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器》的噱頭很足。
3800萬美元成本,全球票房2.71億美元,恐怖片經典模式,以小博大。
又有喬丹·皮爾與其他公司競選該片版權失敗,跟兩位長期合作夥伴(其中一位是導演紮克·克雷格的經紀人)分道揚镳的新聞。
再加上IMDb7.6,豆瓣7.0,作為恐怖片來說,有這個評分,肯定差不到哪去,還号稱今年美國最恐怖的電影,短視頻營銷一頓誇,這些buff疊加到一塊,很難讓人不感興趣。

可看過之後,大失所望。
就這,也好意思稱之為恐怖片?
片長128分鐘,有120分鐘清湯寡水,無聊至極,因為片頭片尾8分鐘。
哪怕采用了重複線性叙事,多視角呈現,章節式制造懸念,依然無法掩蓋不緊張、不刺激,特别羸弱的文本。

開頭倒是挺吸引人。
小鎮17名學生半夜2:17突然從家中火影跑沖出去,然後消失不見。
無論衆人怎麼找都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究竟發生了什麼?鬼神做怪,驚天命案,還是中邪了?

引子有了,鈎子埋得很好,讓人想看下去,但越看越乏味。
剪輯故弄玄虛,每個人的視角帶出一段故事,當關鍵時刻來臨,黑屏轉場切換下一個人的視角,最後多條支線彙聚一起,真相揭曉。
到此,當你以為會來一波大的,結果平平淡淡就結束了,拉了坨大的,原來是一個行将就木的老女巫為了活下去,搞了一場借小孩命為自己續命的祭祀,怎料被自家外甥反噬,那群小孩撕碎了她。

結尾一衆小孩追殺女巫的戲,拍的挺有趣,有種以下克上的滑稽感。
最後17名孩子與艾利克斯的父母仍未恢複正常,之後有部分孩子開口說話,保留了懸念,但還是掩蓋不了本片不恐怖的事實。
就算影射了美國校園槍擊案,揭露了校園霸淩,提醒所有家長多關心孩子,如果不切實行動将後患無窮,兇器将一直懸在頭頂,可即便有這些也無濟于事。
上價值升華思想的前提是電影好看,這樣引申義才有讨論的意義,讓看電影成了一種煎熬,主義談的再多也是空洞無物,概念落不了地都是空中樓閣,就像隻喊口号的假大空一樣。

美式恐怖片最擅長的是血腥、奇觀、重口味,心理驚悚很少能玩的轉,更别提民俗恐怖了。
短短兩百多年的曆史哪有完整的民俗學,這導緻片中女巫的跳大繩又low又簡單又低級又沒有邏輯。

女巫怎麼施法?荊棘劃破手指,血塗滿樹枝,便可控制對方,讓其像中邪一般變成行屍走肉。
若将某人的頭發纏在荊棘上,随後掰斷,中邪的人就會發了瘋似的殺掉某人,如果想讓他停下來,隻需把荊棘扔到水中即可。

看着是那麼回事,其實一點也不高明,艾利克斯看了一遍就會了。
這麼容易複制的巫術怎麼好意思出來賣弄的,既不能叫人不明覺厲,又不能自圓其說。
随便拿出一部林正英的民俗片都能将其秒殺,林正英的身眼手法步、紙筆墨刀劍不比這好看多了。
也許美國人吃這一套,但我們大可說一句,吃點好的吧,貼符紮小人的把戲,東亞恐怖片早就玩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