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天下長河》這部難得治河好劇。連載第3篇,為何黃河水災安徽巡撫靳輔一心治河,卻讓康熙大怒。

《天下長河》講述康熙年間,黃河水災嚴重,心向治河的巡撫靳輔和落地舉子陳璜兩人,曆經治河艱難和官場風雨,陳璜更被奸臣陷害離世。多年後,黃河安瀾清澈,兩人在河神廟被供奉敬仰。
這是一部講述康熙年間治河曆史傳奇劇,也是一個講述現實與理想沖突的劇。
開場,康熙十五年黃河災情,康熙憂心忡忡緊鎖眉頭,一衆臣子惶恐不安,安徽巡撫靳輔冒險到一線指揮炸堤抗洪。
本是面對天災,君臣齊心協力的開場,為何不顧安危抗洪的巡撫靳輔反而讓康熙大怒?

原為内閣學士的安徽巡撫靳輔,一個讀書人後來成為一代治河名臣,但此時在一線抗洪的他并不精通水利。
但這不影響他一心為民,有膽識和擔當,他真心想救民于水火。
當他來到洪災現場,帶兒子領河工炸堤保壩,承諾河工拿到雙份工錢。
這個舉動意味着什麼?
一,冒着失去兒子的風險,畢竟兒子隻身帶人前往洪水深處,生死難料。
二,冒着滅族風險,雖然炸堤保壩是在下遊兩個縣已搬遷居民的舉動,但依然可能被追究責任。
三,得罪貪沒河工工錢的總督,靳輔官場前途未蔔。

靳輔管不了這麼多了。
自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胸懷為國為民士大夫情結,他心甘情願冒這些風險,将生死前途置之度外。
這時的他,還不知道,未來的日子,他的人生會和治河緊緊捆綁在一起。
他隻知,趕緊逼退黃龍,還百姓安甯,黃龍當時是對黃河洪水的稱呼。
果然,他一個人也要守住的堅定,帶兒子上戰場的氣魄,鼓舞了一衆河工,暫時逼退洪水。
黃龍終于過境了。
2 遭遇河道總督污蔑,靳輔落水失蹤
正當河工們為黃龍過境喜悅,靳輔為洪水暫緩兒子不知所蹤喜憂參半。
河道總督王光裕前來問責。
他帶來空箱佯裝河工賞銀,手舉王命旗牌,指責巡撫靳輔插手河務,貪污河工銀兩,更炸堤影響救災。
真正貪腐的總督自己想就此逃脫罪責。
正當靳輔和河工們,義憤填膺想要讨個公道。
黃河洪水再次湧來,來不及行動的人們,被洪水卷了進去。
河道總督王光裕,貪腐治河銀兩,洪水過後,他還活着。
一心抗洪的安徽巡撫靳輔,就此落水生死不知。
就算,靳輔在洪水面前,早已做好犧牲自己和家族準備,但這樣冤屈而死,實在可惜。
幸好,他命不該絕,黃河滔滔洪水,還要他的用心治理。
洪水大災面前,貪婪無恥的王光裕也不會好好活着。
曆史早就寫好,人們都看在眼裡。

靳輔一心抗洪,康熙為何大怒,還不是因為王光裕謊報抗災實情。
在他口中,靳輔就是貪腐蠻幹,造成抗災不利的罪魁禍首。
身在朝中,不知現場實情的康熙龍顔大怒,一心要查明白再治河。
靳輔不知下落,還是要查河道總督王光裕,他沒躲掉。
朝中有兩派,索額圖要治王光裕救災不利,納蘭明珠要先查清楚再說。
此時此刻,靳輔失蹤,反讓他脫身事外。否則,很可能他就是被治罪的人。
王光裕萬萬沒想到,皇上要徹查治河銀兩去處和修堤工程進展。
貪婪的王光宇在索額圖滅口威逼下,留下賬本自盡。
靳輔冒着滅族風險救災,不但沒錯,還促成自己接任河道總督,在治理黃河這條路上,走到人生盡頭。
他還遇見一個一生的治河知己,同樣為國為民,赤子之心的陳璜。
兩人亦師亦友,聯手治黃,開創治河大業。

隻看前兩集,我們為貪婪無恥的河道總督王光裕憤怒,為一心救災的安徽巡撫靳輔叫屈。
正是王光宇的貪婪逃避責任,讓百姓在天災面前幾無回天之力,他還想讓靳輔背鍋。
然而正因為靳輔心思坦蕩無私救災,他的命運發生轉機,因禍得福。
調查清楚真相的康熙,正招募人才大力治河,靳輔成了得力治河名臣。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個人做事,總計較個人利害得失,往往失去更多。
反之,心無旁骛的人,有底線有信念做一件事,更能成就一件事一個人。
惶惶不可終日的王光裕,害人害己失去性命。
坦坦蕩蕩,不顧個人得失的靳輔,等來了實現治河理想的機會,還遇見終身知己陳璜,成就中國治河史上的佳話。
追一部好劇,做一個有信念有底線,心懷無私,行事堅定的人。怎樣?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
@怡兒話書影,女性視角,探索人性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