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電影前對兩位導演都一無所知,看完後感覺應該是做話劇的,之前估計沒做過電影,整個電影電影感其實很弱,表演、場景設置、配樂等都還是比較戲劇化,除了有幾幕是靠演員表演撐起來之外,沒有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單場戲。但邱澤沙發上那段演得是真的好!我都沒搞懂怎麼會輸給徐铮,徐峥那個角色太讨巧了,靠人物弧光巨大變化,由爛人變上帝,表演上其實很模式化,張力也很大,但從難度和完成度來看差邱澤差遠了,邱澤的層次差别更加細膩,更加難以把握,我惡意揣測一下是不是鞏俐女士當評審主席,要稍微往内地電影靠一下,畢竟女主也拿了影後。編劇和導演都是講故事的高手,非常會抓關注的情感内核,而且很細膩。例如借用母子關系,讓兩個敵人有共情;全片最壞的宋正遠,把他寫死加上後期整個病情惡化的衰老感,博得觀衆同情,弱化人物的反派感……這些都是非常讨巧的設置。但正是這些讨巧,加上喜劇化的處理,以及最後大團圓的結局,讓這個戲缺少了很多現實層面的表達,比如邱澤母親的那條線後面就很草率的光明收尾,我覺得是很擰巴,當然現實批判明顯也不是導演想要說的,但作為觀衆我有點遺憾。我很意外的是這個電影得了剪輯獎,一些小段落的剪輯處理是不錯,但整體叙事其實是淩亂的,例如前半段三條時間線的叙述,兒子對心理醫生的講述、在心理咨詢室的對話、邱澤的兩人回憶,雖然用了一些符号化的處理代表,但整體剪輯上還是很淩亂的。而且叙事上也不統一,一開始是兒子口吻講述來作為故事推進,加上漫畫塗鴉,類似于台灣偶像劇的調子,但中間表現同妻等現實問題的高潮戲份又偏向戲劇手法,最後大團圓又成了舞台劇加mv,整個分裂感還是有點強。總的來說還是一部看的時候會很投入,但過後回想問題比較大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