候的自己,她拿着象征着母親的愛的凳子,對小時候悲痛的自己說一段慰藉的話。總感覺這樣的情節有些矯情,過往不能改變,而鈴芽已經很棒了,勇敢熱誠,還有一個姨媽給了她成長路上該有的愛。過往無需和解,現在無需改變,給過去的自己溫暖總歸于事無補。

感覺這和新時代的很多孩子很像,最近接觸到兩單因為父母的責備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孩子,逐漸意識到社會給新一代孩子壓力越來越大,各種因素也導緻他們越來越脆弱,希望社會别給他們這麼大的壓力,不過我有種預感這些事會觸底反彈,我們看着吧。

零碎的劇情再加上一條不成功的感情線,足以體現新海誠對于整體的把控不夠成熟,雖然加入的元素很多,但與宮崎駿的人文情懷差距也很大,我能感受到他的想法多,隻是火候确實未到。

若是平常看電影,看到這些匪夷所思的情節之後我一定會瘋狂吐槽,但這次卻看得很舒服,一半因為公路片的魅力,一半因為和朋友看相處的短暫。

盡管想和朋友一直聊下去,但emo有限;盡管想從天南走到地北,但總是要離散;盡管說着或許就這樣吧,或許就這樣了,但心裡總也不甘。

也許在某年後的一天,回首依然會為自己說的這番話感到難受,我很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日本影視劇很愛探尋生之意義,之前看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也是,我感覺這兩部片子對生命一途的終極叩問有些牽強,這種無論如何都要給出答案的感覺倒是十分日式。

主題曲的歌詞産生了些許共鳴,周深的版本差原版一些。

看完電影第二天匆匆趕回,在回來的火車上第二次完整的看完《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再次被北野武的笑容與教授的音樂将一整顆心擊碎,心中的苦楚都随着旋律流了出來。于次日又得知教授去世的消息,藝術千秋,人生朝露,我隻想用北野武一樣的表情對教授說:“再見了,坂本龍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