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畫電影改編了原著。修改了美人魚變成泡沫的悲劇結局,換了一個更政治正确的喜劇套路結局——兩個人快樂地生活在了一起。帶熊仔看完之後,他說:媽媽,這個故事跟書上的不一樣哎,這個書上,小美人魚不是變成泡沫了嗎?
是啊,我也哭笑不得。我轉頭問他:如果是你,會為了深愛的人犧牲自己的聲音嗎?
熊愣了一下說:我不要,如果沒有聲音,要怎麼表達“我愛你”呢?
對呀!我點點頭,又繼續問他:那你願意為了成全你愛的人和别人的情感,變成泡沫嗎?
熊搖搖頭。他說:我不願意。因為如果我不存在了,那愛我的人也會傷心的。比如你,媽媽。我如果變成泡沫,我擔心你會傷心的。
———這是條有點傷感的分割線——————
故事的開始,是海底的音樂會與缺席的愛麗兒。她對海底之外的世界充滿憧憬與向往,因為在她的幻想裡那是一個未知的世界。
另一方面,愛麗兒16歲了,年輕人渴望愛情與自由,應該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但是,海底的父親對女兒的管制規則與壓迫非常嚴格。他知道愛麗兒想要離開海底,于是他派另一隻啰嗦的龍蝦去監視她。龍蝦對愛麗兒瘋狂洗腦,告訴她:外面的世界很危險,海底的世界很安全。你隻要在父親的保護下,就能夠快樂地生活。

不堪其擾之後,愛麗兒偷跑出去,升到海上。她升上去看到的第一個場景,是一船歌舞的水手和慶祝生日的王子。她看着英俊的王子,感歎說:他好帥啊!于是就愛上了他,meh~ 也蠻正常啊,誰不喜歡帥哥呢?何況還是王子、喜歡狗、勇于救人。(所以他還是很可愛對吧?并不是一無是處)于是,情窦初開的愛麗兒在海難發生的時候,救下了險些沉入海底的王子。

為了追随心愛的人,愛麗兒去求助了女巫娥蘇拉。在這裡,女巫娥蘇拉是一個肥胖、短發、衰老的章魚形象——章魚象征着貪婪、兇惡、欲望、黑色力量或報複。而她的形象是一個在父權社會中失去了“性價值”的女性的代表。
但我們仔細想一下,女巫的感歎是:“從前我也在那,但現在我被驅逐了。我要重新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 為什麼一個曾經在海底世界王宮的女人會被驅逐?她為什麼被驅逐了?因為:男人不喜歡說話太多的女人。

仔細想想,“他們”不喜歡的女人什麼樣?衰老、肥胖、黑色、話多、充滿黑色力量、質疑父權權威的短發醜陋女人。meh~ interesting!無論她從前什麼樣子,一旦她失去了美貌與性感,或者說話太多,她就會被驅逐。所以,這樣也代表着:在父權制社會裡沒有美貌青春,女性就會被視為應該被驅逐的對象。
我們仔細想想這種邏輯——無論男女,誰不會衰老、發胖、長出皺紋?誰不會在被驅逐之後心懷怨念、企圖報複?無論男女老少,對不對?所以,在這樣的邏輯下,年輕美貌的“愛麗兒們”是不允許變醜、衰老、發胖,也不允許話多、不允許質疑父權制的話語權——如果有一天愛麗兒變成俄蘇拉,就會一樣被驅逐。
而在劇情裡,這個被背棄、曾被父權社會傷害過的女巫娥蘇拉,利用了年輕美貌的愛麗兒對真愛的向往,告訴她放棄聲音(話語權)就可以換來雙腿(愛情)。然後,導演引導觀衆給娥蘇拉扣了一頂邪惡的帽子。但仔細想想,誰會告訴女性:放棄話語權就可以帶來愛情?——隻有男性。但他們把這個帽子扣到了女性角色的身上。
而故事接下來變得非常平庸。天真美麗、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為了心中的“真愛”勇敢地與邪惡的女巫簽下了魔法協議。并升上海面去吸引她的王子去了。
愛麗兒就這樣,背離了一個父權社會,被另一個父權制社會吸引,想要成為他們的一員。但她的代價是放棄自己的聲音,這樣才能加入另一個父權社會。而她不知道的是,她向往的世界,與在海底世界裡父親的管控下一模一樣。她以為那個會更好,事實上,沒有哪個會更好,一模一樣,甚至更糟。
因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要求女性“犧牲”自由、聲音,去換取父親的滿意和男性戀人的愛情。雙腿!多确切的隐喻!——可以讓男性愛上自己的某種“角色形象”的必備條件——一雙美腿!

但是,她不會說話!她再委屈也隻能悲哀地、無語地、深情地注視着自己——(這簡直是男性凝視中最令他們滿意的角色了!沒有母親的唠叨抱怨,隻有雙腿——赤裸裸的誘惑與性價值。)
然後,這個王子再見到她,隻是說“你看起來很眼熟”,說,“别擔心我會幫助你”,然後帶她回到宮殿。
這等于,她又進入另一個父權制社會。那些洗衣的女性也在說“她像個乞丐一樣”;管家說,“那個好女孩會遊泳去救人?” ;連龍蝦都一臉疼愛地說:“你無可救藥了,姑娘~”
王子看着她很美,帶她出去玩,很開心是吧?但是呢?他幹了些啥?他心裡有個幻影,他把别人當成了那個救自己的幻影,同時非常高興地宣布:“我要娶這個聲音(甚至不是一個人)。” 隻因為,她有他心裡那個幻影的聲音。
他眼睛裡根本沒有真實的那個人。他甚至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然後可憐的、失去聲音的愛麗兒隻能自己跑到一邊哭去了。夕陽很好,是吧?但她天亮就變成泡沫了。而拿到了聲音(話語權)的女巫再一次被醜化成了“勾引男性”的女性角色。


在愛麗兒的聲音神奇地回到她自己身上之後。,邪惡的俄蘇拉把愛麗兒拉回海底。美人魚和女巫簽的合同需要生效,父親需要用權杖交換女兒的命了。
這時候,拿到了權仗的女巫再再再次成為邪惡代言人——看,他們就是這樣污名化女性主義者的。然後娥蘇拉變得強大而邪惡,成為大海的統治者,要将美人魚和王子分開。

好,經過一番“正義必将戰勝邪惡”的戰鬥。現在讓我們看看結局。海底的父親給了女兒一雙腿。讓她去跟王子結婚了!然後呢?幸福的兩個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看到這裡,我整個人被震驚了。
所以為了證明父權制的合理性,他們甚至可以把結局都改了。意思是:隻要不讓這些“邪惡的女性”拿到權杖,隻要更多女性失去權力與聲音,愛人們就可以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我覺得很荒謬的地方,就在于對這種結局無意義地、前後矛盾的篡改——沒有人想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之後呢?過一些年,愛麗兒也會變成俄蘇拉的模樣,她也會說話,她也不會永遠年輕美麗。當她的性價值不再的時候,她會像娥蘇拉一樣被驅逐、被抛棄嗎?

這個童話的原版,真實的故事是:是艾麗爾選擇了“犧牲自己”,換取愛人與他人的幸福。可她甚至沒辦法意識到,“犧牲自己”這種舍身取義的方式,也是父權社會教給她的唯一可以接受自己人生傷痛的方式。
...
可事實并非如此,舍身取義可以去追尋真理和自由啊,沒必要為了這種連真愛都分不出來的“腦殘愛人” 和雙腳像刀割一樣痛的,這種恐怖痛苦的愛情犧牲自己吧?如果教給女孩子這樣的“愛情觀”,她們就會認為,為了心愛的人犧牲聲音,默默隐忍,就可以換來“永恒的靈魂和真愛”。
唉。追求永恒的靈魂與上帝一般的愛,可以去修道啊,去追随釋迦摩尼佛或上帝,也可以去追尋真理和夢想,發展自己的智慧、力量。為人類和世界貢獻自己的一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犧牲與奉獻”吧?
無論什麼都好過去追随另一個“父權制社會”,并犧牲自己的聲音換來雙腿,從而獲得“成為他們之間一員”的權力。然後,還指望他們會把你犧牲掉的聲音重新還給你,并予以你愛情與幸福?
這太悲哀了。????????♀️
我又想起熊仔的那句話。他是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他是我的兒子。他的話一直在我耳邊回響。他說:“我不要失去聲音,如果失去了聲音,要如何對對方表達“我愛你”呢?”
很多人對女性主義者充滿誤解。很多人認為,女性主義者是惡毒的女巫,可事實上,她們不願意針對任何個體與人群。她們隻是在争取自己聲音、權力的人,她們在為這個世界的不公正、她們拆除那些愚蠢的謊言與障礙,為女性大聲疾呼,隻是為了讓“女性”可以獲得與其他人一模一樣的生存環境。
畢竟,連孩子都懂得這個道理,沒有話語權、獨立、自由與平等對話的環境,在充滿捆綁與謊言的世界上,是不可能擁有真理與愛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