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二十歲出頭一事無成,成天惹是生非動不動進局子。

有一天突然冒出一個很有名望地位的人,将孤兒領到一所古色古香的房子裡,扶上了大堂正中第一把交椅。

一群男女老少在堂下肅然而立,對着孤兒納頭便拜,稱孤兒是某個流派失散在外的唯一傳人,所有人都是他的後輩子弟。

這既不是某一篇都市打臉爽文的開頭,也不是黑社會開堂口,當然也不是什麼邪教聚會。

這是一部号稱弘揚國粹中醫、受國家廣電重點扶持、四川省重大文藝項目扶持,由著名編劇六六“潛心七年”打造、吳剛、趙露思、羅一舟主演的電視劇《後浪》的情節。

...

雖然網上早已差評一片,但本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精神,我還是堅持将這部劇目前更新的集數全部看完了。

觀看這部劇的過程,我隻想說:

如芒在背、如坐針氈、如鲠在喉。

關于這部劇的劇情,我隻想說:

陳腐惡臭、裝神弄鬼、懸浮做作。

這是一部從故事立意到劇本設計、再到演員表現,全部一無是處,不斷地刷新觀衆認知底線,胡說八道、粗制濫造的爛劇。

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國粹中醫,要靠這樣的作品來弘揚,那無疑是對傳統和國粹的抹黑。

如果我們的影視行業,潛心打造七年、彙聚一堆老演員、新頂流,就交出這樣的作品,那無疑是行業的悲哀。

01 立在流沙上的主題

《後浪》主要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江州中醫大學校長任正新(吳剛飾)一心想要弘揚中醫。在多年的行醫、教學活動中,任正新深感到中醫在當今時代的式微衰敗,痛定思痛,他認為現代的教育模式很難讓中醫發展起來。

任正新想到的辦法是,恢複古法教學模式,采取傳統的師徒傳承制,這樣才能帶來中醫的偉大複興。

于是任正新辭去了江州中醫大學校長職務,專心辦起了中醫傳承班。他的同門師弟、江州中醫大學校長繼任者吳善道(曹可凡飾)向他推薦了一個人選。

從小無父無母、在福利院長大的孫頭頭(趙露思飾),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以後,就在社會大學接受再教育。她日常的工作是給人送外賣,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容易跟人發生争執,還喜歡幹點見義勇為的事情。

所以孫頭頭的日常,不是在送外賣的過程中跟客戶發生沖突,就是因為行俠仗義被抓進局子。

任正新就是在公安局找到了孫頭頭,她因為見義勇為打傷人,結果需要出十萬塊的醫療費才能獲得傷者諒解,否則就得坐牢。

任正新掏錢把孫頭頭從局子裡撈了出來。然後帶着他去了自己師父、同時也是自己老丈人開的中醫館。

在坐上醫館大堂正中那把交椅、接受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男女老少大禮行拜之後,才知道自己竟是傳說中“姜氏針法”的傳人。

一個中醫門派等着孫頭頭去傳承,輩分上,任正新也得叫她一聲師叔。

任正新的中醫傳承班,除了根正苗紅、血統純正的傳人孫頭頭,還有任正新的兒子任天真(羅一舟飾)也是幾代家傳、一門少主,毫無疑問的中醫世家血統。

其他的一些學員,似乎就有些馬馬虎虎了。

有律師出身的楊小紅(張萌飾)、抱着卧底心态的西醫兒科醫生彭十堰(周澄奧飾)、小鎮做題家趙立權(朱俊麟 飾)等人。

任正新帶着這樣一批學員,練字、背古方、深山閉關、采茶制藥、遊學講座、治病救人。

一張白紙、飛揚跳脫、不學無術的孫頭頭,慢慢被感染,跟大家一起努力學習、傳承中醫道統。

弘揚中醫、傳遞道統,這應該就是這部劇想要表達的主題。

很可惜,從目前的劇情來看,這個主題隻能說是一個建立在流沙上的僞命題,從根上開始就錯了。

首先劇裡面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今中醫式微,該如何恢複興盛、推廣到大衆中間?

劇裡吳剛飾演的任正新想到的答案是,恢複古代的師承教學模式,由他這樣一個大師,辦一個傳承班,師徒教學。

在這裡,我們先把中醫、西醫,或者說古代醫學和現代醫學的争論抛到一邊不談,光看到任正新提出的這個思路,就感到匪夷所思。

一個現代教育體系的大學校長,想要将一門學科發揚光大的模式,是摒棄現代大學教育,恢複古代師徒制度。

你知道這有多荒唐嗎?這相當于認為清華大學的教學模式,不如孔子帶着徒弟遊學!

像孔子這樣的古聖賢當然偉大,他偉大之處在于在蒙昧蠻荒的時代,開創了一種教育體系,讓平民也有接受教育和啟蒙的機會。

後人沿着孔子的路,摸索了兩千五百多年,發展處了現代教育體系。

然後現在,有人認為一門學科的衰敗,根源在于教育體系的不匹配,想要回到孔子時代。

...

這樣的認知是一個大學校長做出來的,荒唐到讓人瞠目結舌。

就算中醫有獨特性、神秘性,我們再退一步,開綠燈,順着這個思路延續——

尋找中醫繼承人,為什麼必須要看血統呢?

孫頭頭的人設是“姜氏針派”傳人,但她一天也沒學過中醫,壓根連自己家人都沒怎麼接觸過,怎麼判定她就是傳承人的合适人選呢?

如果一門學科的傳承,靠的是血統的壟斷,那又怎麼可能弘揚光大呢?

一個瀕臨失傳的醫學門派,像是尋找轉世靈童一般根據血脈找傳承人。

一堆學中醫的人,抱着一堆江湖作派習氣,向着一個一無所知的白丁頂禮膜拜。

這不就是守着一套陳舊迂腐的規約制度,故步自封搞小圈子嗎?都這樣了,就别談什麼弘揚光大、推廣到大衆了吧?

從根上開始,這劇的主題就壓根是不成立的,那圍繞着這樣一個建立在流沙上的主題,強行推動的劇情,自然也就是強拉硬扯、胡編亂造了。

02 粗制濫造的劇情

這劇的主題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但是編劇很雞賊,想辦法要把這個漏洞補上。

于是除了孫頭頭、任天真這樣的血脈傳人,又給這個中醫傳承班找了點别的成員。

一般來說,為了劇情好看,肯定是要設立一些不同立場、性格的人聚在一起才行嘛。

于是一個不相信中醫的西醫兒科醫生加入進來,一個出身草根的醫學生也進來了,一個完全沒基礎的理性都市獨立女性律師也進來了,一個小護士也來。

好了,你看,我們大師班,有小鎮做題家,有送外賣的,有精英律師,你憑什麼罵我們搞血統傳承?

然而實際上,這一波真是漏洞百出、越描越黑。

這個中醫大師傳承班,既然口口聲聲要超越現代大學教育、弘揚中醫文化,那麼他的招生過程為什麼又如此的率性随意呢?

張萌演的那個楊律師,因為跟自己打官司的對手猝死在自己面前,受了刺激,路過醫館,心有感悟,就加入進來了。

這頗有點古代小說裡常出現的,人生突遇大變,大徹大悟,遁入空門的意味。

其實這也沒什麼,問題是,你這個大師班招生标準是什麼呢?

如果想要走高精尖的教學模式,那就該從中醫學生裡層層選拔,找到真正的這一門類的可造之材,加以悉心培養吧?

如果是走平民科普路線,那就變成掃盲班了,别談什麼超越大學教育了吧?

圍繞着這樣空洞、經不起推敲的主題來發展劇情,自然是無從談起,隻能生拉硬扯、胡編亂造。

為了體現中醫的種種玄奇之處,那就日常讓吳剛一家子互相切切脈。這切脈有多厲害呢?

連你頭一天晚上穿沒穿襪子都能從脈象上看出來。

然後趙露思和羅一舟,去趟超市,就能碰巧遇到一個肚子疼暈倒的姑娘。羅一舟一切脈,就能斷定這是生理期到了,現場就能來一場急救。

最神奇的是,回去跟爹媽一說這女孩的脈象病症,吳剛兩口子立刻能斷定,這姑娘是宮外孕!

這已經不是醫學,這是玄學。

這個宮外孕的女孩,原本是個開美甲店的,出來自主創業,挺好一姑娘。

編劇覺得不夠精彩,這兒給你埋着扣呢,原來這姑娘是一富二代,每天生活在父母嚴密監控、愛護之下,于是才會叛逆,不小心宮外孕,結果還出現了躁郁症的表現。

然後這躁郁症姑娘,自己家裡喊打喊殺的,讓羅一舟接來自己家醫館,立刻跟小貓似的,黏在他背後了。

我很想問一下六六女士,一個衣食無憂、被父母嚴密控制、監視的富二代,是怎麼出來自主創業開美甲店的?

反轉咱也稍微合理點好嗎?

劇裡為了表現中醫的神奇,講了不少玄之又玄的理論,比如說什麼真正的名醫都隐藏在山野間、哪哪兒有個老神仙,醫術神乎其技,根本不是現代人所能理解的。

這不就跟傳統武術一樣嗎?一說起來就是真人不露相,一露相就是雷雷、馬保國。

弄出了不少神奇的藥物,比如蝙蝠屎夜明砂、人尿之類的。

當然最為神奇的,還是能夠治療癱瘓的古方神藥,感謝這個劇組的慷慨無私,讓我們都記一下這個神奇的方子:

三百年以上老宅竈頭上的瓦片,童子尿浸泡21天,磨碎後老黃酒送服。

此外家裡有小孩的,不妨也留意下劇裡給小孩退燒的火鍋湯、去疹子的蛋黃油。

說實話,這些藥方确實給人一種熟悉的感覺。

魯迅先生早就寫過: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一對、被錘爛的鼓皮、人戴過多年的爛草帽……

魯迅先生的結論,我就不說了,想必大家心裡都清楚。

還有吳剛像掃地僧化解蕭遠山和慕容博恩怨那樣,謊稱病人仇家已死解開病人心結之類的情節。

隻能說,飄散着一股濃郁的雞湯味。

另外劇裡面搞了不少上山閉關修煉、采藥采茶、穿漢服、練書法等場景,也有許多師道傳承、禮儀規矩等等所謂“傳統文化”。

山清水秀,一群男女上山走走,呼吸下新鮮空氣,穿着漢服一起寫寫字,确實挺治愈、挺放松的,這種玩意兒,宣傳文化旅遊是可以的。

但是中醫的弘揚,還是應該緻力于找出其真正的科學之處,像屠呦呦那樣,根據中醫啟發,找出青蒿素,那才是正途,而不是舍本逐末,搞這些形式主義。

03 集體災難式的表演

主題懸浮虛假、劇情胡編亂造,但是給這劇真正緻命一擊的,還得是演員災難式的表演。

趙露思演的孫頭頭,因為給客人頭上扔外賣、打人、闖紅燈等情節,已經遭到了無數的口誅筆伐。

說實話,我覺得這也不能怪趙露思,畢竟,編劇就是這麼寫的,劇情就是這麼走的。

但是啊,你演成這樣,真的不應該啊!

趙露思演的孫頭頭,是一個粗魯、跳脫、不拘小節、野性十足的孤兒少女。

劇裡面這樣安排,無非是想來一出頑石點頭、浪子成才的成長反差戲份。

可是趙露思的表演,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咋咋呼呼,裝瘋賣傻。

演技靠全靠擠眉弄眼,台詞基本靠扯着嗓子吼。

羅一舟則奉獻出了當今年輕小鮮肉演員的絕技:面癱式表演。

...

當然了,吳剛、江珊這樣的“老戲骨”在戲裡面的表現同樣乏善可陳。

任正新、宋靈蘭,這倆夫妻的日常戲份,處處體現着一股矯揉造作的味道。

拿腔拿調的家人互相切脈、時不時的說教和心靈雞湯、倆人裝嫩拌嘴的尴尬日常……

從頭到尾透着一股子裝腔作勢的刻意别扭感。

一部劇,從立意到劇本到演員表演呈現,最終都全部失敗、一無是處。主創人員真該好好反思了。

這劇的名字叫做《後浪》,寓意着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一代人奮發向前,接過前人傳承,進一步發揚光大,更加朝氣蓬勃、氣象更新。

然而整部劇表現出來的卻是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暮氣沉沉,改名叫做《朽木》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