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白的觀感就是小說中沒想到的一些東西,這部劇會給出指引,比如看小說時無法與矯情自殺的科學家們産生共情,看過劇之後算是有了新的認識。
還有三體遊戲的呈現,我原本一直好奇這樣的遊戲炫酷是炫酷,但誰踏馬愛玩?看完之後算是體會到了當中找尋真理那種的樂趣,也感受到了三體文明百轉千回的宿命。
雖然為了觀感增加了一些沒必要的劇情,但整部劇的質感确實非常不錯。從流浪地球到三體,真的實實在在的掀起了社會對于科學的關注,連B站現在都給我推了很多做學術的博士後們訪談的視頻,隻能說衷心感謝。
劇裡的角色塑造也十分有張力,史強與汪淼門前對峙的兩次描繪,葉文潔與常偉思對于高等科技與道德水準的探讨,觀念與人物性格形成鮮明的對照。
然而對于明顯具有反派特質的潘寒扭頭就走這段,還是十分操蛋的。
常聽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劇中的楊冬選擇自殺也正是因為她遺囑中提到的的物理學不存在了。剛開始覺得她是和普通科學家一樣,信念崩塌之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後來的劇情又解釋她在意識到物理學不存在之後開始慢慢接受了正常生活,最後她發現了她的母親葉文潔與三體人通信的文件,說是生命中的另一半信念也相繼崩塌繼而選擇自殺。其實看完整部劇,我是不贊同這個觀念的,一是如果發現她母親聯系了外星人這一事實照理就推翻了“物理學不存在了”這句話,二是一個極具智慧的人不會因此草率的結束生命。于是我将視線對準了她遺囑中的另一句話,“物理學從來就沒有存在過”。那一刻我是想,她是意識到了科學盡頭是神學這個觀念嗎?就像牛頓最後歸順于宗教那樣,就像現在愛因斯坦相對論不在有那麼多擁護者一樣。
是的,聊到這兒我也用到了擁護二字,人始終是一種非理性動物。也許這無解的三體問題、得不到證實的“1+1=2”、已經有超越光速卻無法穿越時空的電子,都指向楊冬最終看徹的存在之沒有意義。但是從小到大學習數學的方式告訴我,這樣想最容易鑽牛角尖,當一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得不到證實時應當另辟蹊徑,各學各科很多理論都是如此,這些在數學上的體現更為直觀。
我們都知道馬克思的唯物唯心理論,我以前總會想唯物歸于唯心,因為唯物的出發點就是唯心,最簡單體現的就是“缸中之腦”假說永遠無法被證僞。後來又想,唯物與唯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果輪轉,相互成就。到最後覺得唯物唯心還是有些局限,事物的存在本就不隻唯物唯心這麼簡單。
不過要我說出答案來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冥冥中我是贊成《星際穿越》中所說的,似乎在我們的認知中,隻有我們的思緒能穿越這世間萬物的表象,穿越無法具象的時間,穿越我們觸及的空間,但轉念一想這種想法又有些幼稚。
《三體》小說中的三體人不會撒謊,這一設定也讓我想了很久,謊言到底是怎樣的存在?是否是生物所獨有的特征?生物的本能是存活,而決定本能的是基因,似乎按照物理與化學的特性,沒有謊言生物也能存活,三體人的存在也理所應當,隻要有基因的指引。可是這基因本身會不會就是物質與我們撒的一個慌呢?
前段時間聽說宇宙也在不斷的呼吸,所以我的結論是基因是“宇宙”賦予的,就像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感官,世間的一切都遵循我們的思維而存在,我們的思維也因世間的一切而産生。
我說完了,放屁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