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詩書

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不僅被日韓競相翻拍,更因其觸及青少年犯罪這一深刻議題而備受矚目。然而,此次本土化的翻拍,電影卻并沒在日韓的基礎上,去改變原有作品中就已經出現的問題,真正去拿出多少屬于自己的東西,好劇本并非萬能,導演功力亦不可或缺。

對于電影導演陳卓,或許隻能用“初生牛犢不怕虎”來形容。從2023年對《看不見的客人》翻拍的《瞞天過海》,到這次對東野圭吾《彷徨之刃》同名電影的翻拍,兩部電影都是在有着一個好題材的前提下,最終畫虎不成反類犬。從對整體節奏掌控的不力,到讓人尴尬不已的煽情,再到對配樂的濫用,都不難發現導演執導能力的生澀,其根本沒有駕馭這類電影的能力。這使得在即便對比日韓兩次的翻拍,雖然也都有着各自的問題,但這一次翻拍無疑是墊底的存在。

并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彷徨之刃》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意支撐起了這部電影,這必然是一部會讓人如坐針氈的爛片,而盡管如此,《彷徨之刃》的故事内核依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東野圭吾在二十多年前創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放在現如今,未成年人犯罪仍舊屢見不鮮的當下,并沒有過時。當未成年人窮兇極惡的罪行,卻因為“未成年”而擁有了免死金牌,作為被害者的父親以暴制暴的複仇,成為了電影最能打動觀衆的看點。

電影唯一可取的地方,也就是将這種不分年齡的惡展現了出來,少年的惡同樣應當得到懲罰,因為一旦罪行涉及到惡性犯罪,法律能讓未成年人罪犯回歸到正常軌道,但對于被害者來說卻會造成一生都難以走出的陰霾,甚至于付出的是生命,乃至于家庭的毀滅。

具體到這部電影裡,王千源其實很努力希望去演好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但是在一個匮乏有效節奏掌控的電影中,一個演員并無法掩蓋電影本身的種種問題,而除了主角之外,不論是王景春飾演的警察,還是青少年的兇犯,這些角色在電影中的表現都隻是工具人般的存在,扁平單薄的角色塑造,使電影最後俨然淪為了一場乏善可陳的普法宣講。

一個好題材,無疑是使一部電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究竟是向上摘取果實,還是向下堕入平庸,與導演密不可分,《彷徨之刃》的遺憾莫過于用好鋼打了把爛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