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周末時間把抓娃娃補了課,沈騰的喜劇天賦無需多言,三言兩語就會令人發笑的功力深厚。就像圓桌派裡王晶導演講的,其實沈騰喜劇已經演的很好了,但他想更進一步,想演父親,想演“死”,想進一步挖掘戲劇當中的沖突。這就已經足夠優秀,是那種院線有他的電影就會令人有所期待的演員

《雞娃》,《内卷》已經是當代中産面臨最重要的家庭問題,無論是基因中延續後代的本能還是社會時代性給人無形的壓力。這都帶了深遠的社會問題,也是這部劇靈感的主要矛盾

就像鹿先森樂隊在片尾曲中唱的渴望自由,這種自由對于家長來講是無上下限的,是有期許但少了限制,是釋放孩子的天性。相對應的“左”是控制,是與自由相反的局限,是渴望孩子複刻自己或自認為的老路,這類家長哪個不希望孩子好呢?不想孩子少走彎路呢

孩子既要管又要放,家長忽左忽右舉棋不定是現在社會的現狀,完全的限制就如劇中沈騰這樣的父親讓孩子無法喘息,理想主義的盼着孩子自我發展可能也是空中之樓閣。不如換個思維來看,如何讓社會的集體意識避免讓每個個體的路徑依賴,或者說讓大家覺得成功的可能性不隻是考上個好大學,成為大款,而有更多的可能性。在不去談中産陷阱和階級分析的情況下,人活着的意義能更由自己說的算,這需要社會整體思想意識的轉變

無論怎樣,在不談電影技法俗不俗套,隻論題材和表達方式,這是部值得大家去影院觀影,哪怕隻是讓自己放松笑一笑也是好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