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8.5,四星半。
老年文德斯加日本,奇妙的交融與碰撞。觀感遠超預期。也可以叫《文藝老年的平凡生活》,文藝作品含量較高。
關于人物和主題:
對我很大的生活啟示是文藝理想如何融合到現實的生活之中,不沖突違背反而可以升華結合。一方面落實在現實,一方面又遊離于理想世界-理想是救贖的光、逃逸的暗道而非對抗的藥劑或武器。興趣不應當成為抵觸的負累或決絕的叛逃。
片中台詞“這個世界上其實共存着很多世界,有些相通有些不通。”實際上活在自己的世界又包容其他的世界才是最好的選擇。不必攀比和埋怨,男主沒有矛盾糾葛、内耗鬥争的心态令人羨慕。
懷着慢節奏、細緻入微的生活态度,不向信息化、平滑的現代社會靠攏,在微妙的關系中得以共存。所謂“低欲望”不止是滿足阈值和感知敏感度的差異,更本質的是滿足和感知方式的不同。和《帕特森》一樣善于從重複的日常行為中析取出詩意,任何事物和工作都能用心轉化為樂趣和學問。紮根于生活之實踐,同時又在此得到超越性。
此外,自我和社會的秩序和諧不抵觸。雖然沉默、不苟言笑,但又不拒絕責任和期望,作為社會共同體熱忱的的一份子。通過禮儀和敬畏聯結彼此,形成人性層面的平等。
不和命運直接抵抗,但又不屈服,我的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從前我覺得這是妥協、沒有野心、激情和抱負的人生,現在我卻渴望活在這樣完美的日子。
隻需自給自足、孤獨終老,有車有房-最基本的保障,有工作有朋友-最基本的尊嚴。極簡有序,有情有趣,心無挂念,無憂無慮,盡管這并非恒久的。
關于影片:
影片質感素樸淡雅、清新自然,和内容相得益彰。立場上既不批判也不憐憫,而是相對節制和冷淡地描繪。(加之碎片化的攝像略有布列松的味道)
本片用單筒鏡的方式拍攝一位不苟言笑卻心思細膩的老者,不着重凸顯其内心欲望和不幸遭遇,但情感波瀾時隐時現,在結尾段落被徹底掀起。借由插叙的次情節交代背景。
影片對動作重複的刻畫和特寫處理宛如《讓娜》,雖然節奏上相差懸殊。
腦海中的畫面是黑白和模糊的,而現實世界清晰多彩。
樹影中蘊含着侘寂美學,生活的細節中蘊含着禅意和真谛。
由于本片在紀實的風格和叙事線索之間展開,導緻略微缺乏一貫性。戲劇性的力度不足,尤其結尾牽強附會又蒼白平淡。但整體上瑕不掩瑜,雖然重量不足,但仍是相對純粹和美好的影像和觀影體驗。
畫幅似乎是4:3?
公路加音樂的搭配值得學習。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7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4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2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6
選角/表演 8.3
25.6.26小西天
來晚了二十多分鐘,沒領到樹卡
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随性吐槽
C+來晚了半個小時。旁邊的人咯咯大笑不止,這樣的影片有大銀幕和互動是正常的,不過還是無法忍受此二者。多次想離場,為何要花費五十塊和三個小時的寶貴時間投入在這樣的娛樂消遣中?終于完全被淹沒了,昏昏欲睡。從視聽風格到内容完全無感,斯科塞 ...
《齊澤克》-簡評和劄記
A-正在讀第一本他的書《斜目而視》,再來親眼看看這位活生生的思想者,從不同的角度再度接近這位偉大的智者。依舊十分親切的形象,然而今天也有因其偉人光環形成的遙遠距離了,他在世卻如同逝世。(容許我胡吹一段)他擁有舉世無雙的極端聰慧和靈性 ...
評分:A-8.0首先,談談标題“1951年的歐洲”。一個時間-1951,标志着戰後重建期的末尾,戰争的問題已經被轉化至次要位置了,無論是羅西裡尼——在拍完“戰争三部曲”後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現實問題——還是其他人都開始從戰争的陰霾中離 ...
簡評
評分:7.9和奧爾米《米蘭心事》、《工作》類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異域風光的魅力-獨屬于意大利的街頭風情和城市景緻,也有着與之對應的人物内心氛圍和情感糾葛。精巧嚴密的情節同紀實性的風格完美融合,戲劇性以難以預料的方式恰到好處地蘊釀 ...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80周年紀念-兼評羅西裡尼“戰争三部曲”
公衆号圖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趕在今年此時才觀看羅西裡尼,實在是緣分和命運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現實主義運動開山之作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誕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