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說是碰巧嗎?這次電影的浮誇、用力的表現方式,與電影的主題是極其切合的,正是要這種浮誇的演技和表現下,才能體現出這種類楚門的世界式的荒誕效果,把孩子所受的被刻意制造出的苦難、被強行扭曲的志願,以一種搞笑的形式抹淡其悲劇性,這才是精髓,把别人的苦難當作誇張的喜劇進行反諷,那效果确實不錯。觀衆想笑,卻又覺得不合乎道德,很地獄梗。
除此之外的笑點,人物誇張的表演、對話的雙關梗,都是極其無聊且不好笑的。
結尾的煽情演出和飽和度拉高的虛假金黃色景色,實在俗套。可惜的是結尾鏡頭帶到父母倆的搞笑鬥嘴,甚至說要再生個孩子補償繼業,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尾,父母和兒子的隔閡好像就突然消解了,強行把結尾導回阖家喜樂,很糟糕。要是能再給個徹底斷絕父母的情節就好了。還是前面的反諷和設定有意思。
苦難美學的推崇背後是父母的控制欲與對孩子的極度不信任,即便父母給了孩子所有的愛,但總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态強調自己的經驗是正确的,缺乏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與信任,真能算愛嗎?
很有意思的設定,平庸的皆大歡喜的結尾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種延續與遲滯
敘事結構很巧妙,第一幕出現的所有令人困惑的互動關係、物件與人物,都會在之後倒敘的過程中補充完整原因。這是一種以分手後的狀態結果來推理之前相處的細節的懸念敘事結構,很獨特,第一次看見把謎題解答放在「生活習慣的延續」這點上。但最關鍵的兩 ...
生活的方法論
這是一部提供方法論的電影。如何讓生活具備自身的完備?本片提供了兩種姿勢:觀看與勞動。觀看,意味著對世界的重新認識,當我們追隨男主停駐的目光時,彷彿也跟著經歷了一場觀看的儀式。透過這種儀式,強化讓自己平靜的暗示,當動作足夠緩慢,凝視的 ...
黎明前的關係
有趣、當代語境的切入角度,卻隻是淺淺劃過一刀,無法達到探至病竈的深度。劇本的潛力隻在前半部呈現,在已經缺少戲劇性與複雜度的環境下,威脅的險要與深刻蕩然無存,成為似乎得以被任何其他病症替代的驅動工具,後段彼此的相處交流過程更是淪為最平 ...
詛咒的無差別性與閣樓的恐怖
經典歸經典,但以現代眼光來看並不恐怖,氛圍營造得也不算出色,故事劇情與主旨更是無趣。劇情採用非線性敘事,講述與這間咒怨之屋扯上關聯之人之後一系列惡夢般的遭遇與下場。但劇情也就如此,並沒有更深刻地挖掘人物,數十人的死亡也沒有指向某一核 ...
大師之作
精彩的情節發展與結構,大師級的色彩、構圖、鏡頭銜接、剪輯節奏,畫面永遠是豐富不單調的,導演十分擅長構建張力十足的場景,荒謬氣質的黑色幽默使整部片擺脫了傳統復仇故事過於深沉壓抑的苦難、殘忍情緒性的堆砌,以一種遊戲的態度拆解復仇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