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喬喬的異想世界》不是一部曆史片,而是一部以特定曆史作為背景的奇幻喜劇片。有觀衆覺得這片幼稚,對此我完全不認同,于我,幼不幼稚看的是内核。

可愛的主角喬喬是第三帝國的一名希特勒童子軍成員,熱情地、忠誠地崇拜着自己的元首。他的“信仰”雖狂熱,卻沒有摻雜任何邪惡,那不過是一種由于被洗腦而造成的無知、天真而又幼稚的狂熱。身為兒童,喬喬的良知也遠未到喪失人性的程度,當然,這或許是因為影片故事發生的時間在戰争後期,大廈将傾的納粹政權已沒有更多時間去改造他,更重要的是,喬喬的媽媽給了喬喬一個滿溢着愛的家。

喬喬的視角,即是這部電影的視角,一個純粹的兒童視角。

由導演本人扮演的希特勒自然也不是以曆史人物的身份出現,這個希特勒完完全全隻是喬喬腦袋裡的一個幻想。在一個十歲小男孩的思維世界裡,元首作為一位朝夕陪伴喬喬的好朋友,他和喬喬一樣天真,一樣幼稚。

在我看來,影片最成功之處在于對喬喬轉變的塑造。喬喬的母親在家中藏着一個猶太女孩,喬喬發現她後,在與她相處的過程中慢慢開始喜歡上她。喬喬對女孩的喜歡屬于一種自然而然的情窦初開,雖然被灌輸有對猶太人先入為主的偏見,但喬喬還是在真實的日常相處中動了心。到最後,女孩成了喬喬個人世界裡他最好的朋友,取代了曾一度占領着喬喬友情高地的元首希特勒。

影片結尾處,我們看到喬喬一腳踢飛了他幻想中曾經最好的朋友希特勒。喬喬對元首的抛棄完全無關政治,在一個十歲男孩的世界裡,他不會像一個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戰争、思考災難、思考當權者。盡管我們在影片中清楚地看到了一個已至窮途末路的政權是如何更加窮兇極惡地對待它“不聽話”的國民,也看到了戰争末期許多被長期思想教育的德國人不惜将自身投入廢墟,去充當這個即将覆滅的政權的最後一批炮灰。幼小的喬喬不會想這些也想不了這些,他眼裡看到的、親身體驗到的,隻是一個他越來越不喜歡、越來越不想要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了父親、沒有了姐姐,後來連媽媽都沒有了;這個世界搞得炮火連天、烏煙瘴氣、人心惶惶。喬喬始終是一個單純而天真的男孩,當最後他從好朋友小胖子那兒聽說現實中的德國元首希特勒已經吞彈自殺時,他的臉上的确滑過一絲震驚,那時的他還沒有抛棄這位一直活在他想象中的“好朋友”。他對元首的徹底抛棄是在自己險些喪命回到家後,此時的喬喬做出了他最終的選擇,他想要那個能和自己喜歡的猶太女孩做好朋友的更好的世界。

以兒童視角講戰争故事的《喬喬》,片中許多主要人物充滿喜感且不惹人生厭。影片非常生動地描繪了一個懵懂男孩的戰時生活并成功地塑造了男孩在戰争中的心理轉變。沒有道德說教,更沒有政治性引導,電影着力挖掘人性中的善面,至于表現手法,雖在某些地方略顯誇張卻并不矯揉。我眼裡,電影《喬喬》最大的成功正在于政治于其中的完美缺席,一個小男孩的世界,不需要懂政治。

作為一個成年已久的成年人,我時常懷念自己逝去的天真、珍惜自己尚存的天真。人在天真的年齡,還不懂什麼叫權衡、什麼叫妥協,什麼叫世故。小孩子的世界,任性又直白,喜歡或不喜歡,都一樣理直氣壯。喬喬可以一腳踢開他讨厭的世界,我不能,這是成長的代價。人類為成長付出過很多代價,隻是沉浸于成長帶來的福利中的我們,往往對代價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