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仁心中的程又青和程又青心中的李大仁的重量是不對等的。這也是這對“永遠的好朋友”讓我無法嗑到的原因。

永遠是程又青遇到困難,找李大仁幫忙解決,程又青遇到挫折,情緒崩潰,李大仁風雨無阻地去安慰,說盡掏心窩子的話哄她開心。

程又青會忘記李大仁的生日,第二天她借口這是為了給李大仁和女朋友留私人空間搪塞過去了,李大仁還傻傻的信以為真,覺得她這麼做是為他好,都是因為他談戀愛了,導緻他們的友情疏遠了。這也加速了他與女友的分手。

而當程又青誤以為李大仁忘了她的生日時,她完全沒有試着共情一下他,先詢問他是不是有什麼别的重要的事情耽誤了,第一反應就是發怒和興師問罪。因為她潛意識裡其實早已認定李大仁的世界不該有比程又青更重要的事。事實也是李大仁從來沒忘記過她的生日。

李大仁是一個仆人的位置,程又青,也許是無意識,但她是一個女王的位置。她完全可以說實話,承認自己就是忘記了,朋友之間這點小問題有什麼不敢承認的。可是程又青找了理由巧妙地給自己塑造了一個完美形象,把自己摘的幹幹淨淨一點錯都沒有,完全是為了對方好。

李大仁習慣了幾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的同時,程又青也樂于維持這種被捧在高處的、無需回應的“被愛”狀态。

這種小細節還有很多很多,但其實并沒有辦法怪程又青,因為根本是李大仁自己把自己放在了仆人的位置。這跟兩個人的家庭、兒時的經曆有關,編劇在這一點上面的塑造還是很豐富的,值得稱贊。

從觀衆的全知視角來看,李大仁對程又青的愛意是堅定且厚重的,是十幾年從未斷過甚至曆久彌新的深愛。可是程又青呢?她真的成了那個被愛了十幾年卻渾然未覺的傻瓜。她要怎麼去平衡這裡面的偏差,知道這個事實後的她為什麼還能如結局裡那樣繼續安然地享受着李大仁對她奉獻。

我的價值觀讓我無法接受這種傳統的“男性無條件順從和保護女性”的關系。我期望看見的是一種有來有往的、互相尊重的、保持獨立自我的關系。

程又青總是對感情全情投入,然後遍體鱗傷,李大仁總是非常努力地嘗試愛上别人。最後他們都失敗了。李大仁的失敗也許是注定的。但程又青的失敗其實我認為是巧合的,是編劇不讓她成功,所以一次次給她安排不合适的對象。在這個以李大仁程又青為主角的故事裡,所有設定都得給他們的愛情鋪路。

哪怕沒有李大仁,程又青也會是程又青,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努力、思考和抗争。李大仁是她生命中一抹特殊的顔色,但不是全部。李大仁卻像是為程又青而生的。

大家對于李大仁的向往,有多少是源于在現實中難以找到無條件的、長期穩定的情感供奉?這種向往本身也許就隐含了對不平等關系的美化。

最好的朋友這個身份,成為了兩個人關系中最完美的安全區,既為李大仁提供了不前進的借口,也為程又青提供了不拒絕的餘地。而在這段關系裡,程又青一次次的“有恃無恐”和李大仁一次次的“不敢怒”一直滋養着這份畸形的愛,導緻他倆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果不是一群老同學的推波助瀾,也許他們一輩子也沒法修正。

李大仁長達十五年的情感投資,回報率真的合理嗎?這個劇本,是偉大的愛情,還是一場沉默成本過高,最終不得不赢的賭局?合理懷疑編劇自己寫到後面也編不下去了。

最後劇本給出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卻回避了展示他們進入真實親密關系後所需要面對的各種現實難題。如果他們相愛其實如此簡單,那前面十集好不容易塑造出來的“李大仁擱置了十五年的無處安放的愛”就直接成了一個大笑話。程又青從來沒有任何理由不跟他在一起,他既沒得什麼不治之症,兩家也沒有無法消除的深仇大恨,顯得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所以不要做李大仁,我一點也不期望世界上有李大仁。愛人首先要愛自己,請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你愛的那個人,也相信你愛的人值得擁有你的愛,如果你愛ta但不讓ta知道,這就隻是一份自我感動。

編劇不敢寫一個悲劇結局,所以要安排程又青一次次遇人不淑,一次次承受感情挫折,最後寫出了丁立威這個純惡心人的角色。這個角色每一個行為都純惡心人。安排李大仁與Maggie 嘗試戀愛,但他的心還是從始至終愛程又青,于是寫出了Maggie 自找沒趣這一段純難看的劇情。為了維護Maggie勇敢追愛完美女友的形象,安排她跟程又青一次次誤會,讓她一步步成為李大仁和程又青之間的障礙最終被李大仁放棄。我最最讨厭的一段,Maggie為了和李大仁好好在一起,她一定會想解決程又青,解決方法是介紹對象給她,但編劇知道這次介紹一定不能成功,所以安排成一場奇葩相親,Maggie又是完美女友,所以她必須是無意的。最後這場相親隻能讓Maggie的智商背鍋,促進了李大仁選擇分手。簡直是極其惡心的思路,在這件事裡三位主角都很難評。

其實我明白,程又青和李大仁因為各自在自己家庭裡觀察父母和親人的婚姻和各自經曆的幾段失敗的戀愛,早已在無形中得到了“愛情很脆弱”的結論。程家雖然父母雙全,但爸爸總是在家裡稱媽媽為庸婦,各種好吃懶做當大爺。程又青是在媽媽腿傷之後才遲來地察覺到了父母之間的愛,這意味着她以前一直沒發現愛。因為不相信愛情的堅固,程又青和李大仁不約而同地一起走入他們以為更加堅固的“朋友”的關系。但随着年齡不斷增長,他們順其自然地開始嘗試發展各自的愛情線。可是沒有愛情能夠容得下他倆這種“友情”,一旦愛情開始威脅到這段友情了,他們倆都會選擇結束愛情。這就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奧秘,不願與你踏入愛情,你比任何愛情更珍貴。但這個劇還是難看。

我感覺把李大仁的女友線删掉,讓他的愛提煉得更純粹(不要牽扯無辜的人,我真的為Maggie 叫屈),給程又青一個完美老公,讓李大仁永遠迷戀他自己那套“因為太愛你所以不會愛你”的理論去吧,而完美老公沒有錯處卻缺點靈魂,讓程又青午夜夢回時想起李大仁悔青腸子,宿命感滿滿。

開玩笑的哈哈哈哈哈,改了其實也沒用,這個作品難看還有很多硬性條件的原因。比如需要推動劇情時,隻能依靠人物的“不溝通”與“突然犯蠢”,而非他們性格發展的必然。對人物情緒和情感的捕捉不夠精準,主角一直讨論着“怦然”但整部作品沒有拍出什麼使觀衆印象深刻的怦然心動的戲。許多配角太過于抓馬和浮誇,人物缺少人格魅力,立不住。服裝和置景審美放現在看完全是過時的,各種土掉渣。鏡頭語言也不必說了,光是劣質特效就夠吓人的,經常像鬼魂一樣。總之隻能算是2010年代特供,算不上佳品。