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友發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十幾年沒看喜羊羊與灰太狼,他倆居然變朋友了。”

在最近上映的暑期檔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異國破曉》(以下簡稱《異國破曉》)的豆瓣短評區,不少和這個IP多年未見的觀衆發出了這樣的感歎。這部動畫電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第十部大電影,今年則是其IP誕生的第二十個年頭。

20年過去了,《喜羊羊與灰太狼》還在出新,這在國産動畫中并不多見。在誕生時,《喜羊羊與灰太狼》曾一度成為“第一國漫”,風靡于電視熒屏,随後進入大銀幕,創造了國産動畫電影的新紀錄,但又在之後多年缺席大銀幕。

如今,這個起源于“狼吃羊”追逐設定的子供向動畫,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在20周年節點,《喜羊羊與灰太狼》除了“緻敬經典”之外,也在嘗試做減法和重構,試圖通過更成熟的角色塑造和故事節奏,回應過去與現在兩代觀衆不同的情感期待。但在競争激烈動畫電影市場,《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電影重啟并不輕松。

《喜羊羊與灰太狼》走到今天,既是中國原創動畫發展的一種縮影,也不斷暴露出在産業、創意和受衆之間微妙的拉鋸。界面文娛和多位該IP參與者對話,試圖梳理這個IP的變遷軌迹,以及創作者如何在時代語境中為它尋找下一條路。

一個更複雜的故事

《異國破曉》兩位導演陳輝衍、梁嘉琪都是第一次完全主導一部大電影的制作,陳輝衍告訴界面文娛,“導一部大電影對我們來說本就是巨大的挑戰,而這次還恰逢IP二十周年的重要節點,是壓力上再加一個壓力。”

《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電影仍然和動畫有着内容上的延續性,《異國破曉》是根據IP《異國大營救》電視動畫所延伸制作的大電影,兩位導演在做好原本的故事以外,還要思考把20周年的意義加到電影裡,“讓觀衆看完之後會有當年看電影感覺,有那種回味在裡面。”

...

為了這個目标,電影的劇本進行了多個版本的修改,連分鏡頭都有兩個版本。一開始的故事是另外一個方向,團隊曾思考過是否讓故事重新回到狼羊的對立關系,作為20周年的一個回顧。但畫完分鏡後,團隊覺得從“狼抓羊”到羊狼建立友誼也是20年之路的見證。

團隊逐漸确立了主要角色“守護者”的團隊定位,兩位導演也希望故事為所有核心角色服務,這帶來不小的創作壓力,“每位粉絲都有自己喜歡的角色,我想每一個角色都有高光,所以就重新安排了整個戲份。”總監制黃偉明也認為,“其實觀衆都很喜歡群像,而不是單一的某幾個角色。”

故事最終還是回到了狼羊合作的“守護者”模式,回憶以另一種方式到來,電影中當灰太狼陷入自我懷疑時,喜羊羊用最初的交往經曆來鼓勵他,"你以前從沒吃過羊,但也從未說過這些喪氣話"。

在電影中,早年間的動畫影像在對話時插入,随後熟悉的背景音樂的響起,兩個角色一起向上攀登。梁嘉琪認為這個鏡頭會引起觀衆的情感共鳴,“有那種回到以前他們一起打打鬧鬧(的感覺),變成一件很簡單純粹的事了。”

團隊希望通過這些設計,帶着觀衆一起回憶童年。在畫面之外,團隊也将IP的經典配樂《别看我隻是一隻羊》重新升級,在片尾也進行了新播放,梁嘉琪認為,“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但喜羊羊是同一個童年,所以我們就把它放在裡面。”

...

“這部二十周年的作品,我們的定位是合家歡,”梁嘉琪告訴界面文娛,團隊希望電影讓小朋友、青年觀衆和家長都能從中找到樂趣和共鳴。為此,他們在内容設計上做了分層處理,以滿足不同受衆的喜好。

比如在角色形象上,電影中羊變成小貓,灰太狼變成小寶寶,用更可愛的畫風吸引低齡觀衆。同時電影加入了反轉和懸疑元素,讓觀衆猜測真正的反派是誰,以增強青年觀衆的代入感。高潮部分,團隊還設計了一段場面不小的動作戲,來提升觀影的娛樂性。

黃偉明認為這種合家歡的取向來自IP的源頭,“其實最早我們做的時候,就并不隻是給小朋友看,我們的目标是希望小朋友跟大朋友都能看。”

從40集到3000集

在最開始制作《喜羊羊與灰太狼》時,黃偉明的計劃是40集,而現在這個IP的總集數已經超過了三千集。

在2004年,《喜羊羊與灰太狼》背後動漫公司原創動力推出首部動畫《寶貝女兒好媽媽》,動畫以人類角色為主,但在後續衍生品開發中遇到了不少挑戰。團隊決定轉型動物題材動畫,并将這個任務交給總導演黃偉明。經過簡單的頭腦風暴後,團隊最終選擇"狼與羊"這對經典的對立形象作為故事的核心設定,由此誕生了《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一IP。

"其實當時想法很簡單,做一個好玩有趣的狼羊故事吸引大家來看。"黃偉明沒想到動畫一經播出就大受歡迎。上線初期,《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北上廣地區取得高達13.1%的平均收視率。之後動畫同時在數十家電視台熱播,最高收視率達到17.3%。

...

《喜羊羊與灰太狼》最初隻計劃制作40集,但由于持續高漲的人氣,制作團隊不斷延續故事,至今已經制作了數千集,黃偉明認為這是出于大家對這個IP的喜愛,"當時有一個想法,大家喜愛我們就繼續做下去。"

不過作為當時的“第一國漫”,卻很難在剛剛起步的動畫産業獲得巨大的商業收益。黃偉明曾評價動畫所處的境地:“2009年以前,大家隻是知道有這部動畫,但沒有市場給予價值體現。”

這和動畫市場整體所經曆的環境有關,據自媒體毒眸的報道,當時《喜羊羊與灰太狼》每集的制作成本仍高達3萬元以上。可電視台收購動畫的價格卻極低,有的地方台每分鐘收購價格隻有二三十元,片方每集收益可能僅百元。

黃偉明告訴界面文娛,彼時中國的原創市場還在重新再起步,大家都摸索着怎麼往前走,“當時也沒有産業支持,做原創需要自己不斷投入。”

在這個摸索過程中,喜羊羊也成為了早期在電影市場收獲商業價值的國動IP。播出數年後,IP已經擁有逐漸積累了用戶基礎,第一部大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由此啟動。

...

這是個冒險的決定,自1999年《寶蓮燈》上映後,十年間僅有不到20部國産動畫電影上映,且票房普遍慘淡。《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在2009年寒假上映後,這部成本僅600萬的電影最終賣到了8600萬,刷新了國漫電影票房紀錄。

此時内地還隻有賀歲檔而沒有春節檔,賀歲檔更多是指12月初到元旦前後,很少有影片選擇定檔在春節前後。2009年,在沒有預售的情況下,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上映時,無數家長帶着孩子湧向電影院。

之後《喜羊羊與灰太狼》開始在每年寒假和春節推出生肖大電影系列,随着電影和動畫的成功,這個IP和背後的公司開始獲得資本青睐,IP在資本市場經曆了幾次轉手,最後被奧飛動漫收購。

與此同時,IP生肖系列後續幾部電影的票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在2015年後就暫停了開發,奧飛對外的回應則是,“2015年公司決定對‘喜羊羊’進行品牌戰略升級,重新規劃電影布局。公司正在打造全新的喜羊羊3D大電影,預計在2021年和觀衆見面。”

暫停大電影期間,《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作品還在繼續更新。2021年初,其最新系列籃球題材《運動英雄傳之筐出勝利》為大衆視野中沉寂一時的喜羊羊系列帶來了新的熱度。

官方數據顯示,動畫播出後在騰訊視頻、芒果TV雙平台熱度破2億,全平台少兒内容熱度排名第一,豆瓣評分9.4。在虎撲等體育球迷論壇中,該動畫也掀起空前的讨論熱度,連續登頂熱搜榜達十餘日。

黃偉明曾經告訴媒體,在生肖電影系列暫停後的7年間團隊一直在研究電影劇本,有一些已經寫好了但仍覺不滿意就一直都沒有做。在這部動畫出圈後,團隊順勢推出了大電影《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筐出未來》,并在2022年進入春節檔,時隔七年後回到大銀幕。

當《喜羊羊與灰太狼》再次回到電影市場時,動畫電影行業已經經曆了飛速發展,《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先後刷新國産電影的票房記錄,這也讓市場競争也更加激烈。在2022年的春節檔,該IP新的大電影最終收獲了1.6億票房。

在新市場尋找機會

從狼羊對決到現在的狼羊合作,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主要角色及人物關系發生的最大變化。

黃偉明認為灰太狼和羊村算是天敵,“最開始我們就沒把灰太狼和羊村塑造成你死我活的關系,而是亦敵亦友的微妙狀态。雖然種族不同,但雙方并不是真的一見面就撕咬那種,其實更多是戲劇性的對抗。”

...

《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做到兩千多集時,黃偉明和團隊覺得“要變化了”,改變從核心的人物關系着手,團隊将原本單元劇的模式升級為連續劇叙事,讓羊群和灰太狼從簡單的追逐對抗,轉變為聯手應對更大的危機,“我們挑戰一下難度。”

這不僅改變了故事形态,也重塑了制作流程。動畫轉向連續劇時,梁嘉琪在此時成為了動畫單集導演,她感到團隊協作更加緊密,數位導演一起負責連續劇故事,之前單元劇劇情上沒有太連貫,現在需要持續溝通,“因為上一集埋的彩蛋或伏筆,下一集可能就要呼應。”

在黃偉明看來,“改變之後,其實粉絲也會重新喜歡上喜羊羊。”

在商業層面,衍生品開發是IP如今發力的重要方面,在《喜羊羊與灰太狼》在電視台熱播時,當時版權機制相對不健全的情況下,動畫衍生品市場更多被盜版所占據着。據不完全統計,“喜羊羊”最火的時候,市場上售賣的衍生品中有八成是盜版。黃偉明自己也感歎,“他們都說喜羊羊養活了很多小商販。”

現在情況正在起變化,黃偉明告訴界面文娛,消費者和品牌的版權意識都在加強,“因為現在大家都有正版意識,坦白說如果他們要把生意做大的話,他們都會來拿授權。”

随着版權環境改善,團隊開始更系統地規劃衍生品開發。在大電影開發過程中團隊加強了衍生品的前置規劃。籌備電影時,黃偉明和制作團隊會拉上公司授權和産品團隊一起開會,“我們可能準備這些産品,你們覺得能不能有什麼商機。”

"我們會在設計圖階段就邀請他們參與,而不是等全部完成後再給他們看。"黃偉明強調,這種前期介入的合作模式能确保衍生品開發與内容創作保持同步。

除了商業策略的調整,團隊的人才結構也經曆了變化。對動畫行業而言,人才的稀缺和挖掘是一個重要的命題。《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制作團隊從最初的5人核心小組,發展到如今近兩百人的規模,這個成長曆程折射出中國原創動畫産業的發展軌迹。

陳輝衍是第一批被招進公司進行培養的新人,也是同期入職的同事中唯一留任至今的成員。陳輝衍原本學習平面設計,但一直特别喜歡畫畫,真正開始從事動畫制作後,他發現公司的工作氛圍特别輕松愉快。團隊成員常常一邊工作一邊交流,手上的工作卻從不耽誤,還會互相分享音樂,“雖然有時候同事播放的音樂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正是在這樣歡樂的工作環境中,他逐漸愛上了動畫制作這個行業。如今公司團隊以年輕人為主,輕松活躍的工作氛圍是他和許多同事長期留任的重要原因。

陳輝衍認為公司的創作機制也給予員工很大的發揮空間——與許多要求嚴格按劇本執行的動畫公司不同,他們允許進行二次創作。作為導演,他可以根據需要對劇情進行調整,隻要不改變核心内容即可。而動畫制作人員同樣可以在創作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所以每個人在動畫裡都能獲得表達的機會,這很難得。”

在長期的動畫制作中,新人的不斷加入也會給這個經典IP帶來新鮮感。比如籃球系列導演本身就是資深籃球迷,所以能在作品中融入許多籃球梗,“不同導演去導這個作品,就會有不同的感覺和變化。”

對這個20歲的IP來說,系列電影的重啟還在起步階段,就像從《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後,大電影從春節檔來到了暑期檔,但到底哪個檔期最合适,黃偉明認為還在磨合和嘗試,“其實我們會在不同檔期看,沒有說一定要在哪一個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