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節,聚焦于改革開放時期一個電影場的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的變化,自然的将社會的變化通過電影場人們生活,社會關系以及生活的變化和這個家庭每個人生活以及心态的變化呈現出來,影片中父子是兩個重要的人物,兩人的關系也是影片刻畫的重點,父親面臨電影場改革下崗的危機以及孩子上學的問題,而導演通過孩子的視角看待這些事情,并通過孩子的變化來呈現主題,一開始孩子在國營經濟的保護下處于一個無憂無慮的狀态,做着青春懵懂的夢,夢想着成為三哥一樣強大豪橫的人,心理惦記着鄰居大姐姐,直到烏托邦的生活被改革的浪潮掀翻,原本和睦的大廠子弟關系變得社會化及功利起來,三哥被抓,父親面對改革無能為力,當他說出是為了效仿三哥想去上三中後被始終溫柔父親訓斥,無意識的意識到了這種過往生活的不可延續,這其實是也是父親自身掙紮的體現,于是決定放棄去三中,而父親也放棄了理想主義的價值,選擇去新老闆的麾下做一名廠工。該影片表現了一種強烈的懷舊情感,展現在時代浪潮下改變的人情和關系以及人不得不追随時代潮流的唏噓。影片并沒有體現比較大的格局,但是具有較強的情感力量,表現手段自然細膩,這需要很成熟的導演技巧,部分段落用鏡頭調度和音樂表現出了某些老電影的視聽風格,與導演的懷舊主義傾向相貼合。大部分以黑白影調為主,影調如夢似幻,直到最後彩色的現實畫面出來是對往日回憶的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