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壓根就不知道這部電影,更不了解電影背後的原著小說,我就是昨晚躺在床上刷B站時,這部片子忽然出現在屏幕前,就這樣突如其來地被推送給了我。《書店》,我一看片名來了點興趣,那好吧,反正一下子也睡不着,就姑且看看。

今日回想,發現這片子後勁還不小,那種穿透骨子的殘酷竟以一種異常冷靜、克制的态度來表現,絲毫不在乎觀者的失望,甚至絕望。

于我眼裡,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普通人被現實無情碾壓的故事。故事發生時間是上世紀中期,女主角弗洛倫斯是個丈夫不幸死于戰争的寡婦,她來到一個海濱小鎮自主創業開了一家書店,這是鎮上唯一的一家書店,開在了一棟老房子裡。而老房子呢,被鎮上相當有權勢的一位貴婦看中了,她想另作他用,因此女主的存在成了她的眼中釘。剛開始時,我一邊看一邊想,這不會是個試圖予人希望的勵志故事吧?書店用知識、用情懷漸漸改變了小鎮上的人們,為人們打開了新的世界,但店主無奈遭到權力欺壓,她必須與不懷好意的權貴展開一場艱難的鬥争之類的。嗯,我可不想在睡前給自己灌雞湯,那會讓我嚴重失眠。

所幸,劇情根本沒朝那個方向發展,這讓我多少有點小驚喜。電影後面的劇情其實用不着細說,女主最後如蝼蟻一般被碾壓,店被奪走、書賣不成、沒有補償,自己也被驅逐出小鎮。即使她遇上了知音,遇上了個别同情她、想要幫助她的人,也無力改變現實,在這個小鎮,她的結局早已被寫好。

女主人設如何?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她隻是愛書(未必博學多才),想要認真經營一家小書店;她其貌不揚,也不善社交;她待人做事樸素又單純,性格執着。小鎮上的人呢?大多不僅普通,還庸俗無趣;對别人的不幸冷眼旁觀;為了利益、為了自保,不惜出賣别人。

全片叙事風格簡簡單單、平平靜靜,一個骨子裡殘忍無比卻又真實無比的故事就這樣被抛給了觀衆。一個無權無勢、無足輕重的小人物,當她無意中觸碰到了權貴的利益,不幸的下場幾乎毫無懸念。雖然電影的結尾試圖用一個小女孩的行為及轉變來稍稍撫慰觀衆近乎絕望的情緒,但在我看來,這個結尾很無力,無力得宛如一場夢。

電影裡有個場景,女主和一位隐居避世的老先生在餐桌前談話,兩人真誠地聊了一會後,女主最後說了一句:“有生命的地方,就會有希望。” 老先生既敬佩又略帶揶揄地回複她道:“天啊,這是多麼驚人的想法啊!” 然後兩人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