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0
第一部坂本龍一,此前一直對他不甚了解-隻知曉其皮毛,殊不知他居然也是塔可夫斯基影迷,也不隻是一個隻會寫點鋼琴曲的現代作曲家。
影片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全面真實的人,而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大師風貌。他的音樂和人生是平行交織的音軌。影片大緻從倒叙開始沿着生涯時間線梳理,人物期間雖有成長和轉變,如中年後開始關注環保和社會政治問題,但似乎自年輕時就是嚴肅認真又腼腆可愛的優秀匠師。
當他說到想做出像老塔的《飛向太空》那樣的音樂時,瞬間理解了他所尋求的意境,也對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聲音有了更深的感覺。
最有感觸的段落是在自然中采樣-探索、尋覓、發現、創造聲音的過程,就像《記憶》那樣既神秘又有趣。雖然技術不斷進步,但音樂(和其他藝術一樣)有時是一種回溯的運動。
對于電影中後期制作的音效甚至是電子的無聲源音樂,我的态度總是有些微妙,一方面感覺虛假、另一方面則也受到震撼。但我現在更能體會那種經過采樣、合成的最自然也最接近永恒的聲音。同樣地,對于鋼琴的聲音我也是既喜愛又容易膩煩,一方面它簡潔靈動,另一方面似乎又過于飄忽,就像他說的“是輕盈短暫的”,那麼相反的永恒之音則是-管風琴?聲音是影像的重要維度、空間,毫無疑問,坂本龍一的音樂是兼具電子性和電影性-他說“他要為一部沒有拍攝的電影做配樂”。
ps.有點可惜的是後程小睡了近半個小時,起來正好結束。補完。
他長相酷似我的一位同學和一位博主俠客。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0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2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0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9
25.7.30小西天2号廳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觀感劄記和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評分:A-8.0首先,談談标題“1951年的歐洲”。一個時間-1951,标志着戰後重建期的末尾,戰争的問題已經被轉化至次要位置了,無論是羅西裡尼——在拍完“戰争三部曲”後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現實問題——還是其他人都開始從戰争的陰霾中離 ...
簡評
評分:7.9和奧爾米《米蘭心事》、《工作》類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異域風光的魅力-獨屬于意大利的街頭風情和城市景緻,也有着與之對應的人物内心氛圍和情感糾葛。精巧嚴密的情節同紀實性的風格完美融合,戲劇性以難以預料的方式恰到好處地蘊釀 ...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80周年紀念-兼評羅西裡尼“戰争三部曲”
公衆号圖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趕在今年此時才觀看羅西裡尼,實在是緣分和命運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現實主義運動開山之作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誕辰 ...
三部曲之末《德意志零年》-末日的獻祭評分:A-8.3背景-主題-叙事作為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以戰後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 ...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類型片與《聖弗朗西斯之花》
評分:B7.4中規中矩之作,與早期新現實主義-即便有所延續、并非背離-逐漸分道揚镳。很傳統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虛設的,情節的片面的、缺乏層遞與關聯呼應,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實融貫。(盡管比《黑水仙》這樣的好萊塢版類型片要好些)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