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後一期《大偵探拾光季》的收官宴會上,節目組為每位玩家準備了像素畫相框作為紀念禮物。這本該是溫馨的收尾,卻因楊蓉收到的那份“特殊禮物”而蒙上陰影——她的畫作被人惡意破壞,可愛的角色造型被畫花,還寫滿了詛咒字眼。更令人震驚的是,節目組竟然未經檢查就将這份被亵渎的“禮物”送到了楊蓉手中。
這些像素畫是🥭TV做的一個活動,每一位網友都能在活動頁面參與創作像素畫,在活動期間随便修改。這讓有心之人有了可乘之機。
這不是簡單的疏忽,而是一系列環節的全面失守。從作品創作完成到裝裱呈遞,但凡有一雙眼睛認真看過這份禮物,這樣的惡意就不該有機會被送到當事人面前。節目組在這個本應充滿溫情的時刻,成了惡意傳遞的通道。
像素畫作為禮物,本是對玩家參與節目的情感緻謝。當這份緻謝被惡意塗改,它已經變質為一種精神暴力。而節目組的不察,無形中成了這種暴力的放大器。在娛樂工業中,制作方與參與者之間存在着一種隐形的契約:制作方提供安全、尊重的創作環境,參與者付出情感與才華。這一事件的嚴重性在于,制作方破壞了這份契約。
我們不得不思考:是什麼讓這樣的疏忽成為可能?是流程設計的漏洞,是對細節的漠視,還是對參與者情感價值的不夠重視?無論是哪種原因,都反映出節目組在内容制作之外,對“人”的關懷缺失。一檔以“推理”、“關懷”為标簽的節目,卻在最應該體現人文關懷的環節失分,這無疑是一種諷刺。
更可怕的是,這真的是無意間的失誤嗎?這個活動本就是官方的活動,這些像素畫體現了觀衆對每一位玩家的真實看法。難道節目組覺得楊蓉就活該?被罵得很合理?不然節目組也太瞎了吧,那麼明顯的惡意都沒發現。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類事件往往被簡單歸為“疏忽”而輕描淡寫地處理。但實際上,它所造成的傷害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對當事人的直接情感傷害;另一方面則是向觀衆傳遞了一種錯誤信号——即使是在看似光鮮的綜藝制作中,對惡意行為的防範也可以如此松懈。
蓉一直不怎麼參加綜藝,她曾說覺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錄節目,而大偵探是唯一一檔她堅持參加了九季并稱之為家的地方。這季一開始就因為拿到了一個推理機制寫得巨爛的兇手本後零票逃脫而被罵得非常慘。各種說她是皇族為她定制逃脫劇本讓她滾出節目。可是這麼一個在娛樂圈默默無聞隻想做個小透明從不追求一夜爆紅的女演員,她有什麼可皇的?她在這檔已經快糊掉的“前”推理破案綜藝裡邊當皇族能得到什麼好處?節目組制作能力不行,楊蓉卻要背這口黑鍋。節目外被無盡地謾罵,可以跟自己說不要在意,節目裡還能收到一份這樣的“辱罵攻擊禮物”,她下一季還會來嗎?
一邊在節目裡表演和和美美,家庭大團結,有什麼沒事cue一句十年啦賣賣情懷,一邊把這種惡意攻擊嘉賓的畫打印制作成相框。真的顯得你們節目前面的一切都特别虛僞和惡心。
把惡意裝裱成相框?大偵探我還能信你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壞蛋聯盟2》它!終!于!來!了!這幾個“壞蛋”,哦不,現在應該叫“改邪歸正但依然帥到沒邊”的超級特工天團,這幾個“壞蛋”可太有意思了,每一位都個性鮮明。大壞狼的領袖魅力值Max,一個眼神就能帥你一臉血,關鍵時刻的決策穩如老狗;貪心 ...
電影前半段台詞“趕”到令人窒息,完全不給觀衆留喘息的空間,這種壓迫感是否是為了刻意營造後台的混亂和焦慮?如果是,這種手法是否過度犧牲了觀衆的舒适度和對信息的有效接收?是否與電影媒介的特性相悖?聽得我那叫一個累啊,想叫陳佩斯和楊皓宇趕 ...
《雙鏡》:披着懸疑民國皮的“姬情”工業糖精,編劇腦袋空空,隻會唬人!
瞅瞅這配置:落魄才女作家 × 冷血美豔殺手,雙女主,民國上海灘,懸疑複仇… 要素多到溢出屏幕,海報都透着一股“不嗑不是中國人”的暗示。結果呢?編劇是把所有精力都拿去研究怎麼讓兩位姐姐莫名其妙同居貼貼了吧?懸疑線?稀碎!邏輯?喂狗!人 ...
《馬男波傑克》如同一場持續六季的心理幹預——它不提供治愈方案,而是強迫觀衆直視靈魂膿腫。當波傑克在最終季說出“生活重擔會變輕嗎?不,但你可以變得更強大”,劇集完成了從虛無深淵向存在主義救贖的艱難攀爬。它的價值不在于給出答案,而在于以 ...
偶然得知這個電影拍攝時間隻有十幾天,怪不然我覺得挺潦草的,感覺有許多細節可以做的更加完善先說優點開頭鄭Sir是一個努力但失敗的老師,一封遺書讓他想起了小時候的一個日記本,一句相似的話。“我覺得自己不重要。”鄭Sir在腦中想象自己大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