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有一部國産電影讓你有些觸動,今年上半年北影節的小成本電影走走停停或許就是2024的期待之作
說到一個電影不得不講這之中的人物關系。家庭劇無外乎父母子女,最令人感動的不外乎家庭人物之間的戲碼。男主胡歌作為北漂青年的志氣滿滿到了北漂中年的郁郁不得志的返鄉,父親和母親的看法和反應還是很貼近國情的。父親對兒子腳不踏實地,母親對兒子的擔心與呵護,在兩位老戲骨的輕描淡寫下流露出來。兩個孩子雖然都談不上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但這個家是那麼溫馨和充滿了愛意。一個家就像一頭蒜,父親是蒜柱,母親是蒜衣,子女是蒜瓣,父母在家就在不會散。
另外一個關系就是男女主之間的關系,也是全劇的一個小題眼。電影快結束時堵車的片段,也映射出兩者之間微妙的關系。無論是走還是停,都代表了一段關系乃至一段人生的一部分,不代表所有。可能對這段關系有期盼,有不舍,有眷戀,兩個人縱然互相喜歡,也卻是不可言說的關系,但就像車流一樣總歸是要逐步前進。
說到每年一部劇,這幾年給我們驚喜的總是新導演,可能不一定是新的電影從業者但一定是這名導演的發力處女座。22年的愛情神話,23年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再到今年的走走停停。為什麼說是發力處女座?每個新導演都會把自己的生活經曆,對愛情的認識,對人生的體味全傾全力釋放給觀衆。前兩部作品的導演都是90後,透着一股30歲的男女之間對愛情的感知和對理想的執着,有戲谑也有現實,更多的是對世界的探索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表達
反觀龍飛導演作為80後更多的40歲左右的人們對夢想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不過這份無奈中多了一份對家庭的回歸,這種回歸帶着股溫馨讓所有人對家庭的認識又多了一份期許。龍飛導演作為重慶人,拍出了重慶人的潇灑寫意也拍出了中年人的無奈與困惑,把中年人的愛情拍的雲淡風輕,就好比巴赫的音樂,不激烈但動人,大膽猜想龍導也是一名古典樂的愛好者
結尾處父母的離世,妹妹的離開老家去深圳闖蕩留胡歌一人獨守空房,這種孤獨是中年男人的寫照,少了家庭的懷抱,一個人終究是寂寞的一生還好有夢想和追求支撐着自己獨立前行。有些事情,年輕的時候不以為然,不覺得自己能有多大過不去的坎,不知道當某個時間胡歌開着出租車回到家時,會不會也會獨自潸然淚下?
有些人說這部電影像日本,确實很像,但我覺得國産片的環境,語言,包括演員都更适合國人體質,都更容易讓我們接受,身為重慶人的龍導淋淋盡緻的展現川渝家庭,哪個中國人又感受不到這裡面的愛意和生活細節呢?這種真摯,虔誠,甚至可以說是純粹,又怎麼能不讓影迷熱愛呢?
國産電影在這些新導演的新片子下,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也希望這些導演在釋放出自己的能量後,不要昙花一現。電影在宏觀層面的精神總是相同的,導演和編劇利用自己的經曆把那些觀衆能看懂的或是願意看的東西拍出來。有了名聲,就有了更多的資源,還是那句話,觀衆更願意看那些真東西來升華出來的藝術,真實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拍出好片子,總會被人喜歡和尊重。也像台詞裡說的那句話似的,我們都很懷念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